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张秀伟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通常与胆囊炎一同出现。胆囊结石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有关,胆汁中脂质的成分包括胆固醇、胆盐、卵磷脂等,当成分的浓度过高时,容易从胆汁中析出。当人体患有胆囊结石之后,胆囊动力下降,胆汁淤滞,患者会表现出胆绞痛,但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后症状并不明显。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通常利用手术切除胆囊或保胆取石的办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的办法,同样适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定,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1.手术技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医学治疗胆道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术,分为两种切除术。第一种是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第二种是由胆囊管开始切除。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相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创伤较小,伤口愈合速度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通过利用医学特制的导管插入患者腹腔,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在腹部开3~4个小孔,利用医学器械进入腹腔,对人体胆囊三角区结构进行解剖。胆囊体积过大,需将胆囊移到腹壁宽穿刺口,再将胆囊切开,用吸引器将胆汁吸出,再取出结石。胆囊切除手术在腹腔镜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手术时间通常需要30~90分钟,安全简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2.选择切除胆囊手术的理由。胆囊切除不仅是因为胆囊内含有结石,也是因为胆汁中含有过多的胆固醇、胆色素,是形成胆囊结石的病因。若患者有结石息肉、炎症,胆囊存在癌变风险,需要进行切除胆囊手术。切除胆囊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避免疾病复发。
3.切除胆囊手术存在的问题。传统医学观念并不重视胆囊器官的重要价值,忽略胆囊在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的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临床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但过度手术切除也会使人体缺失胆囊功能。
(二)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
1.手术技术。检查人员利用腹腔镜探查决定是否保留患者胆囊。在手术时,手术医师于胆囊底部穿刺吸出胆汁,胆汁吸净之后,利用纤维胆道镜进一步观察患者胆囊内部情况,确认病变部位;利用取石器将结石取出,同时要清除胆囊内沉积物。
2.选择保留胆囊手术的理由。保留胆囊手术能够治疗胆囊疾病,又能保留人体器官与功能。保留胆囊去除结石也是胆道外科治疗的最终目标。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能够观察患者胆囊腔内黏膜的全貌,完成保胆取石、保胆取息肉操作,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
3.保留胆囊手术问题。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过度保胆会使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在手术治疗之前,为突出临床治疗的人性化,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主观意识来决定手术方法,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复发率较高。
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证。①超声结果提示胆囊大小正常,不存在异常结构;②胆囊壁光滑不存在增厚情况;③结石在胆囊内移动,但个数较少;④胆囊具有良好的收缩功能。满足上述条件,才能使用保胆取石术。
在胆囊切除或保胆手术选择时,医生通过胆囊量化评分标准,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脂肪含量高食物的食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重。若患者体重超重,还需要搭配运动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治疗相关性疾病。保胆手术后,患者应积极治疗与胆囊相关的疾病,比如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注意查看药物说明书,减少服用含有性激素的药品。
3.定期体检。为降低保胆手术后的复发率,患者术后需要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以便于医生观察胆囊情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