时间:2024-05-14
※文/沈黎明
“香港金城营造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锦辉,多年坚持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先后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捐资兴建了118所希望小学,累计捐出的建校及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善款近亿元人民币,为众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农家娃创造了学习机会与条件。由于贡献突出,王锦辉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爱心大使”称号,并赢得了“南粤慈善之星”“中国最牛捐资助学老人”之美誉。
王锦辉1923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石排镇一户贫寒之家。35岁那年,王锦辉怀揣20元钱闯进香港。由于年龄大、又没学历,只能到建筑工地当小工。虽然每天干的是力气活,王锦辉却不甘心一辈子这么混下去。经过一番思考,头脑灵活的他开始有意识地跟老师傅学习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几年下来,王锦辉的专业水平、尤其在机电设备安装方面的水平已不输于工地技术员,收入也有了提高。
1963年,有了一些积蓄的王锦辉,发现香港工程安装市场有很大潜力,毅然辞职创业,成立了以经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电力设备安装为主的“金城营造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在业界显得很弱小,王锦辉认准一个道理:要想干好就得玩命付出。揽到工程后,他每天吃住在工地,白天和工人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紧张劳作,渴了到水龙头上喝口自来水解解渴;累了找块阴凉地方席地而坐稍事休息接着干;晚上工人们休息了,他还要挑灯研究图纸,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忙完这一切才合一会眼……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没几年工夫,王锦辉不仅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还将业务拓展到整个东南亚,公司迅速发展成拥有上亿资产的“香港金城营造集团”,王锦辉也成为香港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出席捐建的韶关学院音乐楼落成仪式
生意获得成功,伴随着财富和年龄不断增长,王锦辉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和自己当年一样念不起书,每天为了温饱而日夜奔忙的贫困者,如今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些事。他认为: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些积累,只有将它反哺社会才更有意义!于是62岁那年,他毅然决定退居幕后,除大事上把把关外,将集团公司日常业务和管理全部交给儿子王国强打理,自己腾出时间投身慈善事业。
做慈善伊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才能将善举做好、做得长远,不至于像昙花那样一现即谢。一连几天,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锦辉脑海。琢磨数日,王锦辉觉得做慈善光有热情,遇见谁有困难就帮一把远远不够,必须将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于是他在集团公司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并订立一项制度——集团公司每年从获得的利润中,按比例提取一笔资金拨给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以保证善款来源。
慈善事业涉及范围很广,成立基金会,制定相关制度,组织机构有了,资金来源有了,但总不能像撒胡椒粉一样面面俱到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面对这个问题,王锦辉想起了自己因家庭生活困难,有书不能读,被迫早早辍学打工的童年。回想着这件在心里留下深深烙印的往事,他决定把重点放在资助那些因家庭贫困读书遇到困难的孩子和教育事业上,于是随着香港与内地交往的日益频繁,王锦辉在关心、帮助香港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同时,也关心、帮助起家乡因家庭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和教学设施落后的学校。香港回归祖国前,他就陆续捐资300万港币,资助家乡东莞石排镇中心小学、石排中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六七所大中小学的建设,并捐赠100万港币在老家石排镇设立“王锦辉奖学金”,激励家乡学子发奋读书。
现在石排镇的父老乡亲每当看到自己孩子走进漂亮的校园安心读书,还都交口称赞王锦辉“为家乡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王锦辉爷爷一片心血和期望”。
1998年12月,王锦辉到广东省连州市高山镇斜塝村参加香港童军总会组织的一项野外露营活动闭幕式。斜塝村位于粤北山区。逗留期间,王锦辉特地来到斜塝小学,想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到达斜塝小学那一刻,王锦辉惊呆了,校舍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老屋,四面透风,破败不堪。学生课桌椅全是旧木板拼接而成,校园里杂草丛生,一堵刚建了一米高的围墙龇牙咧嘴地撂在那里。看着眼前这所学校,王锦辉心被刺痛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当即决定捐款30万元人民币,帮助斜塝小学重建校舍。校舍建好,王锦辉又捐资13万元人民币,为学校购置全新的桌椅、修建了篮球场,将全部教学设施按国家二类标准配齐。竣工典礼那天,王锦辉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我小时候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读不起书,饱尝没有知识的苦烦,但我不希望你们再像我一样。现在新校舍建成了,希望你们好好读书,牢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家乡穷貌,让生活富裕起来!”
