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说京剧大师(下)

时间:2024-05-14

◎文/杨文颖

同光“十三绝居中者为徐小香”

京剧称之为国粹,博大精深,名伶辈出,其泱泱冠名徽号,虽非统一认定,却也令人心仪神往,权作寻踪览胜之参照标识可也。

京剧小生的龙头老大,自非名列“十三绝”的徐小香莫属,据闻其演周瑜,在翎子上下过水磨功夫,创出许多舞翎的身段造型,见人见技,因称“活周瑜”;他本名忻,号蝶仙,又与王楞仙、程继仙并称“小生三仙”。这三仙颇有意思,并非同辈,徐生于1831年,王生于1859年,程生于1874年,亦无直接的师徒关系,但王学徐艺,程又学王,追随不息。程继仙本是程大老板之孙,也可以承继其祖而称“继先”,取名“继仙”者,明示继前列二仙之绝艺也,果真,不负夙愿,倾情后学,创“叶派”的叶盛兰,艺兼京昆的俞振飞,北昆名宿白云生皆其弟子,获誉泰斗,名下无虚。叶盛兰的戏,予有幸观赏,天赐机缘,1956年金秋,筹拍影片《群英会》,彩排时名伶荟萃,亦称京角“群英会”,德高望重的“丑行大师”萧长华饰蒋干,息影而临时复出的“活孟德”郝寿臣饰曹操,“活孔明”马连良扮诸葛亮,“活鲁肃”谭富英扮鲁肃,创“裘派”的裘盛戎扮黄盖,“杨(小楼)派”武生正宗嫡传孙毓堃扮赵云,叶盛兰自然应工周瑜,由于所有名角相互衬托,益显叶氏风华绝代,神采飞扬,难怪北大教授、京剧研究精深的著名学者吴小如曾慨言:“少兰这几年颇为红紫,但距离其父艺事无啻霄壤。”(见吴文《回忆叶盛兰》)足见超拔绝伦。叶氏《群英会》周瑜的耍翎子舞剑等,与“三仙”一脉相承,舞剑遵循古《剑谱》,并非无本之木,“叶派”可谓神龙见首见尾矣。小生流派另有姜妙香先生的“姜派”,时下虽欠普及,但为识家所推重,叶盛兰就曾动议递贴拜师,学其《玉门关》绝唱,但因姜先生谦辞逊谢未果;姜氏原工青衣,后改小生,温文尔雅,能书善画,为人正直而有古风,因称“姜圣人”,与梅兰芳先生惺惺相惜,引为知己,配戏则深有默契,灵犀相通。身后有何时希著《小生宗师姜妙香》及黄定著《姜妙香唱腔选》,影响深远可知。

京剧众多坤伶,亦颇有作为。原中华戏校就有所谓“四块玉”,即“兰、茹、芝、薇”,兰为侯玉兰,茹为李玉茹,芝为李玉芝,薇为白玉薇,后因侯玉兰毕业,又补了张玉英。予有幸看过侯玉兰为其夫李少春配演《野猪林》的林娘子,果然不俗,其毕业之初,即与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搭档,赴沪演出,一鸣惊人,有“万里封侯”之誉,后遂以“女侯爷”称之,“男侯爷”为侯喜瑞;李玉茹曾自行组班挑梁,青衣、花旦“两门抱”,后长期与周信芳合作,足见实力;张玉英1950年后在中国戏曲实验学校任教,技艺精纯,堪为师表;白玉薇先后受教王瑶卿、小翠花、梅兰芳、程砚秋诸大师,青年时曾与李少春组班共挂头牌,中年在台湾传艺,林青霞即其弟子,颇著人望。京剧另有“四大坤旦”,虽然多种资料所记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当年评选时,有人在选票上做了手脚,因而造成混乱,但前三甲(章遏云、新艳秋、雪艳琴)却实至名归完全统一,待到上世纪后期搞“音配像”,遴选出四位的录音资料,分别由四位新秀配像,王艳为雪艳琴配《铁弓缘》,吕洋为新艳秋配《霸王别姬》,唐禾香为章遏云配《拾玉镯》,张笠媛为胡碧兰配《上阳宫》,这实际是对陈年旧事的重新评估,遂成定局。梅派女弟子中,声誉成就突出者有梁小鸾和言慧珠。梁先后拜王瑶卿和梅兰芳为师,曾与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挂“双头牌”,公认作风严谨,洁身自爱,潜心于艺术,声腔酷似梅师,有“标准青衣”的美誉,后任吉林省京剧院副院长兼主演至退休,著作有《我的艺术生活》;言出身书香门第,自其父言菊朋下海,一变而为艺人之家,她上小学就兼习艺,高中毕业便随其父其兄其弟组成“言家班”,名春元社,后言老辞世,她即果敢挑班,文武并举,文宗梅兰芳,武宗“九阵风”,能动《扈家庄》,可见功力,陪梅兰芳先生拍摄的《游园惊梦》、同俞振飞先生拍摄的《墙头马上》影片,俱成珍贵资料,许姬传先生赞其表演“从绚烂走向平淡”“成为梅派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翁偶虹先生称她“学梅神似”“今之继梅派衣钵而面面俱到者,当推言慧珠为祭酒”。(见翁文《初期的言慧珠》)两位老行家识家的法眼评断,一言九鼎,似可视为虽非冠名无异加冕,斯人远去而千秋流芳。可与言慧珠比美者,还有一位童芷苓,曾先后拜梅兰芳、荀慧生为师,能演梅派的《凤还巢》《宇宙锋》,能演荀派的《香罗带》《金玉奴》,还能演程派的《锁麟囊》、筱(小翠花)派的《大劈棺》,扑跌翻滚毫不含糊,亦能演话剧,电影有《夜店》和戏曲片《尤三姐》,可谓坤伶杰才,甚至有“童派”的呼声。

