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文/周军
板块邮箱:jiaa66@163.com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肩负着防止“外敌”入侵的使命,还承担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等其他物质丢失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如果皮肤受到较轻的损伤都可以自我恢复,但如果大面积或深度的受伤,自愈能力往往无法快速发挥作用,就需要植皮。
传统的植皮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况且皮肤移植的方式是“拆东墙,补西墙”,即把患者身上健康的皮肤取下来移植到烧伤部位,如果遇到身体大面积烧伤,正常皮肤所剩无几时,植皮就显得困难非常,在恢复期间,创口也容易发生感染,重度烧伤者还会出现严重脱水。
科学家一直研究寻找皮肤的替代品,不过困难重重。皮肤看起来是薄薄的一层,里面却富含血管、淋巴管,并有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官。所以皮肤的替代品也需要拥有这些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促进自身肌肉与皮肤的生长。
近年来,科学家对人造皮肤的研究显见成效。
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人造皮肤,是由硅橡胶薄膜和胶原、硫酸软骨素多孔材料制成。人造皮肤分两层,硅橡胶薄膜起到临时表皮的作用,其表面还模仿皮肤制作了一定数量的微孔,让空气自由出入,而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则分别来自牛腱和鲨鱼软骨,能够支持皮肤细胞的生长。目前,这种人造皮肤已经用于临床,救活了许多烧伤的病人,开创了烫伤医学的新时代。
我国浙江大学研发的人造电子皮肤,将具有传感功能的柔性电子皮肤与具有皮肤再生功能的人造皮肤复合,形成以人造皮肤为下层、柔性电子皮肤为上层的仿皮肤双层结构。
人造电子皮肤再生系统既能实现缺损皮肤的再生修复,又能在修复再生的过程中对创面区温度、湿度、压力乃至其他化学生物信号进行监测,并根据再生修复需要,给予必要的功能。电子皮肤还有传递创口的感染、愈合等情况功能,省去了医生打开纱布查看创面的步骤。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低分子有机物——并五苯分子制成薄膜,通过其表面密布的压力传感器,实现了电子皮肤感知压力。对比电子皮肤,它的结构更简单,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能像衣服一样附着在设备表面。
人造电子皮肤的应用前景很广,特别是针对人体大面积或深度缺损以及特殊部位烧伤的情况。在人体的皮肤组织中,头面部皮肤比其他部位的皮肤组成更精细,如果只是简单的植皮,很可能让修复过的眼周看起来并不自然,但如果是通过人造电子皮肤重生的眼周皮肤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