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糖尿病患者如何护理

时间:2024-05-14

徐雪梅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病,病发原因、机制复杂多样。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血糖偏高,且病症发生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临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对病情发展予以控制。然而,长期用药以及控制饮食,对部分患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心理、生理状态,影响治疗效果。而对于这一问题,临床应加强护理干预的重视程度。那么,大家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了解多少?

糖尿病的相关指标水平

代谢功能紊乱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若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空腹血浆血糖值3.9~6.9mmol/L,空腹全血血糖值3.9~6.1mmol/L。

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以餐后60分钟为界点,6.7~9.4mmol/L为餐后60分钟血糖正常水平的范围,且需要注意的是,该时段内患者血糖水平最大值不得高于11.1mmol/L。餐后2小时,患者的血糖值应控制在7.8mmol/L以内。

糖尿病的危害

1.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会导致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HNDC)为主。

2.感染性病症。糖尿病易引发多种感染病症,如果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则会提高感染发生率。

3.慢性并发症。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此以往会导致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会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要是会对患者各器官功能产生危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其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出现,或者以先后顺序组合出现。糖尿病可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如下:①微血管病变,如心脏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②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的情况发生,易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症状,对其机体健康带来威胁。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四周、自主神经病变等。一旦患病,易引发患者出现四肢末梢刺痛和麻木等症状表现,或者尿潴留与直立性低血压等。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体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和动脉粥样性等。⑤其他并发症。糖尿病引发的疾病较多,除上述外,还易引发皮肤、口腔和眼部等病症。

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心中所想。护理人员可用通俗的话语把病症知识告知患者,对其予以安抚、鼓励,树立患者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同时,将成功控制血糖的案例介绍给患者,让患者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信心,增强护理依从性。

2.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护理人员还应让患者知晓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增强患者配合度,对后期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让患者意識到规范用药对病情改善的意义,在实施治疗时,告知患者严禁擅自更换或增减药物,也不得擅自停止用药,或漏服或错服。此外,患者吃药时,建议家属从旁监督,同时对其用药后反应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发生不适情况。

4.饮食干预。在食物选择上,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饮食营养的均衡,同时叮嘱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含糖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减少肥腻食物的摄入,少食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严禁食用动物肝脏,并嘱咐患者戒烟酒。护理人员可建议患者多食用洋葱,加快血液流动,抑制血糖上升;或多食用芋头、山药等黏滑类食物,此类食物能控制患者餐后血糖的升高。

5.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有氧运动,嘱咐其劳逸结合,适当加强运动,包括打太极拳、跑步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患者体质。患者运动时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每次运动的强度都应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6.定期随访。由于糖尿病属于终生疾病,患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控制外,还需要终身配合用药。对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门诊开药,禁止擅自停药。此外,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近期血糖情况,便于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实时监测,同时叮嘱患者一旦发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应马上到医院接受治疗。

总之,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极为关键,而且还能让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认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