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全忠
在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礼上,电视剧《大江大河》成为最大的赢家,一举拿下了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优秀电视剧三项大奖。而拿下金鹰奖最佳导演奖后,该剧导演孔笙也成为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大满贯”导演。
孔笙导演的作品几乎部部经典,他被称为电视剧的“精品王”,成为国产电视剧导演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对于了解国产剧的人来说,孔笙导演的作品早已是耳熟能详,《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战长沙》《父母爱情》《琅琊榜》《欢乐颂》《大江大河》等作品,都出自他之手。当这些爆款剧中的演员频频上热搜时,幕后的导演孔笙却默默无闻。熟悉他的朋友这样评价他:孔笙总是将剧中最闪光的部分留给角色及演员,而他自己,则常常躲在镜头背后沉默不语、踏实行事。
孔笙的“默默无闻”不仅与他喜欢安静做事有关,也因为他总是有一份自认为是“业余导演”的谦逊。他大学时学的是中文专业,每天看那些传统文学和经典著作,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但他那时候更喜欢摄影,外面的世界更让他心动,一到假期,他就背着相机,去有大山大河的地方,拍下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毕业之后,孔笙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每天朝九晚五看稿子,但年轻热血的他更喜欢走出去看世界,相机也时时带在身上。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群人围着摄像机在讨论着什么,便很好奇,过去一问,原来是一个剧组在拍戏。导演休息的时候看他背着个相机,就问他有没有兴趣为大家拍一组剧场照片。孔笙找了几个角度,拍完给导演看,导演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小伙子的取景角度别具一格,摄影上很有天分,就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剧组当个摄影助理。
对于这个陌生的行当,孔笙颇感新鲜和好奇,就这样一脚踏了进去。辞去杂志社的工作后,他的新工作干得顺风顺水,不到四年,他就从摄影助理做到总摄影师,很快在影视圈小有名气,还获得过“飞天奖”最佳摄像、“金鹰奖”最佳剪辑的荣誉。
孔笙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在片场,他有时会给导演提一些有益的想法,怎么调度一个场景让镜头更好看。遇到信任他的导演,身为总摄影师的他甚至可以冲到镜头前“挥斥方遒”。时间一长,朋友们便撺掇他:“干脆自己做导演算了。”
于是,好玩的孔笙开始在导演界试水。1996年,他独立拍摄了电视剧《民警程广泉》,正式以导演的身份入行。首次试水之作一不留神就获得“飞天奖”二等奖,这让他很是得意,以为今后的导演生涯就是康庄大道。
事实上,当时的孔笙没有代表作,更谈不上影响力,好片子的投资方根本想不到他。拍了两部戏后,在市场上没有激起水花,孔笙自感没趣,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吃这碗饭。
孔笙心中憋着一股劲,有些作品明明业界评价很好,为什么就是“没人投”“没人买”呢?这个山东大汉拍的京味戏《前门楼子九丈九》,把老北京的风俗民情拍得有滋有味,业内人士对他刮目相看,但电视台采购的人给的反馈是:“你们这个戏吧,口碑肯定很好,但是收视率不会达到最好。”
孔笙不服气,难道观众真的不识货吗?不管外界的看法如何,在作品上,他更加精益求精。《北平无戰事》中2.35:1的“宽荧幕”画面,像电影一样精致,连配角的一个背影都可以让人肃然起敬;《战长沙》这样的抗日剧,也拍出了《舌尖上的中国》般的画面,一碗馄饨都让人口水直流。
他对品质的追求是方方面面的,从剧本、演员、道具,到画面、场景、服装、设备、妆容等,都力求精良,“投资再少,也不敢马虎。”在《北平无战事》里,陈宝国、刘烨的军装就是在上海的裁缝铺子里量身定制的,一人好几套,一套好几千。孔笙开玩笑:“香港TVB一件戏服穿20年,反正古装戏、现代戏轮流拍,总能用上,我们一个类型就拍一次,连再穿的机会都没有。”目前这些衣服已经堆不下了,孔笙想,要不要租一个更大的仓库,好好整理整理,看怎么利用起来。
一场10分钟的攻城戏拍7天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在横店,孔笙的团队以占景时间长而出名:一般电视剧剧组在一个取景地就是简单搭个景,拍几天,拍完就走,他们一占就是两个月,实木重新装修,戏也一条条过,精雕细琢,每多待一天都是钱啊,一般的电视剧剧组不敢这么做,拍电影才可以。
