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探讨

时间:2024-05-14

蒋伟伟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第一季度(1月~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961例患者,对其超声图像分析研究,从而观察超声诊断脂肪肝呈现的声像图表现与胆囊疾病的联系。按脂肪肝及胆囊疾病的诊断标准检查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病人数为537例(男372例,女165例),患病率为27.38%;胆囊结石患病人数为206例(男100例,女106例),患病率为10.50%;脂肪肝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根据超声结果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两组在胆囊结石患病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脂肪肝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利于降低胆囊结石的患病率。行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易行、准确率高、安全可靠,是诊断胆囊结石及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脂肪肝;胆囊结石;相关性;回顾性分析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脂肪肝主要是由过量饮酒、中毒、营养不良等诸多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造成的;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是胆固醇与微胶粒失衡,胆固醇过多沉积而成[1]。超声检查是一种无辐射检查,与其他检查相比,价格较便宜,操作方便,具有实时性,有利于图像的动态观察以及实时动态对比等优势,已成为诊断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对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患者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研究,从而观察超声诊断脂肪肝呈现的声像图表现与胆囊疾病的联系。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第一季度(1月~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1961例患者,其中男性1126名,女性735名,年龄最大为87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49.37±13.61)岁。

纳入标准:(1)均没有饮酒史,或者每周摄入乙醇量男性小于140 g,女性小于70 g;(2)临床资料齐全;(3)了解研究内容后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均具有消化不良、乏力、肝脾肿大、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5)具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空腹血糖偏高、内脏性肥胖等代谢综合征;(6)肝脏影像学检测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存在病毒性肝炎或者药物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2)具有精神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认知异常。

2方法

检查仪器采用GELOGP6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3.5~5MHz。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止食用高油脂食物;检查前8h禁食、禁水,保持空腹状态。经腹进行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采用平躺,或左侧卧位,或右前斜位,使肝脏位置下移,右侧肋弓区变得相对平坦,便于进行肋缘下扫查及右侧肋间扫查观察肝右后叶。对患者扫描检测时,要叮嘱其先深呼吸后屏住气息,分别在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右腋部进行连续滑行扫查,完成对整个肝脏的观察。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即:(1)肝实质前段回声增强,光点密集、明亮,呈云雾状,肝实质后段回声逐渐减弱;(2)肝脏内部管道结构显示清楚或不清,肝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较小分支较难显示;(3)肝回声水平比脾、肾回声更高;(4)肝脏形态正常或弥漫性增大,形态饱满,边缘变钝。凡具备第l项加第2、3、4项之一项者可确诊。

在检查肝脏的同时,可扫查胆囊。胆囊结石典型表现为胆囊腔内强光团,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充满型结石可形成特征性的“囊壁-结石-声影”“W-E-S征”;胆囊泥沙样结石表现为胆囊腔内泥沙样中等-高回声沉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4结果

4.1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患病率

在受检的1961人中.共检出脂肪肝537例.总患病率为27.38%。其中,男性372例,患病率为33.04%;女性165例,患病率为22.4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共检出胆囊结石206例,总患病率为10.50%。其中,男性100例,患病率为5.10%;女性106例,患病率为5.41%。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4.2 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的患病情况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两组。脂肪肝组537例,患者检出胆囊结石83例,患病率为15.47%;非脂肪肝组1464例,患者检出胆囊结石123例,患病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不同年龄组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的患病率

对各年龄组组间脂肪肝、胆结石患病例进行年龄分层。20~39岁、40~59岁这两个年龄段男性患脂肪肝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而在60岁以后,男女患脂肪肝人数逐渐接近。胆囊结石在各年龄段患病率均无明显差异。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在20~39岁年龄段为好发阶段。

5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主要是過量饮酒、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诸多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造成的[3]。在脂肪肝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检测准确性较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发现病因,从而确定治疗方案。胆囊结石以胆固醇性结石为主,采用超声检查同样非常有效,能够反映结石的类型、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位置。脂肪肝病严重威胁着我国民众的圣体健康,肝脏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类代谢正常的情况下,肝脏会将血中游离的脂肪酸合成为三酰甘油、胆固醇、离职等,然后用一种低级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方式释放到血液中参与血液循环。若是失去平衡那么胆固醇、胆汁酸浓度之间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若是胆固醇处于过度饱和的状态就会发生脂肪肝病,肝细胞中的排泄、二酰甘油合成都是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肝、胆囊结石是代谢疾病的重要方式,是由于代谢异常、肝胆系统故障造成的,同时与营养过剩也有密切的关系。脂肪肝会造成胆固醇的提高,从而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的平衡都会被打乱,则会造成结石病。胆囊结石中主要以胆固醇结石为主,根据研究可知,男性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脂肪肝组发生胆囊结石几率也高于非脂肪肝组,因此也说明了胆囊结石与脂肪肝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积极的从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效果并且也能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超声检查具有加工的准确度和安全性,因此是临床诊断胆囊结石、脂肪肝的最佳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的脂肪肝、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疾病,临床常用超声检查来确诊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疾病。根据研究,西方国家有80~90%左右的胆囊结石患者为胆固醇性结石或混合型结石,胆色素结石的占比仅有10~20%左右,所有会影响胆固醇、胆汁酸浓度改变或胆汁瘀堵的因素都会造成结石的形成,脂肪肝造成结石的几率非常高,因此胆囊结石发病与脂质代谢异常、肝脏功能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肥胖、饮酒过度、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干脂质代谢异常,那么中性脂肪就会聚集在肝细胞中,形成肝脂肪。正常脂肪中,胆固醇因为有足够的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处于溶解状态,脂肪肝患者缺乏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在肝脏中的合成较少,因此胆汁中的胆盐、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调,就会造成胆囊结石的形成。本次回顾性调查研究显示,在20~39岁、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脂肪肝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吸烟、应酬、熬夜等。而60~80岁,>80岁两个阶段,男女患病无异。女性由于具有雌激素,有利于促进和保护血脂以及肝脏脂肪代谢。脂肪肝组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显示胆囊结石与脂肪肝之间有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对脂肪肝、胆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结果可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是诊断胆囊结石及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正芬.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J]. 医药前沿,2015(3):168-168,169.

[2] 张宇恒,丁素英.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4(5):716-719.

[3] 刘克玉.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患病关系的横断面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143-1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