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被隔代养育压垮的晚年

时间:2024-05-14

※文/新文

前段时间, 一篇报道《山东一老人帮女儿三年连带两娃,暴瘦十多斤患上抑郁症》,让“老漂族”成为新闻热词。

这些被连根拔起的老人“空降”在陌生的城市里,既要适应环境,与儿女的小家庭产生各种磨合,同时又兼顾着高强度的养育工作。

这样的晚年常常心有力,而力不足,更与天伦之乐相去甚远。

走近“老漂族”,便触碰到一曲更新更无奈的老年悲歌。

含饴弄孙还是含辛弄孙?

在《山东一老人帮女儿三年连带两娃,暴瘦十多斤患上抑郁症》这则新闻中,主人公63岁的李阿姨是山东人。4年前,大学毕业留在武汉成家立业的女儿生了大外孙,李阿姨便从山东老家去武汉帮女儿带外孙。大外孙上幼儿园后,女儿又生了小外孙,小外孙3个月时,女儿上班了。

一个人既要管娃,又要忙家务,李阿姨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外孙晚上跟着她睡,她经常刚睡着就被孩子闹醒,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沉。而最让李阿姨感到憋屈的是,常常因为育儿问题跟女婿起争执。

由于常年得不到休息,内心情绪又得不到释放,老人最终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这样的例子,似乎我们身边也有。

隋昕在北京某高校做老师。她晚婚晚育,儿子童童出生时,隋昕的爸妈已经70岁了。由于公公婆婆都不在了,带娃的任务自然落在隋昕爸妈的身上。

于是,两位老人从鞍山老家来到北京。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他们每天忙着做饭、看娃,用隋爸爸的话说:“偶尔在沙发上打个盹儿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童童在4个月时患上了肺炎,老两口外加隋昕夫妇轮流值班,一个星期后,童童出院,隋爸爸却轰然病倒——脑出血。

尽管抢救很及时,但康复后,老人只能靠轮椅出行了。

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伴,隋妈妈以70有加的身体支撑着这个家,天天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倒下,否则女儿身后就无人支援了。

2017年9月1日,童童终于上幼儿园了。

早晨,把女儿和童童送到楼下,隋妈妈转身刚要上楼梯,整个人就昏倒了,还是邻居给叫的救护车。经查,隋妈妈已经是胰腺癌晚期。

可想而知,老人是怎样苦苦克服身体的诸多不适,帮女儿支撑到娃上幼儿园这一天。一想到这里,隋昕的自责便让她痛不欲生。

隋昕一直对自己说:等孩子大点儿,自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可是,父母的晚年却在力不从心的带娃中艰难地度过了,连起码的健康都透支殆尽。

隋昕问妈妈:“你有什么愿望?”

老人没有说想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的故宫和长城,而是含着眼泪对隋昕说:“我和你爸做梦都想回老家,但我们好像都回不去啦。爸爸妈妈本来想帮你,但现在看来,我们成为你的负担了。”

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却有多少中国父母告别故土,漂在儿女所在的城市里,辛苦地养育孙儿,艰难地面对精神与体力的双重困境呢?

没有自私的子女,就没有崩盘的老人

腾讯《大家》栏目在读者中做过一个调查:《孩子自己带,还是交给父母带,你是如何选择的?》其中12%的人选择靠父母,40%的人选择自己带,18%的人选择想其他办法如请保姆,而27%的人怕麻烦,拒绝生孩子。

不管怎么说,由父母帮忙带孩子依然是众多家庭从经济到安全所考虑的最佳方案。

对于1800万“老漂族”来说,隔代养育不仅是体力上的支出,也是精神上的移民。背井离乡“空降”在儿女家里,他们一直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寄居感,而育儿观念与生活习惯的冲突,常常令他们的精神世界面临崩溃。

在大连高新园区弘基书香园小区,笔者见到了众多“老漂族”。由于临近软件园,该小区绝大多数住户都是在软件园工作的外地人,而这些“老漂族”大多是来帮他们带孩子的。

谈及自己的晚年生活,每一个“老漂族”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而他们却把话语权交给了郭阿姨,因为她的故事最典型,几乎囊括了“老漂族”的所有辛酸。

郭阿姨退休前教高中地理,老伴是公务员。5年前,儿媳生完孩子3个月后,由于没有奶水就去上班了。

孙女乐乐交给了从老家赶来的郭阿姨和老伴。儿子和儿媳都是甩手掌柜型的,从此,家里的吃穿用度都由郭阿姨和老伴来支付,常常是饭菜一不合口,两人就放下筷子出去吃。至于孩子,他们只负责偶尔逗一下,其他时间都交给父母。

一次,郭阿姨感冒,怕传染给孙女,就将孩子交给了儿媳。

结果孩子半夜哭闹,儿媳直接给送了回来:“她不跟我,闹得烦死了。”谁知,孩子第二天就开始高热,这下,儿媳开始怪罪郭阿姨:“你就是生活习惯太差了,不然不会传染给乐乐的。”

一句话,把郭阿姨的心堵得死死的。

孩子生病一周,儿媳各种抱怨。郭阿姨忍不住跟小区里同样带孩子的老伙伴们吐了个槽,结果传到了儿媳耳朵里,儿媳冲她大发雷霆,老伴气得一个人回了老家。

郭阿姨放心不下老伴,想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结果儿媳说:“你要走就一个人走。你走了,以后你就跟我们这个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你们老了,也别指望我们给你们养老。”

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郭阿姨含泪留了下来。老伴也跟儿媳相处不好,他们就忍痛在儿子小区附近租了套一居室,白天在儿子家带孩子,晚上做好饭,伺候儿子儿媳吃好收拾好后,带着乐乐回到他们的蜗居。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相安无事。儿媳就乐乐的教育问题跟公婆冲突不断,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后,郭阿姨和老伴收拾东西回了老家。

可是,刚到家一天,乐乐就打来电话,一哭就是一个小时,无奈,郭阿姨一个人又从老家回到了大连,但老伴再也不肯回来了。

就在前几天,乐乐去了姥姥家,郭阿姨趁机回家看看老伴。可是,令她崩溃的是,自己家里却多了一个“外人”。

老伴对此的解释是:“人老了,一个人住太危险,死了都没人知道,饭也吃不上热乎的。”

郭阿姨哭着回到大连,这件事,她打死也不能对儿子和儿媳说。

“老了老了,老伴没了,老家回不去了,儿子家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家。我永远都想不到,自己的晚年会活得这么没质量、没尊严,就跟崩了盘似的。”说这些话时,郭阿姨哭得站不起身来。她泣不成声地说:“如果不是为了乐乐,我早就跳海了。”

笔者无言相慰。

采访的整个下午,笔者被“老漂族”的故事堵心。他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可是,他们没有时间说,也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说。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叔的话:“这两天看新闻,说大爷大妈成了KTV下午场的主力,真羡慕他们啊!”

人说,老有四宝:老窝、老伴、老友、老底。

可是,对于很多“老漂族”来说,这四样几乎统统失去了。

这样的晚年,何谈幸福?

作家、媒体人尼德罗说:没有自私的儿女,就没有崩盘的老人。

事实上,儿女们对父母时间与精力的盘剥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啃老?而且,同啃噬金钱相比,啃噬时间和精力更可怕。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可逆,金钱和物质都有机会再次得到,而时间和精力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