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速滑女皇”杨扬的初心和情怀

时间:2024-05-14

◎文/郭艳

老年体育版主编:马雨桑

不久之前的平昌冬奥会上,因首金迟迟不来,中国冬奥军团十分煎熬和焦灼。

熟悉冬奥会历史的人可能知道,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接连夺冠,为中国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后,欣赏冬奥军团夺金也成了全国观众最乐意做的事。

直到2月22日晚上,武大靖才在人们的殷殷期待下拿下一枚宝贵的金牌,这让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也让为他观战的短道速滑名将杨扬放下了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扬说:“武大靖短道速滑夺金,将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这个运动。”

是啊,没有孩子的参与,短道速滑将很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杨扬说这句话既为武大靖夺冠感到骄傲,又为中国短道速滑的可持续发展而感到欣喜和安心。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杨扬还是一个爱滑冰的孩子时,与短道速滑的那些渊源——

作为一名东北孩子,家乡每到冬天银装素裹的美景在她眼中就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场,与冰雪为伴,在雪地里撒欢、打滚,摇落树枝上白砂糖一样的厚雪时,雪粒如玉屑琼花一样飞起来,让她的童年充满了乐趣。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她9岁接受滑冰训练,13岁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18岁入选国家集训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

现在回忆起作为运动员为奥运金牌拼搏的经历,杨扬依旧能够感觉到成长的阵痛。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想退役

杨扬参加的第一届冬奥会于1998年在日本长野举行,23岁初出茅庐的她非常想为国家拿下一块金牌,可是最后国家队获得的是五块银牌、一块铜牌。

当时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当时她已经具备了夺金的可能性,尤其是在1000米半决赛的时候她打破了世界纪录。

但当时她的两个单项比赛全部犯规,决赛的时候,最后冲刺,她身体还在前面,可是韩国选手在她后边伸出了一脚,刀尖在她前面冲过了终点,这个叫“危险冲刺”。在冲刺的时候运动员是不允许刀尖、刀根立起来的,但那个判罚却判了杨扬阻挡犯规。

杨扬根本没有办法接受那个结果,当时就在考虑是否退役。念头一旦萌生是非常可怕的,就在杨扬纠结什么时候提出退役申请时,杨扬的一位老师无意中跟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杨扬,现在才是你收获的季节。”

类似一语点醒梦中人,杨扬忽然间就明白了。9岁学滑冰到今天足足14年,这么多年的努力就要收获了,怎么能因为一点点事就折戟沉沙在路上呢?

自此,她振作起来,回看在奥运赛场比赛的录像后,她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可提高的地方,心里的斗志立刻重新燃起,非常期待下一场比赛。

在一个月之后的世界锦标赛中她拿到了三块金牌,个人全能金牌也拿到了。借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数以亿计的人看到了她的荣光,“杨扬”这个名字开始家喻户晓。

为中国取得冬奥会首金

在2002年之前,中国运动员从未在冬奥会上夺金。那一枚金灿灿的奖牌,那一首在短道速滑颁奖时段奏起的国歌,成为全国人民最期待的事。

很自然地,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佳绩频出的杨扬身上。事实上她确实配得上这样的期待,当时的她已经连续拿了五个世界冠军。即使用“所向披靡”这个词来形容她当时的战绩,也毫不为过。

在比赛之前,有一名韩国教练过来跟她说:“我们看到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给你做了一个预测,说女子四块金牌你都要拿啊。”

敏锐的杨扬立刻感知到那位韩国教练在使用“捧杀”的战术,想给她增加心理负担!但很可惜,他赌赢了。

盛名和期待背负越多压力越大。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参加的第一项比赛是最拿手的1500米短道速滑,但她只排在了第四名,连奖台都没有上去。

这让她整个人都垮掉了,即使去食堂吃饭,都不敢按照平时的时间去,因为不敢出去见人,觉得让大家失望很惭愧。

可是再怎么把自己藏起来,第二天的500米比赛还是无法回避的。痛定思痛,杨扬总结了一下1500米赛输的原因,她想到一个可怕的闪念,那就是在1500米时她希望前面有运动员摔倒。

杨扬立刻把这个闪念理解成想靠运气、不靠全身心拼搏去赢的心理,作为运动员,这种心理多可怕啊!如果把夺金的希望寄托在对手摔倒上,那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想到这,她重新为自己进行了心理调控:比赛的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她写了一系列小纸条作为“锦囊”放在兜里,比如“分到第三道应该注意什么?”“对手是某某某,应该直线起跑还是切到里边?”“蹬冰时要注意什么?每一刀要怎样滑?”