荣获首届“东莞十大慈善人物”称号
这次斜塝村捐资助学后,王锦辉通过了解,知道共青团中央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于是年近80的他心中燃起助力“希望工程”之梦,立下宏愿,有生之年,要在祖国各地像斜塝村那样的贫困地区,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王锦辉说干就干,经过实地考察、联系,不久王锦辉即在祖籍广东韶关市南雄下汾镇捐资建造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学——下汾镇金城小学。从此王锦辉奔走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始实施自己的捐建计划,从考察洽谈、规划选址、开工建设到竣工后的开学典礼,他都亲自过问、参加。很多人见他如此辛苦,劝他:“你做善事,把钱捐出去就得啦,这么大岁数了干吗非得事必躬亲,遭受舟车劳顿之苦!”每次王锦辉回答得都很干脆:“捐了款,就意味着要对孩子们负责,就得把校舍盖好,把教学设施配置好,绝不能一捐了事!”
王锦辉与孩子们
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怀,自1999年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后十几年间,王锦辉每年几乎大半年时间奔走于全国各地贫困地区,常常乘车或坐船十几个小时,还要翻山越岭、过沟蹚河步行很远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一旦碰上恶劣天气,还会遇到危险。2003年4月19日,王锦辉在湖南汨罗市乡村捐建的一所希望小学要开工,80岁的他照例去现场考察。忙完一切乘车返回时,突然下起大雨,行进中对面一辆大货车突然失控,迎面撞上王锦辉乘坐的小车,致使车体严重变形,同行其他车上的人惊得赶紧将王锦辉救出,只见他满脸是血,耳朵上还插着车玻璃碎片,大家迅速把他送到附近医院。经仔细检查,王锦辉除了锁骨骨裂,耳朵被割伤,身体其他部位没大碍。医生说:“老人很幸运,碎玻璃片再偏一点,就有生命危险了!”当地陪同王锦辉的人感慨地说:“这都因为老爷子积德行善才逢凶化吉!”车祸后,家人和亲友让他别再这么跑了,可王锦辉根本不把车祸当回事,依然车照坐,贫困乡村照去。听说他这次遭遇的人都说:“王锦辉捐的不是钱而是心,他把感情都给了贫困地区的穷孩子们!”
王锦辉与孩子交谈
为了确保自己捐出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希望小学”建设上,防止“豆腐渣”工程和个别地方政府官员挪用、贪污捐款,王锦辉还专门设计制定了一套预防办法。捐助前,首先由他和集团公司慈善基金会成员通过调研,详细了解需要捐助的贫困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然后接触洽谈,请当地乡镇政府拟订出建校计划,交由基金会与专业人士进行初步评审,最后王锦辉带领大家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可行,才拍板捐助。而第一笔捐款,王锦辉则按建校预算80%-90%支付,其余的要当地政府和乡镇政府暂行垫付,双方资金汇集到一起互相监管使用,等校舍按期保质建成,再将当地政府垫付的10%-20%一次性付清,王锦辉说:“这样可以保证专款专用,避免出现其他问题!”
到贫困地区考察
多年来,在他的无私帮助下,一座座漂亮的新校舍拔地而起,一批批贫困地区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展翅高飞……截至2014年,他在包括陕西、西藏在内的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近50个地级市、自治州约70个县、乡镇,共捐建118所希望小学,累计用于建希望小学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捐款近亿元人民币。王锦辉因此赢得“中国最牛捐资助学老人”“心有大爱的慈善老人”之美誉,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为“爱心使者”,并荣获“南粤慈善之星”等20多项荣誉称号,香港特别行政区三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都对他赞赏有加并专门题词勉励。
2014年底,年过九旬的王锦辉提前完成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的宏愿,但他并没有停下善行脚步,还在为捐资助学不知疲惫地奔忙着。他说:“这是我的责任,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能多做一点我就多做一点。”王锦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