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子艺
2021年2月11日,除夕。
又一个春节。
经历了春天的播种,盛夏的成长,秋天的收获之后,万物归仓,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片刻休憩,用格外的热情和欢闹总结一年的辛苦,憧憬来年的繁华。
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拥有了高度发达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网,人们可以迅速地抵达、离开。徜徉于现代化,时代变了、社会变了,但有一点没变:过年的时候,中国人都想回家。
“团圆”是春节的重要关键词。
春节前,最寒冷的几天已经过去,天空难得地呈现纯净明亮的蓝色,在阳光暖烘烘地照射下,人们的心情和脚步都变得分外轻快,连路人的脸都变得可爱起来。
一切焦虑和压力似乎都可以暂时放下,人们心里涌动着一个古老的召唤:“过年吧,先过年吧!”这个热望碾压过所有现实,人们心头洋溢着无以名状的快乐,专心致志地为过年做各种筹备工作。
人们真诚地相信,年是一切问题的终结,也是一切好运的开始。“迎财神”“破五”“打春牛”,一切都预示着,迎面而来的是一個前所未有不同凡响的春天,所有愿望都可以在这个春天实现。
这个因着农耕文明而来的节日,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走过了千年之久。
殷商时期,年头岁尾就已经有祭神祭祖活动;西周初年,新旧岁交替的时候,也会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汉武帝继位之后,按司马迁的建议,创立了太初历,将春节定在了孟春正月。
至此,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一代一代,刻入了华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一年到头因着疲惫生活而变得粗砺的心被即将回家的温情浸泡得软软糯糯,像春节甜蜜的年糕一样。过年是一个有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民族所携带的DNA,没有什么能阻挡归家的脚步。
“迁徙”是过去几十年春节的关键词,也意味着铁路、航空运输系统一年之中运送压力最大的“春运”。
无论是已经颇有建树的高管、格子间的白领,还是工厂流水线的工人,在此刻,人们心里被一种奇异的力量所召唤着,充盈着,诱惑着,这两个字的偈语叫做——回家。
“提前一个月买好机票”“分享朋友加速抢火车票”“半个月前约好一个拼车”……每个人都美滋滋地,对即将来临的团圆充满了期待。
似乎一到腊月,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也增加了很多。火车站里的人挨挨挤挤,人们都穿得厚,碰撞是常有的事儿,但人们彼此都笑嘻嘻地体谅过去了:“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可以理解。”
对于执勤的工作人员,大家也温存地想:“别人都开始赶着回家,他们还在工作,不容易的。”
南来北往的年货在全球高速发达的物流链中飞快地“迁徙”。东北的木耳人参,出现在潮汕的餐桌上;西北人家的饭桌上,也出现了罕见的蛋饺;至于智利的车厘子,西班牙的红酒和挪威的龙虾……中国早已是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餐桌上展示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人们朝着团圆的方向迁徙。后文中多数作者,都在春节期间,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地方。而来自北京的作者成长,描述了和父母到西双版纳过年的场景,傣式春节,有着难以想象的明亮欢畅。
万家灯火平安年。
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它是团圆,是爱,是不擅长用语言表达爱意的中国人,集中地,用充满温度的食物表达情感的时刻。
TVB的电视剧里,有一句台词堪称经典:“饿不饿?我下碗面给你吃。”在中国,人们很难把爱讲出口,但人们愿意用充满温情的方式来表达爱。
在“60后”身上,还能明显地看到春节的传统印记,早在进入正月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欢畅地准备了,带鱼一定是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最宽的,粉条白菜已经码了半墙,做汤圆的糯米已经一粒粒选好,就等着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用一盘小磨,磨出雪白的糯米粉——要做年三十晚上的糯米团子,每一个程序一定要亲自把关,才对得起这隆重的时刻。
“70后”“80后”的人生,因着城市化的进程,只能依稀从记忆里打捞起童年的光景。在快节奏的“混凝土森林”里,农耕文明的缓慢节奏被摒弃,人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被时光和机器疯狂地推动着不停地往前跑。
依着回忆里的年味,他们在城市里,有模有样地摆起了八大盘、十大碗,必须双数,鸡鸭鱼肉,生鲜蔬果,糖酒点心,是一年劳作的终结,也是一场隆重盛事的启幕。人们用鞭炮、用社戏、用最高调和热烈的方式来表达欢乐,这是一个内敛民族片刻的奔放和舒展。在这重要的时刻里,邀请已经逝去的先人,来见证这一切,来共享这团聚的美好时光。
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东北、西北,还是山清水秀的江西,抑或是温暖的广东潮汕,后文中的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祭祀先祖”这个仪式,这是敦厚温存的中国人对逝者的祭奠,也是这个民族绵延不息的精神密码。
在年节里,亦有格外严厉的规则,人们坚信,只要在这几天表现得体,那么新的一年将像光华涌动的春天一样,顺畅通达。
2020年底,疫情在经过大半年的平静之后,因着寒冷突然进入快速传播,多省市倡议取消多人聚会、年会、团拜会等大型集会,国家卫健委倡议要求“原地过年”,鼓励员工在工作地休假。
这个因着疫情而紧急做的决定,使许多人准备归家的脚步戛然而止。在城市里,在乡村中,我们相隔,但我们相爱。
就像后文中,远在海外多年未回家过年的张家玮的父母对他说的那样:“一个能在除夕夜吃上饺子(汤圆)的人,已经足以应付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