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4-05-14

刘细华

摘要:目的 对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其中,将 2020年1月~12月所收集32812份血液成分制备样本为对照组,以2021年1月~ 12月所收集的31502份血液成分制备样本为观察组。对对照组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观察组阶段中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液报废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两组血液报废率以及报废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对照组报废血液样本2475份,报废率为7.543%;观察组报废血液样本2715份,报废率为8.618%。其中,对照组脂肪血报废占比6.182%,红浆报废占比0.244%,凝块报废占比0.003%,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7%,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6%;观察组阶段脂肪血报废占比7.609%,红浆报废占比0.197%,凝块报废占比0.003%,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6%,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3%。结论 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与预防手段,对降低血站成分制备期间血液报废率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深入思考,以促进血站成分制备工作质量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血站;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分析;预防

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总人次不断提升,采血总量持续升高。但采血供血机构在进行血液采集以及成本制备的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所采集血液样本报废,无法进入到后续临床应用中;同时,还会导致我国现阶段的血液供应关系紧张,临床医疗救治操作对血液的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1]。本研究就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观察其实施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其中,将2020年1月~12月所收集32812份血液成分制备样本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12月所收集的31502份血液成分制备样本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有献血者均自愿参与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对照组阶段中,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经回顾分析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脂肪血;血袋破损;红浆;凝块;血液采集不足量。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阶段中,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液报废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析与预防[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液报废率以及血液报废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1.0版本号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方面意义。

2结果

2.1 血液报废率对比

对照组阶段共采集血液样本32812份,报废血液样本2475份,血液报废率为7.543%(2475/32812);观察组阶段共采集血液样本31502份,报废血液样本2715份,血液报废率为8.618%(2715/31502)。

2.2 血液报废情况对比

对照组阶段脂肪血报废占比6.182%(2127/ 32812),红浆报废占比0.244%(80/32812),凝块报废占比0.003%(1/32812),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7%(265/32812),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6%(2/32812);观察组阶段脂肪血报废占比7.609%(2397/31502),红浆报废占比0.197%(62/31502),凝块报废占比0.003%(1/31502),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6%(254/31502),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3%(1/31502)。

3讨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医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医疗体系日益完善,血液用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血库用血形势日益紧张。但与此同时,血站在进行血液采集以及成分制备的过程当中,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比例的血液报废问题,导致血液资源的大量浪费。血站成分制备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血液报废是由于血液颜色异常、脂肪血等一系列因素所导致的。其中,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血液报废现象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强性措施加以规避的[3]。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血站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血站成分制备环节中导致血液报废情况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血液报废的预防方法进行积极探讨,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缓解血库血液紧张现状的目的。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血液的安全管理以及血液供应方面的工作,从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提升血液供应水平、提升合理用血水平这四个方面入手,确保了血液安全供应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国现阶段已针对血液安全使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血液安全供应工作体系,但受部分因素影响,血站成分制备中仍然存在较高的血液报废率[4]。

本研究中对对照组阶段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脂肪血。①献血者在献血前对饮食习惯的规划不合理,直接表现为在献血前24 h内摄入高脂肪、高糖、高油脂及豆芽、豆制品、牛奶、鸡蛋等食物;②疫情宅在家中,运动量减少,思想压力负担大,致使部分人群体重增高,诱发肥胖。(2)血袋破损。血袋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所采购血袋原材料质量不过关导致问题出现,或在血站成分制备操作中离心处理环节中发生破损,也可能因热合口未注意而导致血袋血液渗漏的问题。(3)紅浆。在制备过程中血液黏稠若出现分层,当血液经过滤器时由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而呈现红色血浆的可能性;在血液采集或者转运过程中因操作防护不当,导致血袋受到明显震荡或挤压影响;或受献血者自身因素影响,以及血液运输箱存储温度控制不当或过低等因素作用,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红浆现象发生[5]。(4)凝块。在采集过程当中抗凝剂与血液的混合不充分,或献血者血管偏细、采集时间过长、血流不畅、多针等均可能导致凝块发生。(5)血液采集不足量。采集不足量的判断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在献血前与献血者的沟通不到位或者受献血者自身献血条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①睡眠不足、空腹、精神紧张、环境、穿刺疼痛等影响血液采集量。献血者或第一次献血不熟悉献血流程,害怕疼痛出现焦躁不安,或当看到采血护士的“大针头”时,更加重了对献血的恐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从而导致血液采集不足。②可能因献血者血管偏细,采血护士未掌握好穿刺技巧,反复穿刺、多针等情况造成穿刺点疼痛,针孔渗血等[6]。③因献血者出现了献血反应而导致采集不足量,不但影响献血者心情及健康,也会影响再次献血率。

