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14

韩志颖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基础阶段,是个人终身教育的起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正常儿童的健康成长,还要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们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及为人处世的技巧。学前融合教育有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帮助特殊儿童适应学校的生活,能够为特殊儿童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融合教育是从国外引入的概念,是指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在普通班中为特殊儿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方式。融合教育强调不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主张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其中,学前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残障儿童或一般儿童来说,它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从小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中,和正常的儿童进行交往沟通,向同伴学习语言、行为和社交的技巧,能为他们未来进入普通中小学打下良好基础。相关资料表明,融合教育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利于特殊儿童走向社会,帮助特殊儿童习得良好的行为举止,丰富特殊儿童为人处世的技巧,引导特殊儿童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秩序等。另外,特殊儿童教育实施的平等化,有助于特殊儿童的个体逐步被其所生活的正常群体强化,促进特殊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与特殊儿童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特殊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诸多不便,进而提高他们对特殊儿童的尊重意识和接纳意识等。融合教育可以培养正常儿童的分享、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使正常儿童对特殊儿童的一些不合理的异常行为和情绪表达持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正常儿童关爱他人的意识,帮助正常儿童形成尊重特殊儿童的价值观。

我国的融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目标是让残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尽可能地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帮助他们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特教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等在内的特殊教育体系。但这方面的探索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学前融合教育还处于比较初始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教育资源不均衡。例如,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对融合教育十分重视,在融合教育的规划上都有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偏远地区的融合教育发展比较落后。

另外,据笔者了解,我国部分幼儿园没有特殊教育的教学教具、图书等设施,特殊教育师资薄弱,现有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素养,学校对特殊教师缺乏系统而专业的培训。同时,部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方式有待改善。在融合学校里,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热情不高,他们习惯于让学校、教师全面决策,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园双方不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这都导致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艰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学前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力量要相互帮助,共同办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好学前特殊教育。

(一)以立法形式推行学前融合教育

据笔者调查,部分国家已经将学前融合教育纳入法律体系,利用制度和法律等手段,保障学前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我国要加快建立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形成以《学前教育法》为主、其他法律法规为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纳入学前融合教育的内容,明确学校责任,在学前融合教育的园所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参考标准和具体的实施建议,从而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相关部门要利用法律手段保障特殊儿童的权利,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入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资金投入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资金投入,制定专项拨款制度,专门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保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所需的仪器设备、教辅材料、师资培训费用等。由于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支付相关的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还要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其中,部分低收入家庭無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选择自己在家中照看特殊儿童。因此,相关社会救助部门要积极作为,集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对特殊儿童家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补助,减轻其家庭负担,帮助贫困家庭的特殊儿童及时得到治疗,维护他们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

(三)建立社区化的学前融合教育服务体系

幼儿园可以借助社区的资源,将幼儿园、专家学者、卫生部门等相结合,建立一套社区化的学前融合教育服务体系。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向特殊儿童的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与卫生部门合作,帮助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联合社区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形成关心、爱护、理解、包容特殊儿童的良好社会风气,更好地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社区、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促进普通幼儿园向融合幼儿园转变

一方面,普通幼儿园要向融合幼儿园转变。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坚持平等、尊重、关爱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理念,公平对待特殊儿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游戏活动、音乐教法等让特殊儿童接受快乐教育,积极干预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用包容、理解的态度去引导特殊儿童,注重观察、记录特殊儿童的个性差异及特殊需求,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等方式,提高正常儿童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接受度和关爱度,引导正常儿童接纳并关心特殊儿童。

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加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要扩大师资培训渠道,邀请当地各大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对融合教育教师进行严格考核,重视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了解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教师学习相应的医疗保健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心理咨询知识等。另外,幼儿园也要加强教师的职中训练,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学前融合教师的专业水平,引导教师了解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的前沿思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每名特殊儿童都有接受完整且正常教育的权利,教师要尊重特殊儿童的人格,关注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引导特殊儿童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幼儿园要大力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保障每名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特殊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总之,国家、社会、幼儿园、家长和教师要合力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