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白桂芝 袁江永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介质,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阿替普酶;血清炎症介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急性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发生主要由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致。对于该病的治疗,现阶段多在发病3~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但由于大动脉闭塞的时间窗严格,再通率低[1],仍有大部分患者不能受益。有文献表明,丁苯酞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对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3岁,平均(56.12±6.58)岁;病程1~4.5 h,平均(2.10±0.57) h。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平均(55.96±6.48)岁;病程1~4.5 h,平均(2.11±0.54)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首次发病;发病时间<4.5 h;簽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对研究用药过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氯吡格雷以保护脑组织,同时给予降糖降脂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给药剂量为0.9 mg/(kg·次),其中10%的阿替普酶需在10 min内注射完毕,剩余90%阿替普酶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而后静脉滴注100 ml氯化钠溶液,并于24 h后进行头颅CT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丁苯酞100 ml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2次/d,两次给药需间隔6 h,连续滴注2周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重要的病理机制,脑组织缺血缺氧可导致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并促进自由基及氨基酸产生,加剧炎症反应[2]。在众多炎症介质中,hs-CRP、IL-6、TNF-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组织损伤程度;Hcy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3]。故而减轻炎症反应为急性期治疗的目的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介质,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玮,吕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5):803-805.
[2]吴勤烽,徐利芬.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抗炎作用研究[J].新中医,2020,52(9):52-5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