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正非: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时间:2024-05-14

文/贾盐

75岁的任正非和他创立的华为,在朋友圈持续刷屏。

在此前,他非常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国家力量对抗华为,使任正非成了这次前所未有贸易战里面中方的招牌人物。

这样一个让特朗普寝食难安,让美国斯文丧尽的男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小名“非非”的青年

1944年,来自浙江浦江的知识分子任摩逊,和贵州安顺一名农家女子程远昭结婚了。

这年10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任摩逊为其取名“任正非”,程远昭则总是称呼他小名:“非非”。哪怕后来任正非已五十多岁,是叱咤风云的国际知名大公司领导,在母亲口中,他还是那个“非非”。

那时候,信奉人多力量大,任摩逊和程远昭,此后又陆续生下6个孩子。

任摩逊由兵工厂转到乡村中学任教,程远昭以高中毕业学历,也当了老师。

两个教书匠,要养活9口人,困难可想而知。

高三那年,程远昭每天多给任正非一个小玉米饼,这个从父母和弟妹牙缝省出的玉米饼,支撑任正非完成高考,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并入重庆大学)。

上大学后,任正非日子终于稍微改善了点。

可是,好景不长,“十年浩劫”很快开始了。

任正非父亲任摩逊,由于曾在国民党兵工厂工作的经历,被关进牛棚,受尽折磨,最难时,他多次想到自杀,只是因为不想留下“自绝于人民的反动派”的恶名,让妻儿受苦,才咬牙坚持下来。

有一次,任正非从重庆扒火车,秘密潜回贵州看望父母,作为大学生,他必须和“反动派父亲”划清界限,所以不能公开回去,只待了一晚,父母就催他快走,以免被人发现。

走时,任摩逊把自己唯一的一双皮鞋给了任正非。直到几十年后,任正非仍为此事自责,他说:“当时父亲被关在牛棚,要干很多苦力活,他比我更需要这双鞋,我却把它穿走了。”

在重庆,“文革”风潮无比猛烈。

当时,有位奇女子,积极参与红卫兵运动,当上重庆30万红卫兵的政委。这位奇女子叫孟军,父亲曾官居四川省副省长,“文革”中也被打倒。

不知这位风云女孩如何与任正非结识相恋的,总之很快,他俩就结婚了,并于1972年有了第一个孩子。这是个漂亮的女孩,起名任晚舟,16岁那年起,她将使用另外一个名字:孟晚舟。

任正非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加入组建不久的基建工程兵,先是被派到老家附近修建011航空工程,后来又加入国家“四三方案”,被调往东北修建辽阳石油化纤厂。

这段从军经历,后来成为美国政客和媒体攻击华为有政府背景和军队背景的借口。

光荣的战士,受骗的商人

1973年,任正非离别妻女,前往东北建设中国现代工业。

尽管当时处于“文革”时期,但在基建工程兵里,任正非作为技术人员,有机会看到很多书籍和技术资料。30出头的他,孜孜以求地学习着最新知识。

1977年,33岁的任正非,研发出一个名为“空气压力天平”的小仪器。这是项小发明,但在当时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一项空白,任正非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并作为解放军科学家代表之一,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

由于当时没有军衔制,任正非虽然做到技术副团级研究所副所长,也只是名为国立过功的光荣战士。任正非领导的科研团队多次立功,但由于出身问题,任正非本人从未被授予那些荣誉。

1982年是任正非的幸运之年。这年,他终于入了党——此前,尽管参军多年,并作出重大贡献,但由于父亲历史问题,任正非一直入不了党。入党后,他代表部队,参加了第十二次党代会。

而就在任正非参加党代会的前一个月,国家作出了《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

1983年,任正非工作了15年,贡献了整个青春的基建工程兵部队,被成建制裁撤。任正非被迫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

相比起当时转业的很多人,任正非属于比较幸运的。

此时,“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丈人、孟军的父亲孟东波,已平反复出,担任四川省高级领导。

任正非的妻子孟军,被派往当时刚刚起步的特区深圳,筹建南油集团。任正非转业,顺理成章地到了深圳,担任南油下属一家电子企业的副总经理。

尽管转换战场,以任正非的能力和背景,我们容易相信,在商场,他也能很快闯出一番天地来。

可现实却是,毫无经商经验的任正非,很快就被市场狠狠地教训了一番:经他手卖出的货品,有200万货款,收不回来。

当时,200万是笔巨款。任正非作为负责人,要承担责任。纵然背景深厚、多方求情,任正非依然没能保住铁饭碗,他被单位给开除了。对一个40多岁,前半生都在体制内的人来说,这一打击,可想而知。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曾经相爱甚笃,共同育有一儿一女的结发妻子孟军,也和他离了婚。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事业失败、妻子离异、穷困潦倒。

