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4-05-14

■唐金平

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因此,教师教育学生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做好日常教育,同时家庭与学校配合,开展各种活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曾有教师开玩笑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邋遢的班主任,带不出勤快的学生;没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树立不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得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处处给学生带好头,起好模范作用。如要求学生每天要按时到校,教师就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要求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教师之间就不能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就必须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学生要爱读书学习,教师就得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远离手机,经常阅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要求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教师就必须穿着得体,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总之,凡事在要求别人做到之前,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样,在学生心目中才能服众,才能树立真正意义上的威信。

二、做好日常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多道理都还不明白,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日常教育。首先,如果你是班主任,每周一次的班会必不可少。笔者将每周五最后一节自习课作为班会课,先由分管班级纪律、安全、学习、卫生的班长汇报本周工作,如哪些学生表现较好,哪些学生做得还不够,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哪些困惑等,把这些问题都直言不讳地在班会课上提出来,然后全班学生一起商讨决定,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同时,对新的一周,从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文明礼貌等方方面面,给全班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等。其次,要多进教室,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有些班主任,总认为自己的学生听话,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必要天天讲,天天说,感觉讲得多了,学生厌烦。实际上,小学生不比中学生或大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还没有达到可控的阶段,说不定早上表现好的学生,下午就犯错了。因此,教师应该多进教室,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有犯错倾向的学生进行适时引导。最后,同样的问题要多讲、常讲。比如夏季来临,学校再三要求学生禁止下河游泳,但总有小部分学生利用周末或下午放学时间偷偷下河,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就得从学生自身的游泳技能、偷偷下河的危险等各方面不厌其烦地反复讲给学生听。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要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侧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如每年的端午节,组织学生在食堂包粽子、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要让学生知道端午的由来,并且了解诗人屈原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每年的中秋节,组织学校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举行作文竞赛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通过书信方式,寄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教育学生要从小孝敬父母,理解父母,关爱他人。再如,每年的春季或冬季举行全校性的师生运动会,让学生通过体育竞技,了解奥林匹克精神,锻炼体魄,强身健体,同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矩的好习惯,磨练学生的意志。

四、家校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因此,正确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指导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天从繁忙中挤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平日里与邻居友好相处,宽容待人,不乱发脾气,尽量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家长微信群、QQ群等,适时转发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正确做法等消息,从正面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