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养老机构近20年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4-05-14

田钦瑞 李桥兴

我国自21世纪开始探讨养老机构在解决养老问题、满足养老需求和提高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在“十四五”时期陆续出台与养老机构有关的多项政策,为了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这既加快了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分阶段地全面改善了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1]。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而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产业体系和运行管理模式,主要采用“政府+市场”和单一市场模式。例如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市场规范细则和统一行业标准来推动老年福利事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美国则选择大力发展养老地产,创建以房养老的养老社区模式[2]。现今,养老医疗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以形成智慧医养的新业态正成为发达国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未来方向[3]。目前,国内多数专家偏向于探讨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价与满意度分析[4-7]、供给需求[8-10]以及困境与对策[11-12]等,而较少探讨养老机构的服务内涵、热点主题、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等。为厘清我国养老机构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采用知识图谱等方法对养老机构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数据选自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期刊论文,并以CSSCI、北大核心、SCI来源期刊、CSCD和EI来源期刊作为数据来源,以“养老机构”作为题名或关键词,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CNKI数据库获得1 058篇文献,万方数据库1 460篇,维普数据库934篇,分别导出NoteExpress格式文件,再导入NoteExpress v3.6软件中,通过“标题”“作者”和“来源”3个字段剔除重复文献,并经人工筛选剔除成果介绍、作者空缺和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共获得有效文献1 742篇。文献资料获取与筛选过程的具体步骤见图1。

图1 文献资料获取与筛选过程

1.2 研究方法

为科学界定我国养老机构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主要采用3种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上述1 742篇文献按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其中聚类模块Q值和平均轮廓S值是评判知识图谱聚集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即当Q > 0.3时,聚类网络结构显著,而当S > 0.7时,聚类合理。二是基于普赖斯定律判定科研人数与科学文献数量,以及不同能力层次的科研人员之间的定量关系[13],主要包含2个内容:,其中Xmax为最高产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Y为核心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②若某领域的核心科学家所撰写的论文数目达到全部论文的50%,则核心科学家组成了该领域的高产作者群。三是文献阅读法,通过精读文献并从文献中了解与养老机构相关的内容信息和研究热点,分析总结我国养老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趋势。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统计

自21世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学界对养老机构问题的关注度呈增长趋势,并在近20年内(2001年—2021年)呈现2个重要节点,即2011年和2017年,见图2。本文以这2个节点将养老机构的研究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图2 我国养老机构研究年度发文趋势

首先,2001年—2011年为缓慢增长期,此时属于老龄化问题研究的初期阶段,年发文量较少;其次,2012年—2017年为高速增长期,此时年发文量从2011年的42篇提高到2017年的210篇,增长了5倍,此期间国家多部门陆续印发了养老机构建设及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文件,从而引起学界密切关注养老机构方面的问题;再次,2018年—2021年为衰减期,在此期间,国家颁布了多项养老机构的规范性政策,表明国家开始从宏观层面规范化解决养老机构行业的发展问题,即近几年养老机构行业的逐渐成熟,明确的规范形成可使需要探讨的不明之处减少,从而促使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2015年及以前的发文量,这表明学界对养老机构的关注度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2.2 研究机构与作者分布

2.2.1 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 V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获得674个节点和824条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03 6,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关系不紧密。基于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Xmax=36和普赖斯公式Y ≈ 0.749√Xmax得到Y ≈ 4.49,经统计有106名作者发表的论文量达到Y值而成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这些作者共刊发了843篇论文,仅占总体论文数量的48.39%,而未达到普赖斯定律的50%,说明养老机构领域的研究人员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高产作者群。养老机构研究发文最多的作者见表1,最高产作者为谢红,刊文36篇,并集中在2013年—2016年,其内容主要涉及“养老机构”“护理管理”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唐启群发文14篇,且集中在2019年—2021年,是作者知识图谱中唯一的“突现点”,即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增加发文数量,说明该作者是养老机构领域最前沿的作者之一;李放虽然发文量仅有12篇,但其中有10篇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从而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

表1 养老机构研究发文量排名靠前的作者

另外,发文数量相对较多且合作突出的4组作者群分别以谢红、喻秀丽、陈艳莉和唐启群为核心,且均为导师与学生的学缘关系,而徐桂华、张会君等作者虽然发文量高,但几乎没有与其他作者产生合作关系,所以在作者合作网络中未见其名,见图3。由此表明我国养老机构领域的作者间合作很少,并以学缘关系为主,而几乎没有跨区域合作等其他合作方式。

