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寒门金婚五十年

时间:2024-05-14

◎文/ 王敬周

2018年3月8日,是镇巴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王存寿与妻子张惠伦喜结良缘50周年纪念日。五十年来,他们夫妻二人不离不弃,甘苦与共,在方圆几十里被传为佳话。春日的一天,我特地采访了他们。

王存寿生于1945年7月,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有心送他去宝坪山上学,却无钱交学费。11岁过房给族人老大,开始学打铁,挣一点钱做学费。他在校学习成绩均排在前三名。是锥子总要露出口袋。1962年,村支书将他要回当了村会计,很快当了共青团支书,被招为平安公社财粮专干。此后他一路上升,先后任区、乡文书、副书记、书记、县土地局股长,期间,1994年获陕西省“土地估价师”资格。退休后被镇巴县人社局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张惠伦生于1948年5月,与王存寿结婚是1967年3月8日。他们的婚姻是经亲戚长辈撮合而成的。婚礼太简单了,只给新媳妇买了两套单衣一套棉衣。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和美,在邻居眼里,他们是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好夫妻。

他们认识初始,还是有过小小的波折。女方家听到许多闲话,说什么“那是过房儿,穷得很,他父母的住房、种的地还是没收地主的。”张惠伦的父母被说得心里七上八下,立马到男方村子去暗访,并且由爷爷出招考验:以她家改嫁大女为由,通知王存寿来帮忙写礼单收钱管账。亲戚都来贺礼时,见到这娃儿干练聪明,字写的不错,纷纷翘大拇指夸奖。事后,张惠伦家很快接受了这个女婿。

问:你们是美满婚姻,“寒门夫妻”从何说起?

王存寿:我们两家父辈都是给地主当长工,我俩结婚三年,有了自己的孩子,继父(过房父亲)怕拖累他们,于是分出去住,只给了我们一间旧房,又是大集体时代,修不起房子,房子很破旧。后因工作变动五次,家属跟随搬动三次,于1990年搬回镇巴城里。这27年曾租5处民房,妻子、子女无职业,依靠一人工资供全家糊口,根本买不起房子,所以叫“寒门夫妻五十年”。

这些年,你俩是怎样度过来的?老王说:“我们结婚不久,公社分别通知我们,去镇巴县大礼堂参观“抗大”展览会。当时月工资只有24元,一摸兜里有18元钱,夫妇二人步行120华里翻过拴马岭才到城里。参观了抗大展览会,回家时只剩下1角6分钱,走到陈家滩老街买了5个碗儿糕(3分钱1个),兜里只剩1分钱了,经过黄柏场梁上才吃碗儿糕,每人吃2个,还剩1个,相互谦让都没吃,又装上了。当晚9点多才走到岳父家,张惠伦前脚踏进大门口就喊:“娘,我们回来了!饿忙了,有啥吃的吗?”其母答应:“打鸡蛋下挂面。”兜里这个碗儿糕给母亲了。

有一年,他们去岳父家拜年,第二天早上王存寿突然病了,豆大的汗水直流,一会儿工夫就昏迷了。妻子从厨房过来看到吓哭了,赶快扶起。其父跑到灵济乡去给大夫说病,抓了药,服了,一会儿又喊冷得很,妻子找来三床被子盖住,三个小时后才退烧。去抓第二次药时,医生才说是“绞肠砂”,不快治,就没命了。

1968年7月,“文化大革命”武斗开始了。虎溪沟的杨某、孙某趁王存寿不在家,带三人来到王家,逼其妻交出原先替支书保管的公章和存折,要拿去搞武斗。妻子以生命抵抗,拒不交出,那些人见其妻不弱,灰溜溜地走了。王存寿听说了妻子的勇敢作为,从此对小张“刮目相看”,两人更加相亲相爱。

1975年,老王在兴隆区当文书时,其妻在农村拖着两个孩子,还要在队里挣工分,在集体劳动中,能力跟男劳力不相上下。不料有一天病了,到区医院检查,得了“腹膜炎”。腹内油皮已破裂,要动手术切除肚皮重新逢合。经过六个小时的手术,才被送入病房。麻醉过后疼通难忍,老王区上工作忙完了又要去护理她,五天五夜未合眼,终于熬到她痊愈出院。

1990年老王调县上工作后,家属也转户口了,进城租房住,妻子到二建司打工,每天能挣5元钱。组织上只知道老王挺能干,又是升职,又是授奖,却不知道老王家庭困难,无房居住,只是不给政府找麻烦,默默地奉献着。

退休后,老王患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六种疾病,经常住院治疗。他老伴由于积劳成疾做过两次手术,体弱,又患上了糖尿病和类风湿等四种疾病,长年打胰岛素和理疗——好在老王心态好,随遇而安,处变不惊,坚持看书学习,坚持慢步行走,坚持在家写诗、写歌、写书,为本县本地区本单位写通讯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受到大家尊重。

今年“金婚”,老王用两个月的工资给老伴买了“三金”,即金耳环、金戒指和金项链。女婿何鲛为庆贺岳父岳母“金婚”之喜,花 3900元买了大屏幕彩电悬挂在房子的大客厅,全家人其乐融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