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挖掘多种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时间:2024-05-14

■文/壮 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提供幼儿贴近现实生活、勤俭节约、艰苦磨炼的机会,使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及废旧物品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再利用资源。

一、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丰富了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一)收集生活中的自然材料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大自然中的树叶、树枝、石块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是幼儿既熟悉又新奇的,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自然材料,让幼儿成为自然材料收集的主角。

(二)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

我们运用不同的表征形式,根据自然材料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创作。

如:在树叶拓印活动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从材料的使用情况来看,幼儿对所有的操作材料都是第一次使用,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本次的拓印画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掌握拓印的技巧,再进行借形想象添画与组合。所以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方方、圆圆的拓印模形你能想象成什么?如何把树叶进行组合拓印?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应让幼儿事先欣赏优秀的作品以及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借助事物的形状进行想象。幼儿对单个物体的拓印技巧越来越熟练以后,从他们的画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画面开始具有单调性了,因为幼儿主要以一个中心物体在添画。因此,在区域实施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地探索树叶的奥秘。

二、选择适当的废旧材料,有效运用到幼儿活动中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利用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材料,不仅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能力提升,更能让创新迸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成为幼儿自由发展的助力器。

1.物品改造,制作纸板装饰品。教师在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创作前,先要让幼儿熟悉材料的基本特性,摸摸、撕撕、粘贴一下,因为幼儿在了解了纸板的硬度、颜色等特点后,会很容易进行创作。例如:纸板是由很多层压缩制成的,幼儿在尝试撕的动作时,惊奇地发现纸板里层有瓦楞纸的效果,他们兴奋极了,我准备一些彩色毛线,他们就能在这些圆形的纸板上穿出好看的线条和字母,还是大家的力量大啊。

2.“撕、揉、团”,提出造型要求。在“小小造型师”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的报纸通过撕、揉、团制作发型,以激发幼儿对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将纸进行重新塑造,变成类似直发、卷发、发髻等造型,并让幼儿直接在同伴的头上进行发型设计,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

三、在“趣”中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幼儿喜欢绘画,一定要提高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这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因此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装饰,特别是四周墙壁的装饰都应注意,画面内容一定要生动,色彩一定要鲜艳协调,具有童趣。活动区作品的美术角,应作为幼儿写写画画的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随时到那里作画。幼儿随时随地就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欣赏美,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一)举一反三的练习法,开拓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绘画最大的兴趣点并不是自己画得多么好,而是寻求与他人的与众不同,用孩子的话呈现:“我有……你没有……”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采取举一反三的练习法。如:在拓印活动中,以树叶形状为基础,任意添画各种小动物,运用各种线条、图形进行装饰。在激活幼儿想象力的同时,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能。

(二)整合多种绘画材料,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

一成不变的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感到整个过程索然无味。巧妙整合多种绘画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引领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教师教大班幼儿将黑色水墨、水粉颜料作为颜色主旋律,与蔬菜根茎作为绘画工具画法相融合,画出来的作品画面感良好,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幼儿的心灵世界,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感觉及综合艺术素养。

就这样,在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参与的人不仅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与快乐,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化生活,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美化。美在自然中绽放,美在心灵中绽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