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杨卫国:一片“兵心”在驿站

时间:2024-05-14

文·图/安徽·胡智慧

深圳老兵庆“八一”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青青家园的“老兵驿站”,是老党员杨卫国的第二个“家”,71岁的老人在这里接待从各地来“探亲”的老战友,已经坚守了九个年头。

1969年,刚满18岁的杨卫国从陕西省户县参加基建工程兵。他在部队吃苦耐劳,入伍第一年就被评为“五好战士”,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3年提干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情带兵,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

1983年9月,时任基建工程兵冶金部队第二支队16团2营3连连长职务的杨卫国,奉命随大部队南下深圳集体转业,改制成为深圳第二建设工程公司的职工,担负起开荒建设深圳特区的重任。他带领战友们发扬“拓荒牛”精神,不畏艰苦,艰辛拼搏,完成了一项项艰巨任务,也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转岗离开原单位、下海经商后,心里一直牵挂着曾经生死与共、情同手足的战友。杨卫国想到有许多战友回到家乡后,很多人没有机会再见到亲手建设的深圳新面貌,不了解深圳改天换地的变化,他想尽一份力量帮助老兵们弥补这个遗憾。

2012年,刚退休的杨卫国突然双耳失聪,随后又检查出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在自己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他还惦记着“要让退伍的兵在深圳有个能团聚的家”。他和老伴商议,决定拿出在龙岗区青青家园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创办“老兵驿站”,用来免费接待全国各地来深圳的老兵。对部队有着深厚感情的妻子赵云云也是战士们敬重的好军嫂,深明大义的她没有算小账,全力支持丈夫,当好贤内助。夫妻俩拿出五万多元积蓄重新装修房子,对房间重新布局,整体设计突出军营特色,客厅墙面上贴满了记载军旅生涯的照片,让前来参观入住的老兵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厨房用品一应俱全,免费提供粮、油、调料,有可供10人用餐的大餐桌,房间摆有上下铺5张行军床、9个床位供来访者住宿,床上用品都是按照部队风格摆放,白色床单、豆腐块被子、齐齐整整的军服军帽,甚至床都是当年的尺寸,让老兵既能找到家的感觉,又能感受到军营的氛围。

在深圳战友(义工)们的帮助下,2012年12月12日,“老兵驿站”正式挂牌,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投资管理、服务退役军人的非营利性场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题写了“老兵驿站”字匾,并专程来到庆典现场祝贺。大批基建工程兵闻讯集聚而来,参加老兵驿站的庆典活动,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在深圳找到了老兵驿站就是回到家,更盛赞杨卫国是一个奉献大爱的人。

老兵驿站成立后,杨卫国、赵云云老两口专门制订了详细的接待方案,每天在驿站担当服务员,给来深圳的全国各地的老兵们免费提供食宿招待,慕名而来的老兵越来越多。各地的老兵们把驿站当作“过把部队生活瘾,披挂战袍留个影,聚会共话战友情”的欢乐大家庭。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激活了基建工程老兵沉寂多年的战友情。九年间,全国各地有上万名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到深圳老兵驿站参观,杨卫国先后安排800多名老兵在驿站免费入住。探“家”的老兵来自天南地北,既有基建工程兵老兵,也有其他兵种的退役军人。杨卫国不仅不收取老兵的住宿费,还尽力给生活条件差的战友提供生活帮助。他得知一个云南战友的女儿因交不起学费辍学,马上组织深圳的退役老兵捐款,解决了这位战友的燃眉之急。有位浙江籍老兵身体不好,在深圳旧病复发,危及生命,杨卫国和两个深圳老兵义工及时把他送进医院,大家轮班陪床,送衣送食。杨卫国带头捐款,解决了这位老兵的医疗费用。老兵感激地说,是卫国战友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老兵驿站也是自己脱下军装三十年后再次体验军营生活,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老兵驿站不仅为全国各地来深圳的老兵提供了一些经济帮助,还帮助一些老兵“寻亲”,找到了多年失去联系的老战友。

深圳老兵庆“八一”

杨卫国和战友们在“老兵驿站”合影,勉励大家“争做最美退役军人”。

杨卫国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公益性质的“老兵驿站”,每月不仅减少了数千元的租金收益,还自掏腰包用退休金解决驿站的水电、食品等生活物资费用,补贴更换家居、厨房设施以及驿站维修、宣传标语喷绘等开销。有人问杨卫国的老伴赵云云,这些年在“老兵驿站”大概投入了多少钱?“军婶”淡然地回答道:“老杨一直把战友当成亲兄弟,我不能不支持。亲人来了就得热情招待,还算啥钱呢?我们没有计算过,只要卫国和战友们开心就好。”

工作生活在深圳的原基建工程兵部队的退役军人是“老兵驿站”的常客,老兵们一直保持部队光荣传统,主动热心为民做好事、解难题。2019年9月17日,在强台风袭击深圳、影响市民出行时,杨卫国带领近百名深圳基建工程兵退役军人,不顾年迈体弱,相约来到笔架山公园清理树木垃圾。他们自带电锯,饿了就在现场吃盒饭,连续奋战三天清理道路障碍,直到公园再现整洁的容貌才“撤兵”,市民们赞不绝口。

多年来,杨卫国把心血都倾注在老兵驿站建设上,他发挥文艺特长,借助“秦之声秦腔艺术团”等平台,多次组织和举办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在“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前往莲花山公园和烈士陵园等场所,讲传统、唱红歌,宣讲基建工程兵的“拓荒牛精神”,教育年轻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建设美好和谐社会。驿站老兵还发挥工程兵专长优势,为住户服务。有些人家里厨房、厕所下水道不通,他们就帮着疏通。老兵驿站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服务社区,方便小区群众,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为创建和谐社区、平安小区和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得到街道和社区领导的好评。居民们说:杨站长是位关心他人的好党员,老兵驿站也是我们小区居民的贴心驿站。“老兵驿站”已成为宣传“基建工程兵精神”的宣传站、激励退役军人保持本色再立新功的“加油站”。2021年“七一”,杨卫国老人领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精神头更足了。他说:“虽然我现在听力不行了,但是我的身体还很结实。我要把老兵驿站办好,为党工作永不退役!”

2021年7月25日,杨卫国老人同17位战友相聚在老兵驿站,尽管和有些战友已有30多年没有见过面,可他还能说出每个人的籍贯和特点,他给当年带的兵一个个整理行装、拍照合影,召集大家座谈基建工程兵树立的“拓荒牛精神”,回忆当年参加深圳政法大楼施工建设的难忘经历,老人激情澎湃,即兴赋诗道:“改革开放特区兴,梧桐山下两万兵;竹子林中扎营寨,深圳到处是工棚。座座高楼平地起,艰辛创业苦为荣;今日相聚庆八一,激情满怀在胸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