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间:2024-05-14

张嗣慧

幼儿心理教育十分重要,它事关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幼儿园应当将保障幼儿的生活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摆在首要地位,培养正确的卫生观,在关注幼儿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观察幼儿、读懂幼儿,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及时记录和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语言,切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因材施教,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要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心理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制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景片段,引导幼儿体验家人的辛劳。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避免幼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不讲道理的心理问题。

3~6岁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能力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有限,不会排遣自我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幼儿掌握多种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为幼儿的快乐人生奠定基础。

例如,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三个主题活动。在小班“当我害怕时”主题活动中,笔者鼓励幼儿大胆挑战黑屋、跳高等项目,引导幼儿正视害怕的情绪,帮助幼儿学会初步化解恐怖心理的方法;在中班“情绪变变变”主题活动中,笔者让幼儿感受了喜悦、生气、悲伤这三种情绪,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组织幼儿积极探索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幼儿知道了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在大班“原谅真好”主题活动中,笔者创设不同的交往情境,让幼儿体驗了被同伴拒绝后的失落、难过以及得到原谅后的高兴与快乐情绪,使他们懂得了友谊的珍贵。

图1  “当我害怕时”主题活动现场

(二)家校共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幼儿教育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家长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幼儿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为幼儿营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家园合作,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强化落实各项工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教师要与幼儿、家长构建平等的人际关系,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心态。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循循善诱,客观看待幼儿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幼儿不恰当的举动,给予幼儿自我成长的空间,为幼儿构建和平、融洽的学习环境,不断发掘每一名幼儿的闪光点。例如,笔者通过视频、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家长正面引导幼儿、多陪伴幼儿、与幼儿产生共情,以建立更加密切的亲子关系。

(四)巧用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游戏是幼儿获取信息最直接、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带给幼儿快乐,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体育运动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体育运动游戏极具趣味性、刺激性,对幼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体育游戏,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例如,跨越障碍、抓杠悬吊等游戏极具挑战性,幼儿在刚参加这些游戏时会产生胆怯、恐惧心理,他们想玩又不敢玩,想放弃又不甘心放弃。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支持幼儿和同伴一同参与,在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之间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合理分工。这有助于幼儿了解各个角色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幼儿无拘无束地与人交流、享受,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育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在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过程中,幼儿会慢慢约束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这有利于幼儿克服认知上的自我中心状态,发展幼儿的适应能力。

图2  体育活动现场

2.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幼儿体验生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生活化的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增加幼儿的生活技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鼓励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例如,幼儿扮演父母,可以感受到作为家长的不容易。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导幼儿热爱生活,帮助幼儿掌握正确应对问题的方法,让幼儿以快乐进取的心情对待学习。

幼儿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动。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动静交替,既满足幼儿的用脑要求,又减少幼儿的心灵疲惫感,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意外,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笔者带幼儿在图书室阅读了绘本《情绪小怪兽》,帮助幼儿认知了情绪、体验了情绪,引导幼儿学会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在组织幼儿讨论情绪时,笔者引导幼儿慢慢理解了生命个体的意义,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辨识了快乐、生气、伤心、担忧、委屈、讨厌等各种情绪小怪兽,学会了和它们友好相处的技巧。

另外,笔者还组织幼儿阅读了《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走开大黑兔》等绘本,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害怕的情绪,建立了“害怕墙”,让幼儿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情绪,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阅读活动,笔者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户外游戏。例如,笔者引导幼儿层层闯关,寻找制作冰激凌的原材料,支持幼儿制作不同口味的冰激凌,为幼儿设置了丰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欢乐地奔跑,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技能的整个奥妙,就是老师怎样爱小孩。”教师要用爱心呵护幼儿的心理成长,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体验式活动,利用家庭共育的合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竹园幼儿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