他和父母、侄子挤住租来的十几平米小房间。他的母亲要在菜市场收档时,去捡地上的烂菜叶、买最便宜的死鱼烂虾维持生活。

华为生与死

为了谋生,走投无路的任正非,不得已走上开办公司这条路。

当时深圳规定,开办公司最少需要2万元注册资金。任正非东借西凑,凑到21000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叫华为。

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资金,任正非只能从事一项当时最热门的生意:倒爷。

80年代有句话,叫“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讲的就是这种倒买倒卖业务。

而已经和孟军离婚的任正非,没有任何门路,他没办法像王石那样倒玉米,只能逮到什么倒什么,甚至卖过减肥药和墓碑。

1988年,任正非在辽宁一位公务员朋友介绍下,开始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交换机,从此进入电信行业。

任正非后来说,因为我们不懂事,不知道这么难,才会误上这条“贼船”。

当时他还想过养猪。只是因为电信行业投钱太大,进去后出不来,没有钱买小猪了,只好咬牙坚持下来。

倒了几年,终于攒了点钱。这时,中国的通信市场也在迅猛发展,任正非敏锐地看中内地对交换机的超量需求,决定自己研发。

任正非自己是建筑学院暖通专业出身,对交换机完全不懂,而通信技术属于高端科技,自主研发,何其之难。

果不其然,华为第一款研发产品,就遭遇市场滑铁卢。任正非好不容易通过倒买倒卖积累起来的资金挥霍一空,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任正非一面利用自己的信誉给员工打欠条,稳住军心,另一方面到处借钱,在全国信贷紧缩情况下,任正非甚至不惜借高利贷,孤注一掷继续搞研发。

这次研发的产品,叫C&C08,是一种数字程控交换机,它决定着任正非和华为的生死。

研发动员大会在五楼召开,任正非走到会议室窗口,对那些领着白条仍不离不弃的兄弟们说:如果这次研发失败,我只有从五楼跳下去,你们可以另谋出路。

研发负责人,是清华博士生郑宝用和他华中理工的师弟兼学生李一男。

郑宝用从华中理工硕士毕业,当了两年老师,然后到清华读博。博士一年级时,他在导师介绍下到华为帮忙,后来成为华为总工程师,博士也不读了。任正非曾经评价他为“一千年才出一个的人才”。

李一男此时还在华中理工读研,是作为实习生进入华为的。毕业后,他正式加入华为,两天转正为工程师,两星期就破格升为高级工程师,两年时间就成为华为总工程师兼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

在这两位超级大牛主导下,这次研发终于成功了。

华为的经典交换机横空出世,再加上华为销售狼群不知疲倦的推销,C&C08从农村开始,逐步蚕食城市,最终横扫全国、走向世界,几年后成为全球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交换机。

1993年初,华为召开上一年度总结大会,任正非走上主席台发言,哽咽地说了句“我们终于活下来了”,然后泣不成声。

这一年,任正非49岁。

此后,华为开始突飞猛进,并在90年代末,成功由固网设备提供商转型为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成为国际上鼎鼎大名的中国高科技企业。

但是,任正非最艰难的日子,刚刚开始。

2000年,华为启动“内部创业”计划,任正非选中头号爱将李一男,送给他1000多万嫁妆(用华为内部股份兑换的华为设备),成立“港湾网络”,做华为的数据产品代理商。

一向把李一男当成爱子看待的任正非,为李一男举行盛大欢送会。据华商韬略在《任正非的艰难时刻》里描述:据说会议现场极其感人,充满“送孩子读书,盼衣锦还乡”的气氛。

李一男分家后,很快得到美国华平和新加坡淡马锡巨额风险投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熟谙华为产品和业务的李一男,枪口调转,对准华为,不但成为华为强有力竞争对手,还大肆从华为挖墙脚。

遭遇最信任人最严重的背叛,任正非怒不可遏,不惜用最惨烈的方式反击。华为专门成立“打港办”,凡是港湾公司所在领域,任正非宁愿赔本,也要将其打垮。港湾谋求在美上市,华为举报其违规;港湾想被国际巨头收购,华为用知识产权问题设置障碍。最后,港湾走投无路,被迫接受华为收购,李一男重回华为当副总裁。

但显然,李一男不会再受宠爱,也没有事业发挥空间,沉寂不久,黯然离开。后来在另一家公司,李一男由于低级错误,被判刑2年6个月,锒铛入狱。

当时,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国际市场不景气,华为公司业务剧降。市场不景气,加上港湾等公司的猛烈竞争和其他公司效仿,华为几乎破产,内部管理的混乱也让任正非焦头烂额。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全球通信业巨头美国思科公司状告华为侵犯知识产权。掀开了美国对华为打压的序幕。

那段时间,任正非拼尽全力,却总感觉无能为力。

他两次因为癌症动手术,并患上抑郁症。

2003年,筋疲力尽的任正非萌生退意。他想把华为卖掉算了。

当时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和华为开始收购谈判。最终商定的协议,是75亿美元,连人带产品带基地,打包带走。

