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路径

时间:2024-05-14

■文/高小丽

整本书阅读的出现,是对当下快节奏生活及阅读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的匡正。

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篇章教学占据主导地位,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一、定好整本书阅读的基调

篇章教学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内容体系与教学经验,反映的是某个场景与瞬间,是局部生活的映射。整本书阅读展开的画卷更为宏大,是全景式、持续性的反映,是阅读的高层次展现。孙绍振先生说,不要夸大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的不同,本质上它们都在阅读规律的范畴之内,强调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融通,也便于一线教师将篇章阅读的教学经验转化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去。

二、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准备

带孩子们走进整本书阅读之前,我们应当为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

1.环境准备:为孩子创设适合读书的氛围,浓郁的读书氛围能让孩子不自知地沉浸到阅读世界里去。如班级图书角、读书感言区、家长参与亲子共读等多种方式,不仅在物质上创造条件,也在全员参与下营造出阅读的氛围。

2.读物准备: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读物。低龄段的学生还处在识字为主的阶段,阅读整本书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选取绘本作为过渡。图文并茂的绘本拥有丰富的图画,通过图画与简单叙述就可以了解绘本所叙述的故事内容,领会作品的主题,这有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其逻辑思维、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一)变文本内容为教学内容

文本是阅读及教学的根基,小学生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浩渺的书海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现阶段的孩子,就一本书而言,也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教学,因此,这就需要完成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

(二)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运用

1.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四种阅读策略:浏览与默读、跳读与朗读、猜测与推断、勾画与批注。

2.教师要用好三大导读策略,一是猜想与比对:让孩子看封面、扉页、标题等进行猜想,或是看插图猜人物,看不同版本比对阅读,都能让孩子不再满足文字表面,引发认知碰撞,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运作。

二是对话与展示:教学中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都能推进学生刨根问底,推动思维进一步提升。展示,则是将思维转化为言语,促进学生语言逻辑的发展。

三是统整与建构:建构整本书的框架,有利于教师选择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展开教学。如特级教师姜树华在教学《80天环游地球》一书时,仅用了三个“特别”,就完成了对这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一个特别的赌局、一个特别的误会、一个特别的意外。令人耳目一新,我想孩子们定然也印象深刻,姜树华又围绕“自信与自律”,展开了对主人公“领袖气质”“行动能力”“耐挫意志”等方面的建构,完整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形象。

四、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评价强调过程性及真实性,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力的挖掘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整本书阅读评价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生成,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而周期性分析评估更适合对孩子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价。

(一)表演剧场——表现式评价

班级设立“表演剧场”,以表演的形式,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的呈现,创造性地再现文本内容,学生们在场景的转换、语言的前后承接等琢磨思考时,对人物形象及作者写作时的意图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在表演时能发现文本中存在的悖论之处。

(二)精彩推荐——展示性评价

每个人都有迫切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展现出了迫切的分享和展示意愿,因此,我们要给他们展示和分享的机会,积极评价他们的阅读成效。

(三)辩论赛场——活动性评价

余党绪老师提出的“思辨阅读”就是提倡孩子们用批判性的思维来阅读,母题下的议题设计都存在一定的思辨性,让孩子们由议题展开,通过辩论的形式,到文本里寻找支撑自己论点的依据,让孩子们的思维达到更高的水平。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不拘一格,但其宗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阅读状况,激励学生的阅读意愿。

当孩子真正能够读懂整本书时,我相信他的语文素养已然前进了一大步,思维也已跃居到了更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