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陈颖芳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学生正式开启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学习与掌握各种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将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时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学的新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关注知识传授的效果,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环节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重点关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推动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问题切入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
小学数学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各个知识板块的衔接比较密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问题,将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突出问题的新颖性和时效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最大程度地发挥问题的指导作用。比如,在教学与乘法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假如买1斤苹果需要9元钱,那购买3斤苹果需要花费多少元钱?”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提前做好备课工作,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
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如果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前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完善与优化,优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在年级备课小组集中命题的基础上,对命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究,根据自己在网络上搜集的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选择其中的重点内容来带动细微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寻找生动有趣、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素材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不是特别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会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讨论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模式不仅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确保常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倘若教师想要采取一种动态化、灵活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毫无疑问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行组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能力、性格、喜好等诸多因素,适当地调整和完善学习小组的分配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强强结合”“弱弱结合”等现象,使小组内各成员均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部分教师难以有效管理课堂纪律,为此,教师在给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时,应避免设置一些可能会破坏课堂纪律的游戏环节,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与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取“双向评估”方式,总结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生活、获得必要的应用技能,能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估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与判断。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方式也随之改革,评价角度更加全面化、多元化、时效化,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还能够了解和评估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状况。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感到枯燥,加之部分数学知识生涩难懂,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对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采取“双向评估”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细化并完善教学环节。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采取“双向评估”的方式,即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这种方式可以为教师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数学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同时,在应用“双向评估”方式时,教师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反馈的勇气,让他们在“双向评估”环节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学生提出自身的想法和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后,教师需耐心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主动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教师关注的是,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敢主动传递个人想法,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其正向的指导和积极性的鼓励,引导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使他们从和同桌进行交流逐渐过渡到参与小组讨论,再过渡到主动上台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从而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活化问题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需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和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充满童趣的图画、生动有趣的学习视频,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教学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系统化、规范化地讲解数学知识前,需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有用的学习资料,并制作成PPT给学生展示出来,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讲,多媒体技术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连接的桥梁,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科学使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教师需要将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轻松理解问题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创设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科学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主动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发挥好自身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扮演好“引路者”的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有利于为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质量人才。另外,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提供一条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