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成紫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在文化教育方面,语文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育人价值尤为明显。基于此,笔者思考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
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教材包含许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教学资源,教师巧妙利用这些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天然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深厚的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语文学科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总目标指出,要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在语文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组建学习任务群,发布与汉字、成语典故、对联、古诗文有关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在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存在创新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素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体会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写作、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奠定文化理解基础,感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千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文化作品之一,它覆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优质的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既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也传承了艺术性的传统文化表达,全面集中地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哲理意味浓厚的人生观、世界观。《千字文》用浓缩的一千个字包罗万象,内容面面俱到,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慢慢体会文中的古人智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是中华儿女的祈愿与责任。处于思想和认知启蒙时期的小学生对于民族这个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理念,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既表达了周总理平易近人、亲民、爱民的情怀,诉说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课文从祖国不同区域的景色展开,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辽阔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要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德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民族文化精神,达到以文育人的效果。如教师可以通过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这个典故中人物的谦让行为,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礼仪,传承敬老爱幼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四)体现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例如,教师可以讲述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危急时刻,英雄黄继光挺身而出,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最终壮烈捐躯。”让学生感受黄继光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师还可以开展红色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又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感恩前人留下的劳动成果,传达饮水思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插图传达文化意境
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其中许多插图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小学生对图画的感知能力较强,内容丰富且具有深意的插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我是中国人》一文中,书本上绘制的56个民族的小朋友的插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发现少数民族服饰各不相同,且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在课堂的最后,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升华主题,激起学生的民族情怀,让学生明白56个民族是一家。又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口耳目》中插图的主体形象是京剧人物,学生可以通过京剧人物生动形象的姿态,学习“站如松,坐如鐘”的端正姿势。再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神州谣》中所配的插图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防御工程,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往往意蕴深厚,教师需要对插图进行合理诠释,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传达文化意蕴,让学生了解中华元素,感受文化意境。
(二)依托教材选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主要围绕汉字、书法、成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古代诗词、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基于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統文化,教师要利用好教材选文,合理延伸教学内容,打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且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依托教学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在识字教学中传承汉字文化。汉字作为中国文明的基石,其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重要性,认识到汉字是文明延续的重要基石,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如在一年级识字教学活动“猜字谜”中,教师可以利用字谜,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通过讲解字形结构,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以“众”字为例,这个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它的古字形如同多人在烈日下劳动,也就是由多个人字组成。又如“休”字,此字是会意字,单人旁和木表现出了人与树的关系,人倚树下,展现出背靠大树乘凉的场景。学生了解到古人在田地里劳动之后常常在树荫下休息,也就理解了“休”的含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字谜和构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让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形象美和艺术美,从而传承汉字文化。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诗词文化。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找好落脚点,结合注释、图片、典故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同时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抓住诗眼、词眼,从不同维度赏析诗词,明确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教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介绍汉乐府的产生背景和乐府诗的由来,同时在课上播放人们吟诵这首诗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这首诗的优美。又如,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品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牢记“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通过这些方法体验诗词情感,从而感受诗词的魅力。
3.在习作中书写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了我国的历史记忆,它是华夏祖先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文明根脉,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文化素材。教师可以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关于节日的经历、体验,描绘个人眼中的节日场面和节日氛围,如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清明节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端午节以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形式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秋节家人共聚一堂赏月、吃月饼,等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4.在表达与交流中讲好传统民俗文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创设表达交际情境,组织演讲比赛、主题故事会、文化脱口秀等班级活动。如教师可以基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一传统民间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或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丰富故事情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分享家乡风俗习惯等口语交流活动,既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在交流中探讨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知识。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教学素材,让小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具有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