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建构游戏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的方法

时间:2024-05-14

庄清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以及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问题,引导幼儿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我,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建构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本文基于建构游戏,从观察幼儿、创设环境、科学指导三个方面入手,讨论了丰富幼儿数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一、观察幼儿,掌握幼儿的搭建情况

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及发展情况,为幼儿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适当调整幼儿教育的内容。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搭建表现,引导幼儿了解数学的概念,如材料数量的多少、材料体积的大小、材料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等,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左、右等方位。

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建构能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锻炼幼儿运用数字的能力,记录并分析幼儿的游戏表现,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以建构游戏为切入点,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

例如,在中班幼儿“建构大马路”主题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摆放在马路两旁的路灯、树、花草等是无规律的。这时,笔者没有打断幼儿,而是继续观察和拍照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集中讨论时让幼儿思考路旁的灯、树木的排列问题,并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马路两旁物体的排列情况,引导幼儿在下次建构游戏中进行有序摆放。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并且尊重幼儿的想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自主学习数学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幼兒创设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增强幼儿运用数学的能力。

(一)根据年龄特征,设计标识图案,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各个班级设计不同的标识图案,引导幼儿自主收集、整理积木。例如,在小班的柜子上,笔者贴上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图案。在玩建构游戏时,幼儿可以根据柜子上的标识自行拿取材料;在收拾玩具时,幼儿可以按照图形指示摆放积木。这样,在取收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积木的分类方法。

教师可以和中班幼儿一起制作柜子上的标识,引导幼儿临摹积木的形状,用各色颜料做出不同的标记。教师可以在标识上标注出某一形状积木的数量,引导幼儿在收放积木时根据标识核对积木的种类和块数。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数字概念,强化幼儿的记忆能力,提高幼儿的分辨水平。

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主设计标识。笔者发现,幼儿会将不同的积木形状进行组合,如将两个半圆形的积木组合成一个圆形,将两个直角积木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自主设计标识的过程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适时的指导,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及时表征展示,相互借鉴模仿,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

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在建构区中,幼儿园提供了一块很大的黑板,支持幼儿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或是自己遇到的问题。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线条、符号等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建构活动中要用什么材料、建构什么形状。通过与伙伴互动交流,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总结经验,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和幼儿进行建构活动的剪影等,为幼儿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巧设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相关数学经验

提问是幼儿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巧设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数学经验,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一是数量的学习。例如,在幼儿建构大桥时,笔者问幼儿搭建桥墩积木有几块,幼儿立马回答有8块。这是幼儿对积木数量的准确判断。针对桥墩的大小,笔者继续提问:“有几块高的积木,有几块矮的积木呢?”幼儿迅速回答道:“有六块高的,两块矮的。”这是幼儿对积木形状进行目测的结果。

二是数字运算能力的提升。在大班幼儿搭建火车模型时,笔者问幼儿有几节火车车厢,幼儿回答有5节。实际上火车有7节车厢,于是笔者引导幼儿开始数数。他们发现自己搭建的火车少了两节车厢,立马添加了2节车厢。从5到7,幼儿可以快速说出两者之间相差2。

三是测量对比的学习。幼儿既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自己的手掌、手臂、大腿等进行测量,也可以利用积木、绳子等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测量游戏中,笔者教幼儿搭建多米诺骨牌。在第一次排列时,幼儿将每个木牌之间的距离安排得比较远。在推倒时,幼儿发现了骨牌之间无法相互推倒的问题。于是,笔者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算小木块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初步认识了测量这一学习方法。

四是空间方位的学习。在“拼搭米老鼠”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用一个大圆作为米老鼠的脸,用两个小的半圆形作为米老鼠耳朵,用一个小的圆作为米老鼠的鼻子,用一个半圆作为米老鼠的嘴巴。幼儿可以找准米老鼠的五官,并利用相似的图案来代替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表现了幼儿对于空间有着较为准确的感知能力和描述能力。

四、科学指导,发挥建构游戏的价值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画一画、搭一搭、玩一玩,要多关注幼儿是否在游戏中获得了数学经验。教师要分析幼儿的游戏表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自主探索在先,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拼花”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带幼儿认识各种花,再让幼儿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拼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花的大小、颜色等规律进行排序,让幼儿思考每一朵花用了几片红色的花片、几片绿色的花片等,帮助幼儿在数数算算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二是梳理提升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用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鼓励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建构小区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按照积木的颜色、形状、数量来搭建房子,这样既能巩固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又能提升幼儿的建构速度。

三是迁移运用经验,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在建构幼儿园时,笔者组织幼儿讨论需要多少根梁柱、搭建什么风格的房子、搭建什么样的地基等问题,从各个角度培养了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另外,笔者还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布局,让幼儿观察教学楼的格局特点,鼓励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在游戏中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要重视建构游戏的引导作用,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提高幼儿对于数字的敏感性,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支持。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五大领域的能力,因材施教,以幼儿为本,支持幼儿的新发现、新探索。教师要及时梳理幼儿的已有经验,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科学适时地介入幼儿的建构活动,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自主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金凤屿幼儿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