那年冬天,任正非和摩托罗拉COO扎菲洛夫斯基,在海南亚龙湾谈妥一切条件,签好合同,换上花花绿绿的沙滩服,在空无一人的海滩上散步。

那一天,天气很凉,海风很大。扎菲洛夫斯基兴奋得手舞足蹈,任正非则一脸凝重。

一周后,主导华为收购案的摩托罗拉总裁高尔文在公司内斗中黯然去职,新任总裁桑德尔否决了收购协议。

有此变故之后,任正非召集高管开会,讨论华为还要不要卖,少壮派一致说不要卖,任正非顺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但是,他也警告:我们迟早会和美国相遇,在“山顶交锋”,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这句话一语成谶,15年后,美国发动举国之力,与华为为敌。

在内忧外患时,公司高管提出做手机业务,任正非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对提出建议的高管发了火,拍了桌子。

当时的他看来,通信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做手机,和做房地产一样,是不务正业之举。

好在公司的高管坚定看好手机产业未来发展,坚持推进,到2002年底,任正非的态度开始软化。

2003年11月,华为终于成立终端公司。本来只专注toB市场,终端消费者对其了解甚少的华为,开始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了。

但是,习惯于toB业务的公司,要突然转向toC业务,是完全不同的打法,从设计理念到运营、销售,完全不同。

华为几乎是重走了一遍当初做交换机的路,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迭代,一直到10年之后推出华为P6,销量达到400万台,华为手机才终于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很多消费者,也是从手机才知道华为这家公司。

如今,华为已经远超苹果,成为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二的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1/5,超越三星,也指日可待。

2018年,华为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比阿里巴巴和腾讯加起来还要多。

而在通信行业,华为已经成为全球5G领域领头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通信企业之王,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暴君与柔情

华为的文化,被称为“狼性文化”。

任正非推崇奋斗,他治理公司,极其严厉。对待下属的错误,毫不留情。

华为有残酷的末位淘汰制,其绩效考评按照ABCD打分,评分为D的直接终止聘用,连续两个C的也会劝退。

任正非要求坚决淘汰四类人: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在工作中使出全力的人、混日子的人、与公司价值观不符的人。

有人对此不服,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任正非听了大怒,说:“屁话,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我没让你赔钱就不错了。”

他狠起来,对家人和自己都一样不放过。

有一次,他在华为内刊上一篇抱怨财务部门的文章上写批语:“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批语被送给全体员工传阅。

而被批评的财务部门,负责人正是自己的爱女孟晚舟。

任正非如此暴躁,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很多高管都在华为待了二三十年,长期忍受高强度工作压力,却不离开,因为背后是任正非如山似海般的温情。

在中国公司里,任正非是最舍得给员工高薪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就给员工开出五六千元的工资。有老员工爆料:薪水涨得很快,有人刚进公司时月薪560元,到年底已经涨到7600元。最夸张的是研发部门,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资。

任正非认为:只要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2018年,华为员工的平均工资高达78万/年,新入职员工,刚开始都能拿到年薪二三十万。未来,华为的公司都是和全世界最高标准比。任正非在和谷歌、苹果这样级别的公司争夺人才。

作为创始人,任正非只占有华为1%多一点股份,而员工持股超过98%。

当“背叛”华为的李一男带领港湾公司重回华为,任正非专门发表了一个内部讲话,表示欢迎回家。他说:“你们可以放心回家,我代表华为与你们第二次握手……不要背负太多沉重的过去,要看未来,看发展……在竞争中,对你们打击重了点……为此表达歉意,希望你们谅解。”

在副总裁李玉琢离职时,任正非多次挽留未果。根据华为规定,在12月31日之前离职的人,不能拿当年的年终奖和分红。而任正非一直把李玉琢的离职申请,拖到元旦后才签字,只为让他拿到那一年的奖金,那是他在华为拿得最多的一次。

逢年过节,任正非常常不在国内,而是在海外环境恶劣的地方。他去过战争前夜的利比亚,去过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去过子弹横飞的阿富汗……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看望驻在当地的华为员工。

已经年过古稀的他说:“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2018年以来,华为面临着美国全面压制的巨大压力。很多人说,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其实,比起过往任正非曾经历的那些,现在的压力,算什么呢?

面对记者关于“华为是不是已经到了最危险最危难时刻”的提问,任正非笑着说:

“不会,在我们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孟晚舟事件没发生的时候,我们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惰怠,大家口袋都有钱,不服从分配,不愿意去艰苦地方工作,那才是危险状态。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整个战斗力蒸蒸日上,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到了最危险时候?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

接受采访时,华为给记者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其中有这样一张图片:面对特朗普黑云压顶,任正非制作了2万枚奖牌,上面写的是:“不死的华为”。

记者采访中,他对“华为是否会死”这个问题,云淡风轻,一语带过,重点谈的都是教育、未来。

1994年,50岁的任正非写过一篇《致新员工书》,此后,这篇文章经过多次修订,成为每位入职华为的人必读的一篇文章。

此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导员工如何面对委屈和挫折,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