针对上述问题,在观察组阶段中,应用相关的预防措施对血站成分制备及相关科室沟通进行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脂肪血问题的预防。加强运动,注意饮食,多喝温水。体检医生需要在献血者献血前,详细询问其近期饮食情况、睡眠情况以及身体基本情况,献血者需要在体检医生的指导下认真且准确填写献血登记表及签署献血知情同意书;双方沟通后发现有存在不适合的献血情况时,需要劝导献血者改日献血。(2)针对血袋破损问题的预防。血袋的采集需要优先选择质量性能良好的生产厂商,且采集血液样本储存至血袋后应当由专人负责检查热合口的密封情况;离心操作过程中应当确保装杯正确,避免出现血袋导管卡子刺破血袋而对血液造成报废,同时热合机及离心机运行状态必须定期维护及保养,确保热合面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取得满意的热合效果。(3)针对红浆问题的预防。需定期维护及保养血液储存箱及运输箱,并对血液冰箱温度进行可靠调控,血液运输箱内放置智能温度记录仪全程监测;血液运输期间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尽可能减少震荡或者挤压现象,确保血液自献出到运输至血站这一全过程在管理水平。同时,滤器与离心机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红浆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去除白细胞时,血液经过滤器需要先把抗凝剂与血液再次充分混匀,减少因血液浓稠经过滤器时使红血细胞破裂,引起红浆的可能性问题的发生。(4)针对凝块问题的预防。加强采血护士穿刺技能,日常培训多交流穿刺经验,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直、弹性较好、血液充盈的静脉,确保采血过程顺利完成。同时,采集过程当中抗凝剂与血液要充分混合。(5)针对采集不足量问题的预防。1.采血护士应对献血者介绍献血知识,耐心讲解并热情回答献血过程,尽可能为献血者营造舒适的献血环境;若献血者紧张提醒献血者采集前喝温糖水,保持空气流动,维护良好的采血秩序,避免熬夜及空腹献血。2.加强采血护士穿刺培训,熟悉掌握静脉解剖,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采集过程中,采血护士时刻观察献血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利用交谈转移献血者注意力,让献血者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提升献血成功率及再次献血率。结果显示:对照组阶段脂肪血报废占比6.182%(2127/32812),红浆报废占比0.244%(80/32812),凝块报废占比0.003%(1/32812),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7%(265/32812),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6%(2/32812);观察组阶段脂肪血报废占比7.609%(2397/31502),红浆报废占比0.197%(62/31502),凝块报废占比0.003%(1/31502),采集不足量报废占比0.806%(254/31502),离心破袋报废占比0.003%(1/31502)。

综上所述,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手段,对降低血站成分制备期间血液报废率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血站工作人员的重视,以不断提升血站成分制备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凤,王静,李青,等.重庆某三甲医院血液报废情况及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6):1066-1068,1076.

[2] 倪晓丹,孟秀芹,王德付.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17-2919.

[3] 贾波,辛宏杰.济源市2014-2018年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临床研究,2020,28(7):23-25.

[4] 陈朝容,陈秋铅.莆田市中心血站2015-2019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432-436.

[5] 高炳谏,区勇勤,黄飞.2008~2010年云浮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28-129,131.

[6] 彭芳,双莉华,游桂梅,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5):217-2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