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谈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14

孙恒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由此可见,教师要加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自理、自立的基本方法。基于此,笔者针对大班幼儿开展了“我是小主人”系列活动。下面,笔者将介绍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做法与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一、大班幼儿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年龄特征及家庭、幼儿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存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部分幼儿常会因一些无关紧要或者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打断教师的活动组织进程,他们缺乏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行为管理能力;第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部分幼儿常常无法自主规划与安排自己的活动,频繁地依赖教师,缺失自主任务管理和自主规划能力;第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部分幼儿常会出现嬉戏、打闹行为,甚至会损坏游戏材料,这是缺乏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表现。此外,通过与部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进行沟通,笔者了解到部分一年级新生缺乏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发言不举手、课间忘记去厕所、不会整理书包、学习用品乱丢乱放、不及时做作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大班幼儿未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措施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也能促进幼儿未来的发展。

二、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做时间的小主人

1.制订半日活动计划。部分大班幼儿缺乏时间观念和时间规划意识,经常迟到、早退。为了改善大班幼儿的这些情况,笔者组织开展了“做时间的小主人”活动。笔者先引导幼儿认识了时钟,让他们了解了正点、半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幼儿制订周六上午的半日活动的时间规划。之后,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时间安排。在幼儿分享后,笔者根据幼儿的时间规划,与幼儿共同讨论其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规划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笔者还向幼儿展示了小学生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让幼儿在对比幼儿园与小学日常时间安排差异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学的生活与学习节奏,以使幼儿在制订自己的活动计划时更有方向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2.组织时间管理游戏。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大班幼儿更乐于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大班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我是时间小主人”游戏。在游戏中,笔者向幼儿分发了多个红绿颜色的贴纸和一张带有表格的卡纸,向幼儿讲解了简单易懂的游戏规则,即幼儿要在听题后进行判断,认为题目说法合理或正确就将绿色贴纸贴到卡纸上,认为不合理或错误就将红色贴纸贴在卡纸上,最后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超过一半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随后,笔者便向幼儿出题,如“红红在晚上八点洗完了澡,然后看了两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是合理的吗?”“强强七点钟起床,洗脸刷牙用了半个小时,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现在是八点钟对吗?”“幼儿园八点半开园,莉莉家离幼儿园有10分钟的路程,莉莉早上八点钟出门,用了30分钟在公园玩耍,这样合理吗?”等。这样的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深化了幼儿对时间规划的理解。

(二)做物品的小主人

1.给物品贴名字标签。笔者发现,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大班幼儿缺乏主动整理彩笔、油画棒等材料的意识。对于幼儿存在的这一问题,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给物品贴名字标签”活动,让幼儿在绘画活动开始前,为自己的画笔和油画棒贴上带有自己名字的标签,要求他们在用完一支画笔后将其放回,才能拿出另外一支;幼儿在绘画活动结束后,要检查自己画笔和油画棒的收纳情况,若未收齐,则要在自己的活动区域附近寻找带有自己名字标签的画笔和油画棒,当发现不属于自己的材料时,则要交给笔者。坚持一段时间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够自觉地整理好属于自己的物品,还主动帮助其他幼儿整理,懂得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和助人为乐的道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团结精神。

2.营造示范性区域环境。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而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此带动幼儿、影响幼儿。除了要端正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师还要重视示范性区域环境的营造。例如,笔者每天整理教室内的物品,并告诉幼儿物品的摆放方式与注意事项,如玩具柜中的积木要按照大小进行摆放,书柜中的书要按照类别摆放,易碎的装饰品要靠墙放置等。同时,笔者还带领幼儿一同整理物品,共同打造整洁、干净、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在笔者的带动和良好环境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养成了自觉整理教室、休息室等区域活动环境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三)做行为的小主人

在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物品管理能力后,笔者开始注重培养幼儿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管理能力,旨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識,促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学会遵守校纪校规和班纪班规,进而使其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1.日常生活中管理自我行为。针对大班幼儿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细化了相关的规则要求,为幼儿提供指引,方便幼儿主动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在此过程中,笔者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他们轮流当检查员,监督和管理其他幼儿,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行为规则意识,还调动了幼儿维护规则、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2.自由活动中管理自我行为。自由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规划自己的时间,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笔者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度,要求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管理自我行为。首先,在自由活动开始前,笔者引导幼儿观察时钟,告诉幼儿自由活动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以此让幼儿意识到自由活动时间是有限的,要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活动时间。其次,在开展自由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与想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活动。最后,笔者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结束幼儿的自由活动,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自由活动中都做了哪些事,获得了什么体验,以此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做游戏的小主人

游戲既是高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提高幼儿能力、丰富幼儿经验的重要途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不仅要鼓励幼儿自主游戏,还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基于此,笔者充分利用了游戏元素,让幼儿自行建立规则、自主选择材料,让他们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1.游戏规则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够在规则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以美工区游戏为例,笔者先向幼儿提问:“我们在美工区开展游戏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幼儿踊跃回答:“不能浪费材料,要用多少取多少。”“不能拿着剪刀对着他人,要注意安全。”“要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离开区域时要把东西放回原位。”“还要清理地上的垃圾。”……在幼儿回答结束后,笔者引导他们整理汇总了这些游戏规则,要求他们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监督其他幼儿的行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制定方式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强化了其自我管理能力。

2.游戏材料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的物质保障。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针对班上有幼儿在游戏中争抢他人玩具这一现象,笔者适时介入,通过言语教育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幼儿学会行为管理和自我控制。此外,笔者还开展了合作教学,让幼儿两两一组进行游戏,并要求幼儿和同伴友善沟通,让他们通过合作使用游戏材料完成任务,学会在游戏过程中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以此改善幼儿自我意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提高幼儿的行为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结语

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家长及幼儿的持续坚持和长期努力。教师要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教育环节中,提供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的条件,引导幼儿做真正意义上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淮安市人民幼儿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