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圆我京剧梦

时间:2024-05-14

◎文/山东·王化清

我自幼生长在鲁西平原距大运河不远的一个小村庄。早年,农村文化生活少得可怜,庙会和过年唱大戏就成了农民辛苦一年最企盼的日子。那年月由于穷,请不起戏班子,村里一帮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就利用冬闲时拜师学艺,居然出了几个“梨园弟子”。他们拉起了一个很不赖的戏班子,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子弟班”。自那时起,附近一带的村子就有戏看了。“子弟班”能演唱独具地方特色的吕剧,还能演唱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老调和哈哈腔,当然最拿手的还是京剧,行当齐全,文武俱佳。每逢庙会、过年都要开锣唱戏,煞是热闹。少年时期的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得到了京剧艺术的熏陶。

记得我15岁那年冬,“子弟班”又开始排戏。我和一群小戏迷也跟着泡在练功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夜。戏班有个六十开外的刘福山老先生,是当年科班的八科第子。他见我们几个小家伙如此痴迷,就从我们中间挑选了几个收为徒弟,幸运的是我也被选中了。当时学戏条件很差,两间土坯房内挂着几盏煤油灯,放张桌子,几条板凳就是全部设施。冬夜房内又潮又冷,无火取暖。师傅传艺是口传身授,起初,我们只能在一旁眼观心记。后来,师傅见我心性灵敏,腰腿又有点基本功,破例给我说戏,这也许是师傅对我的最好犒赏了。

转眼到了阴历五月。一天,我和师傅一道下地干活,休息时,师傅对我说,等割完麦,要给我教点“绝活”,听后我乐得蹦起来。于是,我就天天盼着麦子快熟,晚上做梦都梦见在一片平整的打麦场上翻筋斗,舞刀枪,痛快极了……眼瞅着麦子由青变黄,就要梦想成真了,恰在这当口上,父亲从省城来信让我去他那里求学,无奈,我舍去了心爱的京剧,在泪影模糊中告别了师傅……后来我又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

光阴似箭,一晃十四五年过去,直到1976年,市教育系统组织宣传队,我才有幸学演了现代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选场和选段。我特别珍惜每次演出的机会,把对京剧的热爱渗透到每句唱腔中,从小种在心中的京剧种子,此时正式破土发芽了。这段时间,我积累了不少演唱的技巧和表演经验,至此,听京剧唱京剧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前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些京剧迷,多是些老同志。岁月蹉跎,我也接近七旬,但我对京剧艺术的那份热爱始终不渝,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他们中间。都是同龄人,都是京剧爱好者,我们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演唱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我的老伴也喜好京剧,我们二人不仅每天在家里同唱同演,还一起和票友们到广场和公园里演唱。夫唱妇随,羡煞旁人。每当音乐响起,我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当动听的旋律从我的口中唱出,我是那样的不亦乐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