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文/孙磊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突破4000万。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在1000万人以上,但护工人员却远低于此数。与此同时,“照顾患者起居,洗脸擦背,处理大小便”,护工的工作又苦又累,对从业者的爱心和恒心都有较大的考验。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护工行业的发展、护工的培训等等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护工荒”是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影响入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硬伤”。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感叹:“养老护理员岂止是稀缺,简直是奇缺!”养老护理员招不到、留不下,困难在哪里?
据笔者了解,护工大致可以分为医院住院部里的护工,养老院、老年公寓、个人住所等医院以外的护工以及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工三类。总体来看,这三类护工群体的护理供应,远远少于需求量。近年来,很多医院的病患出现了“零陪护”现象,即亲属不在身边,需要雇护工陪护病患,同时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场上对护工需求日渐增多,在医院和养老院等场所一人护理多人的情况十分常见。
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分析,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7590万人,失能老人将达到599万~674万人,养老护工岗位则应达到657万~731万人。据此研究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工缺口在300万~500万人。新增老年护工的流失率为40%~50%。
“医院护工虽然也很短缺,但人手最为紧张的还在‘养老’上。”记者走访石家庄的养老院发现,十余名护工承担六七十名老人护理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且护工以四五十岁的农村进城务工妇女为主。她们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有些甚至是半文盲,即使参加培训,也拿不到国家要求的上岗资格证。
专家坦言,我国产生护工行业的主要原因是护士和病患家属对患者照顾的力量不足。至今,我国“床护比”新规迟迟没有更新,依旧停留在1978年,即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所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床护比”可以达到国家规定,部分三级医院"床护比"还会高于国家规定。调查发现在许多大型医院,虽然护士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但医院聘用护士成本较高,其聘用数量不会大幅度增长。同时,在1978年国家出台政策时期的护士工作内容及服务需求已经与现在情况有较大差距,如果按照过去的要求去安排护士工作,仅仅可以勉强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任务,却很难给予患者充足的生活照料。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已从早期护工“散兵游勇”的局面发展到如今成规模体系的护工公司,再到国家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尝试规范化管理护工行业,这个过程历经了约20年。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推广卫生行业护理员(护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见,相关部门始终在努力使该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市场化。现今的护工行业原本应步入正轨,但通过走访医院、护工公司,访谈护工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协会工作人员发现,护工行业现在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统一的护工准入标准,因此进入该行业门槛极低,护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人甚至“不识字”。北京属于我国护工行业发展较早和较快的城市,但据北京市护理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护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40%~50%左右。
同时护工行业的特点也对护工的爱心和恒心都有较大的考验。
从年龄结构上说,想要成为护理人员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即使有这个想法的人,在入行几年后也会很快离职,因为工作辛苦、社会认可度低、工资又少。
护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这个工作又脏又累,照顾患者起居,洗脸擦背,处理大小便,后来干的年头久了,我还学会了为患者吸痰、换药敷药、康复按摩等比较专业的护理工作。”一位老护工介绍,这份职业虽辛苦,但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护理一人一天大约在180元到300元之间,在一些城市月收入能到五六千。经常还会遇到一人护理两三个人的情况,每天的收入基本在600元以上,如果一个月坚持干上20多天,也是月入过万元。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长年做这份工作。
社会地位低、家人不支持,缺乏职业上升通道,成为护工行业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社会专家认为,政府在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大规模、高频率地对养老护工进行免费培训,能够使整个护工队伍呈现年轻化和稳定化。同时建议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同时,养老院与卫校签订分配协议,可多层面使护工群体更受社会关注,提高其社会地位及收入。
护工,不仅仅是体力付出,不是简单劳动,没有爱心做不了,没有耐心也做不了。
我们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白发浪潮”汹涌到来,一方面近年增加了许多养老机构,但这些养老机构普遍面临入住率低的困境。
护工是养老院里的核心人物。而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良,大部分养老院只能以最微薄的薪水招收没有文化、年龄较大找不到工作的农民甚至老人,很难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得养老这个“朝阳产业”呈现出“夕阳状况”。我们曾经在一家养老院看到,全院十几个护工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的现象。
养老,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不能当公司经营,就是国家的规定中,民营养老机构也是“民办非企”,不是企业。它的公益属性是天然的,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具有爱心特质的公益事业。
带有“义工”色彩的护工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护工都从义工中选拔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发。只有以爱的呼唤,配合合理的薪酬才能造就有爱心高素质的护工团队。“为国家分忧,替社会行孝,为老人谋福”,这应该成为养老从业者的职业理想。
护工应该成为未来社会最光彩的职业,他们应受到整个社会的褒奖、尊重与感恩,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在少子化老龄化的今天,机构养老,恐怕是大多数正在老去的一代人最终的选择。
如果有一天,护工成为热门职业,使更多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有爱心有文化的青年愿意选择这个职业,那必是所有人的福祉,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我们老龄化社会的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种“护工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幸福,家庭才能幸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