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他们要封住灶神的嘴巴

时间:2024-05-14

◎文/广东·刘逸生

灶神的权威

明人余象斗著的《北游记》,又称《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叙述了北帝的一生经历,集中了许多奇闻异事。其中有一段,写的是灶君向玉皇大帝告发村民的:

却说玉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说:“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百姓俱不行善,恶人为生,作恶非常,不信天地。”玉帝闻奏大怒:“准奏,即宣行瘟使者钟仕贵,领旨降凡行瘟,灭了斑竹村一村人民。”

这个玉帝只凭灶君一面之词,不搞调查研究,就下令把一村老百姓尽行灭绝。因为这种原因,不知多少年前民间就兴起一种习俗,每年腊月照例要祭祀灶神,好让他在上天奏事之前,酒足饭饱,收下贿赂,替这家人隐恶扬善,灭罪消灾。

南宋诗人范成大是个擅长写风俗诗的好手,有一年,他特意写了一首《祭灶》诗,真是刻画得惟妙惟肖,至今我们读了,一样觉得生动有趣。请看:

古传腊月二十四,

豆沙甘松粉饵圆。

不同于慧理财,微量网作为策略提供者与用户的中介桥梁,主要产品除了提供股票策略外,还包括期货策略、组合策略。平台主要采用网页和移动端APP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量化投资服务和量化策略。用户需要注册微量网账户,购买策略,进行交易,并与股票或者期货等账户进行绑定,才可真正实现最终交易。

云车风马少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

灶君上天欲言事。

男儿酌献女儿避,

通过研究萧乾的自译作品可以看出,斯坦纳提出的阐释运作理论对自译过程的描述同样具有适应性。但同时,自译比阐述运作理论描述的翻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享有“二度创作”的自由。自译作为一种翻译的特殊存在形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萧乾在翻译中运用异化、归化、文内加注等翻译策略,但仍以删减为主,这与自译者的特殊身份有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兼作者的双重身份使译者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与自主性,实现了创造主体与译者主体的统一。

如图2A、图2B、图2C所示,处理7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的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但不显著;处理14 d时,则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0%、21.5%(P=0.017<0.05)和 17.1%(P=0.033<0.05)。如图2D所示,处理7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处理 14 d时,则较对照显著上升了 17.0%(P=0.045<0.05)。

婢子争斗君(按,灶君也)莫闻,

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酹酒烧钱灶君喜。

在港口发展方面,江海联动、功能互补的港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正在崛起,干线港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等主要港口为核心的内河港口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7年年底,珠江水系拥有生产用泊位2092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超过6 亿吨;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超过1000 万吨的港口总数达11个。

杓长杓短勿复云,

丙组40例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35 mg/m2培美曲塞+25mg/m2顺铂。

原始人崇拜火,又怕火,那是中外概无例外的。灶是存火用火的地方,火有神,灶当然也有神。中国古代把火神称为“祝融”,自从出现了灶,于是便把祝融祀为灶神。不过汉代人写的《淮南子》却另有说法,说是“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一说不是黄帝,而是炎帝)。原始人开始用火,只是堆个柴堆,后来才有人发明了灶,这光荣又归在黄帝或炎帝的头上。

老百姓一面怕灶君,讨好他,一面又想让他在天庭乞一些利市回来,大家分享。这就把升斗小民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34-35。我们应深入学习文件精神,改变以往思政课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的教学模式,把学校思政教育融入企业工作实践中,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乞取利市归来分。

到了唐代,出现了另一种说法,那是另一批神仙家造出来的。《酉阳杂俎》这样写道:

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治。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故为天帝督使。

最早记载灶君上天奏事的,恐怕要算晋代道士葛洪。他在《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第六》里,先说人身中有“三尸”:

但这还不是灶神上天告状的最早记录,而且还只是说他叫女儿上天,灶君没有亲自出动他的大驾。

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魄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神既是人造的,就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越来越神奇。《三教搜神大全》是宋代以后的一本“神仙档案”,它说:“灶神以壬子日死,不可用此日祭灶,当以五月辰日。”又说:“猪头祭灶,令人治生(利市之意)万倍。用犬祭灶,凶败。鸡毛入灶中,至非祸(引来灾祸)。犬骨入灶,出狂子(生白痴儿子)。正月己巳日白鸡祭灶,宜蚕。五月己丑日祭灶,吉。丁巳日祭灶,主百事大吉之兆。”照这说法,一年又不止一次祭灶,也不限于腊月。不过书中虽然如是说,民间是否照样遵行,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3)结果:通过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得到脱氧乌头碱加热水解产物的总离子流图,在加热过程中分别产生了准分子离子m/z 630、588、570、484、466,以准噶尔乌头加热720 min样品为例,此样品中最早出现以上几种准分子离子的量适中(图7)。

这篇小说是萧红在1941年7月1日发表在香港《时代文学》第一卷第二期上的短篇小说。有谁知道,这篇乡土奇葩问世后的半年多(即1942年1月22日)作家竟与世长辞了。所以,《小城三月》不仅成了萧红的遗作,也成了她结束痛苦人生的信号弹。

花样繁多的“媚灶”

最有趣的祭灶,是清代顾禄写的《吴越风土录》。此书记载江浙的民俗最为详细,关于祭灶的事,非常细致:

十二月初一日,“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至廿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廿四夜,“是夜送灶,以胶牙饧(蜜糖之类)祀之,俗称糖元宝。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饼,名曰谢灶团。祭时,妇女不得预(不能参加)。先期,僧尼分赠灶经,至是填写姓氏,焚化祸灾。点灯载灶马,穿竹箸作贡,为灶神之轿,升神上天,焚送门外,火光如昼。拨灰中有未烬者,还纳灶中,谓之接元宝。稻草寸断,和春豆,为神秣马具,撒屋顶,俗呼马料豆。以其余食之,眼亮。”

这些送灶的礼节,可谓隆重而又繁琐,大抵有钱人家或官宦之家,才能有这种闲钱和闲力去办,而且怕也限于江浙地区吧。

到了除夕,便是接灶日,此时灶神由天上返回人间,“安灶神马于灶陉之龛,祭以酒果糕饵,谓之接灶。或有迟至上元夜接者。”

又是祭,又是送,又是接,真是够隆重了。却也难怪,上至王侯,下至百姓,天天都离不开灶;灶又是婢仆下人出出进进的地方,他们站在灶头旁边,七嘴八舌,毫不顾忌,阴的阳的,明的暗的,见得人和见不得人的,表一套里一套的,大至阴谋反叛,小至调戏婢女,都会在灶神跟前大谈特谈,而这又是主人万万禁约不了的。于是灶神的耳朵便成了录音带,一年到头,十卷二十卷灌得满满的,到时候,他一清二楚地在玉皇大帝跟前播放,你想害怕不害怕?所以王孙贾特地去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这个王孙贾干了不少坏事,心中有鬼,所以去问孔子。孔子答得最妙:“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你干了坏事,灶君便上告天庭,你祭他有什么用处?想当时王孙贾听了,一定毛骨悚然吧。不过,孔夫子虽然说祭灶没有用,人们却仍旧心怀侥幸,设想灶君也像社会上的贪官污吏,是可以用金钱礼物收买的,所以祭灶之礼,不单没有因这位先师的金口玉音而中止,反之还祭礼得更虔诚,更肯下本钱了。到了后世连胶牙饧也拿了出来,要把灶君的嘴巴封得严严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