京剧丑角,声誉最崇高响亮者莫过于萧长华萧老,他是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丑角大师”,德高望重,腹笥渊博,生旦净丑皆有师承,在富连成科班任总教习8年,培养各行当英才数不胜数。名净侯喜瑞得拜黄派创始人黄润甫为师,以至创立侯派,萧老带他连续六次拜谒黄老,终于叩开黄派山门,不啻“开山”之举;名旦于连泉得入富连成而称“小翠花”,以至于以“筱(小)派”名世,也与萧老有关,这个艺名就是萧老即兴脱口而出得之。萧老的舞台演出,予欣幸看其《群英会》蒋干,含蓄蕴藉,神韵悠悠,不愧“活蒋干”啊!据闻他与姜妙香先生合演的《连升店》,亦有“二难双绝”之誉,惜未留下影像,倒真的“绝”了!和萧老并称“丑角三大士”者,还有慈瑞泉、郭春山二老,“丑角”而称“大士”,非等闲可知。据闻慈瑞泉曾遍搭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各班,皆所倚重,有“丑行首席”之谓;郭春山与杨小楼同科,杨演《宁武关》必约其演土地神,戴面具而见情态,谐趣横溢;还在程砚秋先生《荒山泪》影片中扮演县令,把愚而诈、庸而狡的昏官,刻画得淋漓尽致。另有“江南第一名丑”称谓的刘斌昆,原艺名“小客串”,其作为亦令人感佩。学艺期间,其师尊只叫他全天候一切活动“走矮子”,不许起立,并不传授其他,他颇苦闷,曾逃跑四次,又都进退两难无可奈何偷偷返回,照旧走矮子不误,一“走”三年,师尊始对他说:“跑过四次都没走,总算留对了你!”他手足无措,更不明白师傅是如何察知的。但由此师傅正式收徒传艺,倾囊相授,直至满师,皆大欢喜。首次搭班,倒也顺利,尽展所长,他自得其乐。有次替戏班一位老伶工演马童,不意吃了倒好,他颇纳闷,老伶工也不解,遂叫他照演一遍,复连声自责:“怨我、怨我,这个倒好不是喊你,是喊我的!”这才告他,“你给马备鞍,不能只勒两道肚带,这是战马,得勒三道。”他恍悟,要求择日重演挽回损失,当演到勒肚带处,立时台下高声喝彩:“好!好!对了!”这位喊好者,人称张二爷,有文墨,尤懂戏,散场后上台来赞扬他爷俩知错即改,谦德可风,还请爷俩吃饭喝酒,又乘兴给他另起了艺名——刘斌昆,以志其能文能武,又能昆曲,全能之高才也。他亦满怀欣慰、意味深长告人:“我这个艺名,可是倒好换来的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