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慰是心灵的润滑剂

时间:2024-05-14

◎文/深圳·章剑和

张先生最近很痛苦。两年前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因为太伤心,缓了两年都没走出悲痛。他想将母亲接到家里和自己住,可母亲就是不愿意,他只好时常回去看望老母亲,不过母亲一见他就掉眼泪,说是想起了父亲。因为父亲走的突然,张先生也很悲痛,就陪着母亲掉眼泪。本来是想安慰母亲,结果回一趟家弄得他难受好几天,结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母亲前不久也走了,对于母亲的离世,张先生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

心理专家认为,张先生的痛苦,是源于不懂得如何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适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安慰。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有同情心,有爱心,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表面上我们迫切希望向对方表达我们的关怀,一心想要对方赶快好起来,但是有时我们给予的却不是对方需要的,适得其反的结局时有发生。

看到自己在乎的人忍受痛苦,我们都迫切希望对方能够赶快走出迷茫,恢复快乐。虽然有一颗希望替对方受苦的心,但是在安慰对方时要办法得当。

首先,安慰人需要我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坚强,不然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很难客观有效地传达我们的安慰。张先生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被负面情绪影响了。其次,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对方的苦痛甚至觉得对方简直就是自讨苦吃,都是因为我们没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仍在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对方的生活,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以往的经验来教育人,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就……”,“你现在哭有什么用呢?不如……”这样的做法缺少同情与理解,是用粗暴的方式让对方赶快走出沼泽,很多时候适得其反。

安慰别人最重要的是告诉对方你的存在和相伴,正在忍受痛苦的人,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难过的当下他们更需要倾诉,当你想要给予对方安慰的时候,不如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努力走进对方的心灵,用心体会对方的纠结。让他感到被倾听、被重视、被认可,多用“我能理解……”“我会陪着你……”这些话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

安慰对方,不可能一下就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更不要企图通过安慰对方一下,他就能立刻放下苦恼。安慰的过程,是陪伴的过程,是倾听的过程,也是彼此共同努力摆脱痛苦的过程。当你能够“感受着他的感受,痛苦着他的痛苦,幸福着他的幸福”的时候,对方才能感到温暖与信任,才能在内心平静下来之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遭遇,并真心感谢你的陪伴。介绍几种能有效安慰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在心情抑郁、烦躁时,思维容易变得狭隘、闭塞,走进死胡同。所以,当对方因某事烦恼时,最好努力使他转移注意力,这样,思维就会开阔起来。否则一味想着它,反而陷得更深,难以自拔,徒增烦恼。具体而言,当对方心情不舒畅时,你不妨陪伴着他去做一些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不知不觉中,烦人的事会慢慢地淡忘,心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另外,合适的运动也能有效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悦。

精神胜利法又称“阿Q精神”,这种明显的自欺欺人心理成为人们的笑谈,遭到否定、批判。但是,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对于当事人调节心理平衡却非常有效,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运用这种方法来促进内心平衡。如当对方事业暂时受挫时,作为亲人或朋友可以回忆一下他昔日的辉煌成就,使他不必过于自卑。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外向归因法,即对于失利从环境、机遇等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仅从安慰对象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如此就不会过分内疚、自责,甚至烦恼不休,有利于实现安慰对象的心理平衡。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知道,对于相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会不尽相同,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这时,不妨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它,说不定能帮对方走出心情的低谷,变得平静、开朗起来。

另外,从被安慰者心理出发,选择合适的安慰方式,是使安慰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书信式安慰。人在感情起伏过大的情形下,通过书信有时比口头劝慰更有效,因为书信发生效力的时间长,引起深思的触点多。

礼物式安慰。定期的礼物可以使人有一种期待感,可以转移注意力。看到平日喜好的礼物时,安慰感便会油然而生,心境也会随之豁然开朗。

闲逛式安慰。对需要放松心境、转移情绪、一吐为快的人较为适用。陪他到外面走走,边走边叙,边逛边聊,可宣泄其激愤或郁闷的情绪,减轻心理负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