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花季少女的烦恼——我要离家出走

时间:2024-05-14

肖存利

李小华(化名)今年18岁,正处于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刻。她非常漂亮,别人都在背后称她为“校花”,虽然她学习平平,朋友不多,但也有一两个非常知心的朋友。可是,近日李小华却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因而与父母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李小华的家庭不富裕,住房条件不好,一家人挤在30平方米的地方,除了睡觉的床,其他的东西是能省尽省,家里连饭桌都没有,一家人吃饭就自己分餐食用。

她的母亲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只有初中文化,天生有斑秃,头发也特别少,还是在43岁时才生下李小华。平时,她在李小华面前经常辱骂李小华的姥姥,说对她不好,说姥姥常打她,不给她吃饱,骂她“笨、懒、猪狗不如”,还说自从有了她后姥姥的生活就不好了。母亲说时非常气愤,还说自己成年后都不愿理姥姥,等等。而李小华的母亲对李小华要求非常严,不允许她乱花钱,不允许她晚回家,也经常骂李小华“猪狗不如”“没有人性”,严重时会用手抓着李小华的头发往墙上撞。李小华的父亲也是一个工人,非常老实忠厚,一般也不敢管母亲,也不敢帮孩子。

李小华13岁时就悄悄给自己下了一个誓言,只要自己满18岁,一天也不愿在家多待,她受够了家里的气。在咨询中说不管自己在外边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离开家就好。小华母亲很气愤也很无力地说:“我供你吃、供你穿,你还不满意,还要我做什么,没良心,还要离家出走。”李小华双手紧握,双眼含泪,紧咬下嘴唇却说:“你除了给我吃,供我穿,你还给我什么,我已经成人了,完全可以离开家了,至于我死活你不用管。”母亲还在重复前面的话,非常无辜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很多家庭中,冲突不断升级,直到求助也都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案例背后是两代人的冲突。

一是对爱的理解不同。文中的母亲一直对爱的理解就是“供你吃,供你穿”,这是物质层面的爱,孩子说“除了供我吃、供我穿,你还给我什么了”,这样的语言表达出不仅物质更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的物资相对匮乏,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让吃饱,穿暖,就行了。到了80年代后物资相对丰富,这个需求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需求,已经被家长们过度满足了,他们对爱的理解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冲突的一个原因。

二是爱的表达出现问题。回忆我们的童年,深深被刺痛的是羞辱,而不是犯错误的惩罚。孩子对于惩罚是能接受的,但是羞辱是直刺内心深处的,能让孩子的脆弱自我瓦解,同时产生愤怒感。这个案例在爱的表达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就是羞辱,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我不配,我不值得”,这一点,对孩子影响深远,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影响是一生的。我们从李小华的母亲身上能看到将这种羞辱的教育方式在代际间传递,自己根本就不知。她认为就应该这样教育孩子,我妈羞辱我,我羞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再去羞辱她的孩子,世世代代变成一种爱的方式在这个家族传递下去,一家子都是“怨妇”,想想很可怕,但这是现实。

常常认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有创伤的,都有一些自己给自己设好的陷阱,就是“我不配,我没资格,我妈不允许,我爸不允许”等,会妨碍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创伤来源于自己,有一些创伤是家族中创伤的伤害行为模式传递下来影响家庭的。

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注意以下几项:

一是禁止羞辱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真诚的教育孩子是听得懂的,不用羞辱孩子,包括隐性的羞辱,这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只会产生反感和对抗。

二是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凡事有它的两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和孩子一起去讨论,启发才能让孩子沿着她真正想的方向前进。

三是自己生气时先静一静。生气是谁出了问题,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别人惹我们生气了,尤其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孩子不听我们的,才能出现生气。那我们和自己的内心对对话,问问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常常答案就在我们的生气中。

另外,對于孩子来说,也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感恩家长。每个家长都是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将最多的爱给孩子,爱本是没有问题,错在爱的方式上,请孩子们要学会感恩自己的家长,因为他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在爱孩子了。

第二,原谅自己的家长。因为你的父母也没有学会怎么爱孩子,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教他的。

理解,简单的两个字,做起来、做的好还真的是不容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怎样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水平,真的是要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

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能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生活中充满暖暖温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