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14

张永红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辅助患者椎管内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实施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辅助定位麻醉,比较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硬膜外穿刺针深度、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次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4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过程中,采用超声辅助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麻醉效果

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方法是经过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者硬脊膜外腔中,将麻醉药物注入其中,对部分的脊神经传导功能有朝上可逆性的阻滞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目前,椎管内麻醉主要应用在下腹短小手术、肛门手术以及下肢手术的麻醉中[1]。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椎管内穿刺方法一般会根据麻醉医师的解剖知识以及操作常规进行盲穿[2],即便临床医师的经验十分丰富,也无法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果反复穿刺,则有一定的概率引发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耐受性以及麻醉效果,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解剖定位难度较高,导致穿刺失败率大大升高[3]。

超声技术属于可视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对椎管内的解剖结构进行直观显示,能够更加安全、准确的实施椎管内麻醉,从而提升麻醉效果[4]。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18例实施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设计,分析超声技术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实施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年龄超过52岁的老年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ASA健康状况分级在Ⅱ-Ⅲ级之间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应症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脑脊膜炎以及脊髓前角灰白质炎患者;昏迷患者以及休克患者;合并感染以及脓毒血症患者;存在脊柱损伤史或者腰部手术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进行麻醉。患者采用左侧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双手抱膝,将患者的头部尽可能的向胸部屈曲,尽可能的将双膝和胸腹部靠近,张开棘突间隙,选择L3~4作为穿刺点,对皮肤进行消毒,作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正中入路进行穿刺,局部存在浸润麻醉之后,开始穿刺。椎管内穿刺步骤为:皮肤到皮下到棘上韧带到棘间韧带到黄韧带到硬膜外腔到蛛网膜下腔,拔出枕芯,注入药物。

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辅助定位麻醉。患者采取侧卧位,背部和手术台的边缘保持平齐,双手抱膝,脊椎尽可能的保持彎曲,其体位和对照组相同,使用2~5 MHz的超声凸阵探头,从中线旁开2~3 cm,作纵向扫描,确认L5以及S1的位置。使探头向头侧扫描,找到L4~5、L3~4、L2~3、L1~2的间隙水平,并将每隔间隙中点标记在皮肤上。选择合适的间隙水平,以90°转动探头,作横向扫描,对硬膜外腔深度以及扫描角度进行测量,并且将间隙中点在皮肤上标记,来连接标记点,交点位置就是穿刺点,然后按照扫描监督进行穿刺。两组组患者均于术前10min,确认蛛网膜下腔位置,见澄清的脑脊髓液自脊髓穿刺针流出,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盐酸罗哌卡因(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10023,生产企业:AstraZeneca AB),0.5%盐酸罗哌卡因2~3 ml。

1.3 观察指标

(1)穿刺成功耗时:定位、穿刺、操作、穿刺总耗时。(2)穿刺情况:硬膜外穿刺针深度、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3)穿刺次数分布:1次、2次、3次、4次以上。(4)镇痛评分。(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压、呕吐、窦缓)。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耗时比较

观察组穿刺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定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硬膜外穿刺针深度、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穿刺次数分布比较

两组穿刺次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镇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T1~4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3讨论

椎管内麻醉最常用的穿刺方法为触诊体表标志的盲穿法,因为个体解剖存在明显差异或者发生病变,又或者操作者的主观感觉发生误差,均会增加穿刺次数,导致患者产生疼痛以及不适感,甚至还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5]。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来说,准确定位棘突间隙的难度较高,年龄越大,其解剖标志缺失率、模糊率以及变形率越高,导致操作者的定位难度大大升高。此外,韧带钙化、脊柱弯曲变形、关节强直挛缩、椎间孔狭窄等解剖结构变化,也是老年患者准确定位困难、穿刺失败率较高的主要因素[6~9]。

超声显影技术属于椎管内麻醉的新型指导技术,和盲穿法相比,能够对穿刺的困难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麻醉医生可以对穿刺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升穿刺的准确性,提升麻醉医师的操作信心;指导穿刺方向及角度,预测穿刺深度,评估药液扩散方向,纠正穿刺针的定位方向,降低穿刺次数、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安全性及有效性[10~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硬膜外穿刺针深度、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次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4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通过超声技术进行椎管内麻醉,可有效降低镇痛评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指导穿刺,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纠正穿刺方向,缩短穿刺成功耗时,提升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滕琦,刘敏,芦智波,等.超声辅助定位对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J].世界复合医学,2019,5(8):140-142.

[2] 万凌峰,郭鹏,王响林,等.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411-412.

[3] 单涛,韩流,葛德高,等.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5):458-461.

[4] 耿姣,李民,郭向阳.脊柱畸形老年患者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成功实施1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10):1273-1274.

[5] 孙千卉.超声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剖腹产术式中的有效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6):132-133.

[6] 肖苏军.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TAP阻滞联合局麻与椎管内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99-100.

[7] 王鸿志,陈永权.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20,24(5):854-859.

[8] 王文东,杨恩广,王俊杰.B超在老年骨科患者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观察[J].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95.

[9] 徐乐,赖凤娇,李向宇.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参数预测椎管内麻醉后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5):600-604,609.

[10] 陈璐莹. 超声辅助定位与实时引导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对比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11] 熊杜鹃,邹恒锋,涂梅香,等.超声+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20,26(19):75-77.

[12] 师永倩,穆如月,石翊飒.超声技术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3):289-292.

[13] 万凌峰,郭鹏,王响林,等.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411-4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