2015年,《琅琊榜》的热播打破了孔笙导演的作品“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它不仅收获了豆瓣史上国产电视剧的第二高分9.3分,而且引发了近乎疯狂的全民观剧热潮。网上,分析其构图精妙、服化道精美、礼仪准确的帖子纷纷涌现,被网友疯狂转发。导演孔笙和制片人侯鸿亮的名字也随之成为“良心剧”的代名词。侯鸿亮问孔笙:“嘿,看到了吗?各种夸我们呢。”孔笙一看,说:“太夸张了,怎么会火成这样?我们只是做了一直在做的事而已。”
当时,网上还有一种声音:孔笙只会拍“男人戏”,不会拍“女人戏”。孔笙暗自纳闷,艺术还分男女吗?他和团队一直坚持拍“新的东西”——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恰好,他接到了《欢乐颂》的剧本,本想交给年轻导演操刀,但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自己来。
不是不信任年轻人,是他自己心痒痒:拍了20年的“男人戏”之后,一部以都市女性——而且是五位都市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对他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一直说我不会拍女性,我想改变大家的看法。”他以自己20多岁的女儿为蓝本,了解年轻女孩们的生活,还从隔壁公司找来一群“小女生”,搞了两次座谈会。
这位山东汉子仍然秉持传统朴素的价值观,他怀念自己在《父母爱情》和《风车》中刻画的那种大院生活——“谁家包个饺子,来来来,一块吃。”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讲点文化,讲点情怀,传递正能量,让这个社会多一点温暖”。
孔笙特别喜欢塑造小人物和小情感,更容易和大众产生共鸣。《欢乐颂》的第一集,邱莹莹和关雎尔一起吃一笼小笼包,尽管台词里传递的是她们初入职场的拮据和迷茫,但孔笙设计这场戏的时候希望传递的是幸福和希望。“你看到这一段会感觉到这两个孩子的苦,但你总觉得还是有希望在的。”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年轻观众,会影响人的一生。
《欢乐颂》同样成为年度爆款剧。业界有一个评价:孔笙出品,必是精品,他也因此被观众称为“国剧之光”。
在这个为“小鲜肉”和流量明星支付高额出场费的今天,国产剧常常受人诟病,剧情注水、演技尴尬、粗制滥造等词语常常和国产剧同时出现。但是孔笙执导的电视剧,却从未与这些不良风气沾边,因为他有一个标准:演员只用对的,不用贵的,钱主要用在制作上。但仍有无数演员愿意加盟。《北平无战事》大牌云集,没人为低于平时的片酬斤斤计较。陈宝国原本签了两个月合约,后来足足拍了三个月,只字未提加钱的事。孔笙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导演”的骄傲,也是一个“真正的演员”的骄傲:拍出一部好作品的成就感,不是钱能买到的。
在片场,他是剧组的中心,也是团队的灵魂。这个60岁的小老头乐此不疲来回奔跑在监视器与现场之间,他会跟场务抢活,现场当摄像、做手替,帮道具组准备道具,协助美术与化妆组完成工作。有时候他连演员的活都抢着干,给演员示范如何开拖拉机、如何用扁担挑水。拍《大江大河》时,有一场演员从坡上滚下去的戏,孔笙亲自去试验,确保没有危险后,才让演员去表演。
有一天,天气很热,他穿着厚厚的衣服到现场盯着,大家看他嘴唇烧得发紫、脸色蜡黄,都心疼他,劝他回去休息。他說没事,从头盯到尾,从没有早退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导演的手下,现场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是溜达的状态,工作时都是一路小跑。
每天晚上收工后,剧组各部门的负责人坐在一起研究剧本,讨论第二天有什么想法和需要准备的。有时候一个小时,有时候三个小时,孔笙永远在。有时候他会喝一点点红酒,这时候的孔导变成了“孔萌萌”,像个老小孩,有时会跟着音乐摇摆,给大家讲他从前的故事,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剧本和导演的想法。
演员们有时候也“吐槽”他“不务正业”,因为他经常在戏中客串各种角色,明明干着导演的活,却有一个演员梦。《父母爱情》中,他客串照相馆的老板。《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他客串了一个茶摊大爷,大爷搭着毛巾,拿着茶壶,表演真的是惟妙惟肖。《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砍柴大爷、《大江大河》中的卖报赵老头、《战长沙》中的村民、《欢乐颂》中买早餐的路人、《北平无战事》中的无名军官……这些小角色虽然只有短暂的镜头,却给观众埋下了一个个彩蛋。
今年金鹰节颁奖晚会现场,演员童瑶、王凯专门为孔笙送上了一个“最佳客串奖”。这份荣耀独一份,前无古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