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读《温暖的孩子》

时间:2024-05-14

彭忠富

我们常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两天的家庭教育,安东尼·比格兰提倡,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滋养的家庭造就温暖健康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建立下一个滋养的家庭,养育他的孩子。那么,何为滋养型环境呢?

在基层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年,接触了大量的乡村孩子。应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善良的,都乐意在学校教育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但是,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四五个孩子,学习不用功,而且特别具有攻击性。譬如有次我在一个小学三年级班上上课,刚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板书,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那个叫张晓武的同学,就把一粒橡皮擦塞进了同桌嘴里。同桌被噎得脸都青了,其他同学知道张晓武厉害,都不敢声张。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差点就发生严重的事故,这还得了。事后我了解到,张晓武这样放肆,也是有原因的,其父母早就离婚了。父亲在外地打工,对其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问。张晓武跟着爷爷生活,老人疼爱孩子,就这么惯着,凡事迁就他,他也就无法无天了。

我们常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两天的家庭教育,就是说家长或监护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太大了。我们想把孩子教育好,就得如美国博士安東尼·比格兰所提倡的那样,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滋养的家庭造就温暖健康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建立下一个滋养的家庭,养育他的孩子,这就是持续的滋养。何为滋养型环境呢?就是我们不要吝惜对亲社会行为的赞扬、欣赏、以及公开褒奖;表达关注、兴趣、肯定、青睐、感动、爱意,并且能给出实际的奖赏。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社会人群将会具备高级的技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并具有帮助他人健康生活的强烈的驱动力。

安东尼·比格兰在最近出版的《温暖的孩子》一书中,站在行为科学的前沿,用丰富的经历写就了这本意义深远、论述严谨、以理服人的书。作为一位知名预防医学科学家,安东尼知道许多人已经试验过书中提到的这些方法。他自己也参与到关键研究和政策创新之中,遭遇过法律纠纷。书中有知识开发者的故事,也有生活受到科学方法影响的普通人的故事。他用一个又一个事例向我们表明,这些科学方法是社会改变的强有力的工具。

安东尼不只满足于列举这些解决方法,他将它们组织起来,呈现出核心准则:增强后天养育、合作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强迫行为和令人抗拒的控制。对于受改变驱动的心理和社会特点及改变过程中的心理或社会特点,安东尼在实际经验中进行了分辨。他用这种知识去考量我们需要做出何种改变以更好地利用它。本书包括行为科学等同于人类境况的挑战,知识财富如何有助于人类繁荣等四部分,在每个章节末尾,他会留出一部分内容为特定的群体写下行为指导,并用简单的条目总结出来,使它们简明可行。他打开了一扇门,使得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懂得该如何通过政策影响我们已有的知识并使我们的儿童更健康,社会更美好。

本书提出了革命性的议题,持续的滋养环境,才是造就温暖人格的后天因素。家庭的滋样、学校的滋养、社会的滋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弥足珍贵。

我们要明白,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培养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儿,家庭、社会也责无旁贷。只有三方合力,打造滋养性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