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化策略

时间:2024-05-14

姚海霞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但同时,当下的游戏活动也存在模式化、表面化、单一化的弊病。对此,教师要引起重视,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让游戏具有生活味、儿童味。为了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教师要积极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为幼儿提供丰富、开放的游戏资源,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充满生活味。教师还要将幼儿的生活状态、丰富的生活元素融入游戏活动中,从幼儿的立场出发,让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使其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

在引导幼儿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积极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生活场不仅是一个物理性的时空概念,更是一个心理性的情境概念。生活场能调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拓展、延伸幼儿的游戏活动,精心打造生活场,将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整合起来,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

在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时,教师不仅要提供充足的游戏活动的物质载体,还要揣摩幼儿的活动心理,引导幼儿与生活场中的人、事、物积极地互动。同时,教师要积极挖掘并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资源、素材,打造一个区域性、结构化的活动空间,以支持幼儿的大胆想象与创造,使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

例如,在“美术泥塑”活动中,笔者鼓励幼儿准备相关的生活素材。在笔者的鼓励与提示下,幼儿不仅准备了橡皮泥,还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树叶、贝壳、木头片等,将其作为泥塑创作的辅助性材料。对幼儿来说,相比橡皮泥这类人工材料,自然材料更具亲和力。在创作中,幼儿用橡皮泥捏制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器物造型,并用辅助性材料装饰自己的作品,使手工作品更具创意,也使得活动更生动、精彩。

在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时,教师要使其充满情感性、探究性、审美性和创造性,并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支架和课程资源、素材等,适时启发、引导、点拨幼儿,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充满更多可能,使生活场成为幼儿的精神乐园。

二、凸显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味

幼儿的游戏活动应当是一种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教师应投放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沉浸式体验,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春天到了,笔者班上的幼儿对广场上的风筝产生了兴趣,纷纷表示想放风筝。基于此,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相关的游戏活动,先引导幼儿思考“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风筝?”“放风筝时,线可能会打结、缠绕,如何解决?”“如果风筝飞不起来怎么办?”等问题。接着,笔者投放了纸、丝绢、竹子等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最后,笔者引导幼儿比赛放风筝,并开展对比实验,让幼儿观察在顺着风跑和逆着风跑时风筝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上述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逐渐掌握了放风筝的一些技巧,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同时学会了合作与交流。为了拓展、延伸幼儿的实践活动,笔者还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与风筝的故事。在做风筝、放风筝、画风筝故事等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充满了生活

气息。

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载体和媒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打造生活化平台,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与成长。

三、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性

幼儿的游戏活动应当基于幼儿的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教师应及时跟进、适度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干预,以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构建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自我纠错的支架,适时引导、点拨幼儿,促使幼儿不断进步与成长。例如,晨练是幼儿每天的一项生活化活动,如果教师让幼儿随意玩耍,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幼儿就会保持长久的兴趣。

因此,笔者在引导幼儿开展晨练活动时,设计了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的活动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准备相关的活动素材,自主制定游戏规则。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纷纷主动地投入其中,成为晨练活动的主体。

此外,在游戏结束后,笔者让幼儿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交流自己的游戏收获。在此环节中,笔者引导幼儿梳理自己的游戏过程,促使幼儿将自己的游戏体验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既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离不开生活,又让幼儿将游戏中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要引导、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让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活动中,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树立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化意识

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树立幼儿游戏活动生活化意识,总结游戏活动生活化的策略,落实游戏活动生活化的各项措施。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思考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游戏活动的目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教师的答案与实际做法之间往往存在偏差。如教师都知道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游戏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部分教师会将游戏当作打发幼儿时间的一种手段,照搬他人的经验,让幼儿根据要求做游戏,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明确,凡是无法促进幼儿成长的游戏都不能纳入实践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目光投向幼儿的生活,观察幼儿生活中有哪些元素可以提取并运用到幼儿园的游戏设计中。

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幼儿的生活与生活化游戏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喜欢的事物,据此开发游戏资源、设计游戏活动。如在发现幼儿喜欢某部动画片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或者根据动画片中的故事情節设计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还能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坚持“游戏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有时会自己玩游戏,这些游戏看起来没有笔者设计的游戏那样科学,但他们玩起来却乐此不疲。这说明,幼儿不仅应是游戏的主角,还应是游戏设计的主角。教师要与幼儿、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喜欢什么、喜欢做哪些游戏,以开拓自身的游戏设计思路,使开发出来的游戏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

事实证明,当幼儿的游戏思路能够在幼儿园内得到体现时,他们会非常兴奋,不仅会主动参与游戏,还会邀请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设计思路,是游戏活动生活化的充分表现,也是基于生活设计游戏活动的具体体现。

大量实践表明,来源于生活的游戏活动更能获得幼儿的喜爱。因此,教师要将目光投向幼儿的生活,设计符合幼儿生活实际、贴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幼儿的“生活史”,记录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追随幼儿的脚步,始终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为目标,求真务实,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游戏活动中茁壮成长。同时,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干预策略,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而生活是幼儿游戏的灵感源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幼儿游戏活动生活化的策略,着力打造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场,凸显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味,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生活性,并树立游戏活动的生活化意识,将生活元素融入、渗透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北幼儿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