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利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4

■文/郝 霞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本文对如何运用民间故事这一载体去培养幼儿文学想象能力展开了讨论。

民间故事是一种从远古时代就开始流传的题材广泛而丰富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与无穷的幻想,彰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幼儿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力进行了利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民间故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探析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作品,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可否认的是,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精神与情感的结晶。

民间故事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幻想作为民间故事的显著特征会让人们常见的人、事、物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在幼儿面前表现出独特的幻想世界,会陶冶幼儿的性情,让幼儿享受成长的幸福与愉悦。

二、利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民间故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非同小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利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相关策略。

1.精选读物,启迪想象。教师应为幼儿园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精心选择不同的民间故事读物。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纯粹图画类的民间故事读本,如《民间童谣》《民间谜语》等读物;为大、中班幼儿选择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绘本,如《白蛇传》《和尚升天》《夸父逐日》等。教师为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推荐恰当的民间故事读物后,要引导幼儿自主或与同伴共同阅读民间故事读物,也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民间故事读物,并鼓励幼儿对所阅读的民间故事读物展开合理的想象。需强调的是,教师首先必须设法激发幼儿对民间故事读物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只有对民间故事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深入地阅读民间故事读物,并依据民间故事的内容、情节发展,展开合理的想象。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发展有限,对民间故事内容展开的想象即使是离奇古怪的,教师也应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切忌妄加指责,应鼓励幼儿“标新立异”,鼓励幼儿天马行空地想象,教师应为幼儿的想象插上鲜活的翅膀,让幼儿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2.联系生活,激发想象。为了培养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还原”民间故事的内容,视频播放民间故事让幼儿看,如播放《夸父逐日》《守株待兔》等民间故事,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验、感悟民间故事的内容,从而在生活的基础上对民间故事内容展开无限的想象,如想象“守株待兔新传”等。民间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和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显然,教师需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激发幼儿对民间故事的文学想象力。

3.重构情境,创造想象。人的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创造想象是高一级层次的想象,这样的创造性想象必须依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形象。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一般源于主要元素的重大改变或情境的重新构建,如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就可以让幼儿去重构相关情境,让幼儿通过重构的情境展开合理化的创造性的想象。想象的细胞植根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而情境的构建又离不开想象的储备。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学前幼儿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依据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学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究科学合理的策略、途径、方式、方法,去丰富学前幼儿的表象储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前幼儿的文学想象力。此外,学前幼儿的内心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学前幼儿的情感世界既纯真又美好,教师在引领、点拨、指导学前幼儿积累表象的同时又需要着力陶冶学前幼儿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学前儿童文学想象的活力。

结语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人类没有了想象,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的想象插上鲜活的翅膀,让幼儿在民间故事的自由王国里心情“飞”起来,思维“活”起来,从而迈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想象境界,收获人生的幸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