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王爱芹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均分后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对比组) 和基础护理干预+风险控制管理(试验组) 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后纠纷事件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的对比组,且护理评分、环境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 < 0.05) 。结论:风险控制的实施不但利于感染科护理管理中纠纷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减少,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控制;感染科;护理管理
通常情况下医院感染科所涉及的病种较多且病症较为繁杂,同时还具有一定传染性,护理及管理不当情况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对临床工作者、其他住院患者以及陪护家属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近几年,有研究者发现通过加强风险控制可实现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1]。鉴于此,为了确切了解风险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组调查特在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感染科择取了患者展开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5月~2020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段,样本选择取此时段内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如下:试验组(n = 43) 男患者占比58.14 %(25/43) ,女患者占比41.86 %(18/43) ,患者年龄最下限为29岁,最上限为67岁,中位年龄数值为(48.14±3.42) 岁,患者病程最下限为7 d,最上限为24 d,中位病程数值为(13.65±2.27) d;对比组(n = 43) 男患者占比55.81 %(24/43) ,女患者占比44.19 %(19/43) ,患者年龄最下限为30岁,最上限为67岁,中位年龄数值为(48.85±3.19) 岁,患者病程最下限为7 d,最上限为23 d,中位病程数值为(13.56±2.29) d。本组所纳入的86例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工作持支持态度。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中,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 > 0.05) 。
1.2 方法
对比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加强科室环境的消杀工作,定时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普及,同时督促其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规范用药。
试验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风险控制护理小组:在科室内组建一支由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为组内成员的风险控制小组。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其对风险控制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其风险管理认知水平,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监督方案。同时,应针对组内成员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机制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旨在不断促进组内成员专业水平的高效提升,确保风险控制护理小组始终保持一种良性循环氛围。
(2)风险管理实施办法:在主治医生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定期召开小组座谈会。旨在鉴别和判断科室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追溯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对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登记。同时组内成员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与商讨,经总结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解决措施。此外,在进行针对性研究与商讨时应就问题原因及影响制定出相对全面的风险控制计划,对相关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各项管理任务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或医疗纠纷应立即上报,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更好的保障患者家属的健康与切身利益。就医院感染科而言,交叉感染、用药错误、沟通不佳、患者信息错误等是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较为多见的几种意外事件,上述事件中无论哪种发生于感染科日常工作中均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时刻注意对患者的全方位保护,并确保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来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促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临床配合。
(3)风险管理评价:定期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及评价,并督促相关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欠缺之处进行进一步完善与强化,以此来促进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多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听取其护理意见,旨在通过多方联动来更好保障本科室的风险控制管理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事件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纠纷事件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2) 对比两组护理状况评分及环境情况评分;(3)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调查数据,检验值呈现P < 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2 结果
2.1 纠纷事件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通过观察表1可知,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后共出现了2例纠纷事件和1例意外事件,所占构成比分别为4.65 %(2/43) 和2.33 %(1/43) ;而對比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后共出现了6例纠纷事件和8例意外事件,所占构成比为 13.95 %(6/43) ,和18.60 %(8/43) ,经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的纠纷事件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 < 0.05) 。
2.2 护理评分及环境评分情况对比
通过观察表2可知,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后该组的护理评分和环境评分显著高于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 < 0.05) 。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观察表3可知,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后43例患者中共有40例对本组护理服务质量持满意态度,其中非常满意患者占比51.16 %(22/43) ;而对比组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后43例患者中共有33例对本组护理服务质量持满意态度,其中非常满意患者占比41.86 %(18/4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93.02 % > 76.74 %) ,组间差异明显(χ2 = 4.479,P = 0.034) 。
3 讨论
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感染科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更高,且该科室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患者本人及其周边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较大威胁[3]。因此,有必要在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以期通过该措施的实施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高效提升。感染科风险主要体现在:(1) 科室交叉感染风险较大,且护理人员属最易感人群,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与患者的接触最多,而患者作为病原体携带者,其体内的病原体就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根源。(2) 与其他科室相比,感染科所使用的消毒试剂及有毒化学成分物品要多出许多,针对该科室患者使用的一些药剂也会产生细胞毒性。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若患者较长时间接触此类试剂,那么护理人员也将会因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而影响其身体健康。(3) 感染科患者大都被安排于隔离室中,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因此,患者的情绪情况较为不佳,精神压力也相对较大,为此导致其临床配合度及依从性较低,进而对疾病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4) 该科室的护理效果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高低存在较大关联,且患者自护能力及临床配合度的高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下,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针对感染科护理管理工作实施了风险控制管理,通过组建风险控制护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甄别与判断,并进行针对性预防来降低意外事件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4]。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管理后纠纷事件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的对比组,且护理评分、环境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 < 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的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管理中的显著应用价值[5]。
综上所述,风险控制的实施不但利于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纠纷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减少,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淼.风险控制在感染管理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90-91+94.
[2]丁珍凤.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7):243.
[3]玄秀英.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97.
[4]汤才红,王莉娜,郑萍,江流.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160-161.
[5]夏旭.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140-1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