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效果

时间:2024-05-14

李元美

摘要: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5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7例。常规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LL)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低于常规组的33.33%(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功能

药物性不良反应和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都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抗抑郁、抗癫痫、抗结核、肿瘤化疗等药物都会由于药物自身和其代谢产物而导致肝脏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药物急性肝损害,出现爆发性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1]。因此,临床需注重药物性肝损伤治疗。本研究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5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7例。常规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7~65岁,平均(40.25±3.20)岁。研究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6~65岁,平均(40.75±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口服,每次2~3片,每天3次。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静脉注射,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總胆红素(TBLL)。(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AST、ALT、TBLL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低于常规组的33.33%(P<0.05)。见表2。

3结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及有损肝脏的药物等都需肝脏解毒。药物在代谢时会影响到肝脏结构功能,引起肝损害,轻度肝损害,停止服用药物后可以恢复;重度肝损害则易导致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例如肝性脑病、凝血功能异常、黄疸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临床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常用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复方甘草酸苷,其中有受体甘草酸苷成分,属于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保护剂,能够对磷脂酶活性进行抑制,起到抗炎效果。且该药物能够对患者肝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免疫调节、类固醇样作用,能够降低患者转氨酶,改善肝细胞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属于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肽,成分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等,广泛分布在机体各种细胞中,能够有效保护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代谢和解毒,清除自由基,有助于稳定肝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ST、ALT、TBLL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金华.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J].海峡药学,2018,30(2):99-1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