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李道春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让学引思”的过程。“让学引思”中“让”和“引”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和“思”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抽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角色应是主持和裁判,绝不能喧宾夺主。
“让学”是教师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或见习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听课。为此,教师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引思”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内容。“让学”是进一步“引思”的基础。教师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用教学内容牵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融入、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从而增强思维品质,达成教学的远期效果。
“让学”与“引思”辩证统一于教学过程。“让学引思”能否成功,在于教師,更在于学生。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应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空间,敢“让”敢“引”。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能“让”能“引”,擅“让”擅“引”。
教师备课的着眼点应在“让”与“引”的途径和手段上,严格把控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全面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理解本段教学内容在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体系很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调整教学难度;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让学生自主感知学习内容,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教师能够“让好学”和“引好思”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学生骨干作用,带动所有学生“学”和“思”。学习小组非常重要,否则学生的“学”和“思”容易陷入空谈和形式。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可以为组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在学习小组内部和学习小组间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质疑解惑,展开深度思考。
(三)空间和时间上对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方案,为学生课堂学习预先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也可以一起编撰制作预习方案。
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巩固。教师要教授学生科学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查漏补缺。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布置课后的作业,确保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并反思教学得失,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主动互相交流、与教师交流,提高思维层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