图3 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2.2.2 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统计养老机构领域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其中高等院校占绝大多数,并集中在与医药学相关的高校和高校的护理学院等,见表2。基于研究机构共现得到0条连线和457个节点,且网络密度也为0,表明研究机构未形成合作网络。基于普赖斯定律的推论计算养老机构研究的核心机构,由X = 27可得Y ≈ 3.89,经统计共有78个核心机构。其中,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共发文27篇,虽远高于其他研究机构,但均为谢红教授团队所发;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共发文18篇,此机构主要依托于多项重庆市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在养老服务建设和医疗疾病研究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发文16篇,且有4篇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表明此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最为突出。

表2 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排序

2.3 关键词的词频及中心性

通过关键词的频率、中心性、突现强度和聚类4个关键指数,可考察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影响力和重点导向[13-14]。本文采用CiteSpace V软件对样本文献中心性≥0.02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见图4,共形成了627个节点和1 322条连线,其网络结构聚类指数Q值= 0.609 5 > 0.3,网络同质指数S值=0.879 2 > 0.7,表明该知识图谱的网络结构合理并且聚集性显著,可代表当前养老机构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避免养老机构领域研究主题的重复,本文将语义相似程度过高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并统计了前20的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见表3。其中,中心性大于等于0.10的关键词共有8个,并且都紧密贴合了“养老机构”,同时还延伸出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影响因素”。从这8个关键词的出现年份来看,其时间都在2002年—2011年,即该领域的研究早期阶段,再加上这些关键词的频次高且中心性突出,说明这8个关键词概括了养老机构的基础研究领域;再从半衰期来看,这8个关键词都持续到了2019年,可判定这8个研究方向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表3 高频关键词统计

图4 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2.4 突现词分析

本文对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突现词检测,见图5,并获取“养老人口”“老年公寓”“养老院”“衰弱”和“医养结合”等10个突现词及其持续时间和强度。突现词分析是通过考察关键词的时间分布,从中探测出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突现词,进而分析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14]。结合前文的3阶段划分,可清晰发现近20年来我国养老机构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路径。

图5 近20年我国养老机构领域10个最强突现关键词

第一阶段(2001年—2011年)出现的突现词包括“老年人口”“老年公寓”“老人”和“机构养老”等。其中,“老年人口”的突变率最高,可推断自21世纪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一直受到学界的长期关注。但是,我国在这一时期内还未形成正规的养老机构,因而机构养老的形式还停留在老年公寓的层面,对养老机构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第二阶段(2012年—2017年)出现的突现词仅有“养老院”和“健康素养”两个突现词。其中,“健康素养”的突变强度最大且突现年份是2013年—2016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学界逐渐开始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老院的数目、医疗人员以及专业设备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同时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都迫切需要提升护理人员和医疗专业设施的数量[15]。

第三阶段(2018年—2021年)出现的突现词包括“衰弱”“医养结合”“综述”和“质性研究”等。“衰弱”表明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堪忧和老年人对医疗需求更为迫切,养老机构应针对存在认知衰弱的老年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9年突出强调了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改善措施。养老机构对“医”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医养结合”成为养老机构领域的新热点主题并引起各个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试行医养结合,由此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如今学界养老机构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最新研究多以质性研究的方法为主,对养老机构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和综述,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到结论和理论。

2.5 关键词的时间线分布

本文在关键词聚类基础上进一步使用Timeline View功能,得到养老机构领域的聚类时间域图谱,见图6。其横坐标是以3年为1个单位的时间节点,而纵坐标则是聚类后的关键词名称。本文根据图6获得养老机构研究的演化路径如下。

图6 养老机构研究的聚类时间域图谱

早期发展阶段(2001年—2011年):此时图谱中该阶段的整体文字密度较低且该领域发表的文献也寥寥无几,国家和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关注度不高。由于中国刚进入老龄化社会,其研究还停留在普及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和生活质量等概念上,各省份刚提出养老问题及介绍上海和厦门等发达城市养老问题的解决途径等。

中后期发展阶段(2012年—2021年):此时图谱中该阶段的文字密度明显增加且该领域的文献也大幅度增加,其研究的主题、范围、角度和深度都不断地丰富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向,如社会支持、供给侧、互助养老、养老服务、服务效率、护理人员培训、健康适能、医养结合和优化医疗配置等。由此可预测,今后有关养老机构服务的研究趋势很可能会朝着社会参与且大力支持以及“养”和“医”相辅而行的方向发展。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的研究现状

