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4

张小锋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应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手术开始1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及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手术治疗的效果,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内介入手术;导管室;医护合作;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手术是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全新手段之一,能够基于数字减影的持续性投照,通过对体表血管进行穿刺置入心脏导管,并经由特殊心脏导管的操作模式完成对心脏疾病的治疗[1]。相较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方案,心脏介入手术所致的创伤小,并且手术用时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虽然心脏介入手术的操作安全性较高,且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但是由于此项疾病治疗在导管室心内开展,部分患者不理解科室要求、介入治疗的流程、积极意义等,导致其治疗期间出现抵触心理,治疗配合度较低[2~3]。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应积极对患者开展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参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0.10±5.85)岁。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0.06±5.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指征;知情此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明显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主要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流程,使其知晓术中注意事项,以此提高配合程度。术后,予以患者体位指导,并告知其常识性手术知识,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 试验组应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

(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为1名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護理人员、技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医护合作健康教育的流程、要点等。

(2)术前: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后,护理人员、技师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登记工作。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在心导管室外等候。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消毒。消毒期间,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询问其病史等情况,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医护人员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感到身心舒适、放松。针对紧张感较强的患者,可用手轻拍其肩膀,也可抚摸患者额头,稳定其情绪,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缓解其紧张情绪。

(3)术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术中配合要领,与患者保持良性的互动,从精神、心理层面予以其支持,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并针对其诉求尽早进行处理。

(4)术后:主任医师应与患者家属交流,简单说明手术的结果、过程等,并向其说明术后须知。此外,主任医师还应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积极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做好术后保暖工作,安排平车将患者送出心导管室,运送过程中尽量保持平车不颠簸。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开始前、手术10 min后的生命体征。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及环境。各项分数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维度进行分析。各维度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手术开始前,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开始1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及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胸,仅利用影像学引导即可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再结合相应的操作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6]。然而,部分患者在手术期间受到陌生环境的影响,且由于其对此种手术治疗的流程、疗效等了解甚少,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治疗依从度较低。而当患者术前、术中存在严重的焦虑感,其心率、血压等水平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

健康教育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对策之一,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提升,提高其治疗依从度。同时,健康教育还能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缩短其康复时间。传统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多为护理人员,且患者各项知识的获取较为被动[7~8]。应用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将常规宣教作为前提,使得临床医师、护理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有关治疗、护理的知识。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模式使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讨论相应的干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医护的配合度,还可以提高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患者获得的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规范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开始1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由医师、护理人员通力合作,可以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等时间节点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同时,从医师、护理人员双角度干预患者的行为、心理情况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心脏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缓解其术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配合度。

综上所述,医护合作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导管室心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手术治疗的效果,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 吕金凤,艾建丽,赵静维,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应用情绪调节干预的护理效果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9):70-71,74.

[2] 王秀利,吴怡蓓,顾凤洁,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486-1488.

[3] 李鹃鹃,许娟,荆攀攀.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与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9):140-141.

[4] 朱瑞芳.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4):80-82.

[5] 钱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6):163-164.

[6] 丁艳双.分析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女性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情绪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6):63,73.

[7] 孙晓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3):8-9.

[8] 赵自茹.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2):76-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