杨扬说:“紧张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能把自己拉回到现实的比赛状态中,真遇到这些情况,身体就会有下意识的反应动作。”

放下数年的盛名,放下首场的失败,只想过程,不想结果,专注于去拼,这让杨扬在500米、1000米比赛中发挥了全部实力,接连取得两个冠军,为中国实现了冬奥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热爱”让她退役了又回来

退役之后,杨扬去了清华大学读书。然而,离开国家队大半年之后,她内心里有一个煎熬,那就是她特别想重新滑冰。

她去看了美国盐湖城的世界杯,当时中国队在女子500米最有优势的项目上,竟然没有人进入决赛,这让她心里特别难过,恰好当时国家队也希望她能回来。

她很想回去,可是身边太多朋友劝她不要回;家里人也说,这个年龄了,你肯定是走下坡路的,你要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

可她当时第一个反应是:“我想滑冰。”

那时,杨扬马上就要30岁,属于高龄运动员了。而且,毕竟停了一段时间,训练对她来说显得更加艰苦,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训练一年多后,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上,她又为国家取得了一块铜牌。

她还记得拿铜牌的时候,收到一条短信说:“杨扬太惨了。”可是她自己内心却非常踏实,因为她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2006年8月17日,31岁的杨扬正式退役。盘点一下作为运动员的戎马生涯,她共参加了三届冬季奥运会,获得五枚奖牌,两金两银一铜。各种世界级比赛加起来,共获得59个世界冠军,是中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冰雪运动员。

投入到推动奥运发展的工作中去

退役几年后,杨扬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担任这一职务的初衷是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中国人能够为世界贡献智慧,也有非常了不起的话语权。更重要的话语权不是结果出来后再去质疑,而是参与其中的规则制定。”面对媒体的采访,杨扬说。

然而历练让她的视野更为开阔,思考也更为深入,面对媒体采访,杨扬说:“过去8年,我作为运动员代表,在国际奥委会多个委员会都有工作经历,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还在成长。”

当运动员的经历让她格外关注为运动员的成长和转型提供平台。平昌冬奥会期间,运动员委员会推动的“运动员365”计划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覆盖运动员生活、比赛、训练的方方面面。

不过相对这些冬奥会,杨扬更关心即将在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

2015年7月31日,作为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杨扬在投票现场用流利的英语和精彩的发言助力北京申奥成功。两年半过去,北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冬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身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的杨扬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很满意,尤其是市场开发方面,“我们在申办时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运三大理念,这些都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对每一个奥运会主办城市来说,场馆再开发利用都是一大难题。如何提升场馆利用率及后期可持续经营,也是国际奥委会十分关心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除了国家速滑馆外,其余都是以前的场馆。人力方面因为有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在招聘方面也有计划。对场馆赛后的利用与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崇礼的滑雪场以后就是大众度假休闲场所。北京冬奥会从人才培养到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的理念来实行。

“巴赫主席觉得这些工作都非常好。”杨扬开心地说。被媒体问到在国际奥委会的职务任期将满的事,杨扬知无不言:“巴赫主席和我交流过,希望我能够留在某个委员会工作,具体岗位还没有确定。我想不管怎样,都会继续投入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工作中去。”

“做事不分大小,用心来做就好”

这些年来,杨扬工作越来越忙,角色越来越多,如:

2016年,她出任国际滑联速滑第一理事,成为国际滑联125年历史上首位女性速滑理事。

2017年11月,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

她始终不忘初心,不忘她所有的光辉都源于冰雪运动,她认为自己对推广冰雪运动责无旁贷。

“5年前,我在上海创办短道俱乐部,是当时唯一的社会化俱乐部。那时候,没有多少体育产业的概念,也还没有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契机,我们就开始做了,这中间真的有很多不易。俱乐部起初的目标就是活下来,前几年一直亏损,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基本维持运营平衡”。

从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到短道速滑运动的播种者,杨扬有不少感触。她说:“从人才来源看,俱乐部这种形式今后将是强有力的基础。虽然民间俱乐部暂时不具备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但对青少年的培养能够搭建起重要的平台,从机制设置上协调好,把体育和教育之间的路打通。”

如今,杨扬的短道速滑俱乐部已开始为国家青少年队伍输送人才,这对经历过艰苦创业的她来说,是最好的回报。

很多人都觉得杨扬都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还做俱乐部这种小事很屈才,但杨扬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没有大小事之分,用心来做就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