3.1.1 研究热点的主题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旨,其频率越大和中心性越高则越表明该关键词是热点主题。正如表3所示,近20年我国养老机构研究热点的主题梳理为3个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影响因素、失能老人、老龄化、社会支持、对策、抑郁和需求等。从这些关键词可以发现,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巨大挑战,同时失能老人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加,因而学界建议应当集中到养老机构中统一供养。另外,相当多的中国老年人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而抑郁症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是,社会的长期偏见和老年人对疾病认知水平的低下等因素使得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社会的关注[17],而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更是无法获得诊断和医治抑郁症的途径。因此,现实情况严重压抑了老年患者的真实精神需求,社会各界急需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老年人应对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护理、服务质量、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养老院等。由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老年人的学历和教育水平都将在未来有所提升,也将引起老年人对养老观和消费观的变化,因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选择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且高质量的养老院来度过晚年生活[18]。高质量的养老院能够提供日常的起居照顾、身体的养护安排和健康的管理检测等服务,而护理则是当前老年人最需要且最重视的服务,因而学界普遍建议政府的财政拨款应重点支持含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并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三,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模式。此类别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我国养老方法和养老模式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其中,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法,而近年来出现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则成为更符合现实需要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的“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19]。另外,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模式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表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将成为今后养老机构领域的最热点研究方向。

3.1.2 养老机构的演化特征分析

本研究显示,近20年养老机构研究呈现出3个方面的演化特点:其一是内容丰富化,即早期的养老机构服务主要是饮食起居和清洁卫生,而现在的养老机构不仅强调生活照顾还包括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等;其二是主体社会化,即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和公私合作模式(PPP)等已经应用于养老机构领域,表明我国养老机构已经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20];其三是方向专业化,即养老机构正朝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同时政府努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因而养老机构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康复护理和安宁康养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21-22]。

3.2 养老机构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服务业的不断更新与迅速发展,养老机构逐渐取代了家庭养老而成为更主要的养老模式。然而,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体系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亟待解决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养老机构忽视了老人在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并且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感。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大多集中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对护理过程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心理帮助和社会支持[23]。机构护理同时还面临着缺乏家庭亲情的问题,与家人分开的老年人来到养老机构必须适应机构中标准规范且寂寞的群体生活[24]。相比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养老机构里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更需要得到倾听和关注。因此,根据老人精神特点定期安排心理医生给予其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目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

第二,养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和养老机构缺乏资金与人力资源。养老机构主要分为社会机构与公立机构。社会养老机构主要面临缺乏政府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的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历年来都发布了大量引导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但其实际执行效果不佳,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扶持养老政策以宏观性和原则性的引导意见为主且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因而会影响政策本身的有效性;其次,由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牵涉到较多的相关部门,而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也缺乏有效的连接、必要的互动和及时调整等,导致这些政策甚至有时成为彼此执行的先决条件并对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消极影响[25]。民营机构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惩罚和财政补贴力度,而资金不足和资金投资回收期长是造成运营方面出现诸多窘态的重要原因[26];公立机构主要面临社会参与度低导致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专业人才的长期不足特别是护理人员的缺乏是阻碍养老机构发展的直接因素。护理专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男性护理员更是稀缺且私人护理机构缺乏专业性等都成为我国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27-28]。

第三,我国养老机构的功能分散且产业链不完整。当前我国老年人对全面、持续且适宜的医疗服务资源需求较为迫切[29],但因养老机构数量不多且服务结构单一等而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生活、娱乐、康复和护理等一系列的需求。多数养老机构的现存设备落后而无法提供老年人在护理和基础医疗方面的需求[30]。而老年人普遍高龄且部分残疾,养老机构也必须拥有相应的医护设备和护理人员[31]。但是,当前我国大多养老机构尚未解决不具备医护专业资质的问题,因而养老机构需要在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整体提升其医护设备和服务水平。

3.3 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

根据图5和图6的聚类结果以及养老机构的演化特点和困境,我们认为我国的养老机构需要朝着如下4个方向发展。一是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将更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城市化发展、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人口流动速率加快、家庭的规模和结构逐渐变化等,老年人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养老机构不仅要注重老年人的身体护理与康养,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二是养老机构的服务主体将注入更多的社会力量。随着养老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将会实行更多的领导职能,而社会力量将会成为具体事务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执行者。在养老机构服务中加入社会力量既能加快服务行业的运作效率又能提高其服务质量[32]。三是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多引进专业医护人员和高效医疗设备或直接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目前,我国正处于养老机构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并主要由政府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医养服务结合的专门机构。为改善老人过分依靠医院的现状,政府应当尽可能支持和鼓励老人住到具备相应康复训练与养护功能的养老机构中[33]。养老机构设施的更新迭代将有助于改变老人长时间住院状况和缓解传统养老机构的养、护、医、送4个功能相对分散的状况。显然,在现存的养老机构的传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医疗单位与护理机构联合建立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将有利于医疗与养老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分配利用。四是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将充分利用智能设施、人工智能应用和聘用专业人才,打造一种高效管理并完善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活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待在舒适环境中并利用智能设备以低成本实现对老年人的远程监控和健康服务,通过外部传感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数据结构平台的帮助而形成高效智能化一体式服务[34-35]。

3.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文献仅涉及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未纳入国外的文献;本研究内容仅对中国养老机构的研究情况进行概括,缺乏与国外养老机构的对比;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阅读法,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