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张艳阳
她面前有三个竹篮,“两种桔子。”她从放篮子的长桌后面立起身,“这个篮里的甜一些。”她指指最左边的那个,“这两个的味道淡。”“甜的会有渣……”渣?应该是指桔子的筋絡不容易嚼碎吧。“淡的没渣。”“我们本地人喜欢淡的,爽口,4元钱一斤,甜的3元。”卖桔大姐的方言我听着吃力,连蒙带猜地明白:我最好先弄清桔子口味的差别,然后再按自己的喜好来买。
刚才望见坡上桔林碧绿,又见路边桔果鲜艳,想买几个尝尝,这下被问住了,虽然不是什么难题,大不了各买一些,但我感到她的热情里,不只是盼望我买她的桔子,更希望我了解她的桔子、懂得她的桔子。
“你尝尝吧,反正我自己种的,没关系。”她从篮子里各拿出一只塞给我,满面笑容好像绽放的菊花。我轻轻掰开桔皮,在她的注目中,细细品尝起一瓣瓣饱满的清润甘甜,也像她那样带着欣赏的目光,端详一枚枚桔子,如一盏盏小灯笼般明亮灿烂。
“你是怎么把它们区分开的?看起来都一样啊。”我抛出一个貌似可讨论的话题,果然她连声调都高起来:“不一样的哦!你看,这一种的毛孔多粗啊。”她指着桔子皮给我看,“这种桔皮毛孔细多了,你比比。”我应声凑近看那两个桔子,“这一个是刚才客人放错了。”她把那只“站错队伍”的桔子归位,“这是中熟品种,9月底采的,这是晚熟的,11月才收。这种越放越甜,这种越放越淡。到桔园就知道了,树的品种不一样咧……”途中买桔,上了一堂不错的课。
直行到城郊结合部,我们才找到一家饭店吃午饭,时间已经一点半,门外一桌客人在收拾残局、饮茶消食,门内不大的地方空无一人,柜台里走出矮壮结实的老板,说还在营业,于是我们点了墙上小白板上写的特色鱼头等菜品。
一个锅仔端上来,下面点着酒精炉,锅边贴着黄澄澄的玉米饼子,尝一口鲜美无比、烧得浓香的鱼头,加入精心烹制的牛筋、板肚、鸡爪,口感丰富、各具风味又互添光彩,颇见厨师功力。听到我们夸赞,老板走过来,说这是他20余年厨艺的结晶之一。当年在大酒店掌勺时,他自创了这个菜,很受食客欢迎,还被电视台采访过。我们请教菜的做法,大厨兼老板的他欣然应允,从备料选材到火候制作,侃侃而谈。
他的普通话比刚才那位卖桔大姐好很多,不过眼角眉梢透出的爱一样动人,那是辛勤的劳动者难以掩饰的自豪与欢愉。
(摘自《浦东时报》2017年1月16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