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注老年期焦虑障碍,尽享阳光快乐晚年——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毛佩贤

时间:2024-05-14

◎文/王淑君 闫佳惠

焦虑是人们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应激时一种常见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焦虑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与现实事件明显不相称就属于异常焦虑(焦虑障碍)。焦虑障碍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躯体层面的痛苦感都比较强,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困扰。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特定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等。那么,老年期焦虑障碍发病有哪些早期征兆?老年期焦虑障碍相较年轻人有哪些特点?老年期焦虑障碍如何防治?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毛佩贤,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提高大众对老年期焦虑障碍的认识。

[专家简介]

毛佩贤,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认知心理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病学组委员,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 余篇;参编专业教材、指南、共识和专业科普书籍30 余部。曾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中国心理协会“第十届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等荣誉。编著的《21 世纪心理健康丛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奖”一等奖。

老年期焦虑障碍的发病现状如何

焦虑症状临床表现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前者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并伴有紧张不安;后者包括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安、小动作增多等)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忽冷忽热、便秘、尿频、肌肉紧张、颤抖、颜面潮红或苍白等。

毛主任提到,2019 年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是我国成年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类精神心理障碍,12 个月和终生患病率分别达到5.0%和7.6%。老年人群(65岁及以上)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7%,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特定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等。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如经济困难、罹患躯体疾病等)老年人群的焦虑情绪更加明显,比如新冠疫情期间,老年人群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增高1 倍,高达10.1%,分析原因可能与疫情导致的孤独感、担心感染、对疫情信息和基本保障(生活物资、防御措施、医疗条件等)的了解程度以及基础疾病等有关。

老年期焦虑障碍有哪些特点

相对而言,老年人群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比较常见。前者是对诸多事件或活动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担心,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后者是指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一种突然汹涌而来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如心悸、气短、濒死感等),在几分钟内到达顶峰,每次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毛主任介绍说,不同于年轻人,老年期焦虑障碍和一般躯体疾病症状经常重叠,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一般无法准确地识别焦虑症状,抑郁和焦虑共病较高;睡眠障碍更突出;社会功能损伤更严重;寻求安慰的行为更少,或更明显;病程更迁延;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家庭人员的安全,而年轻患者更担心未来和自身发展。

老年期焦虑障碍应该关注3 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焦虑障碍与躯体疾病的共病问题。老年期常见的一些慢性躯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障碍,患病率在13%~46%。老年痴呆(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患病率在17%~52%。焦虑症状的存在可升高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同时,焦虑障碍已被证明会比抑郁障碍带来更大的心脏病风险。此外,由于惊恐发作时的躯体症状与心脏病非常相近,因此惊恐障碍更容易被误诊。其二,某些药物的服用或物质滥用所致的焦虑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格外突出。一些药物的服用和物质的滥用或戒断可能会产生焦虑症状,比如酒精、镇静安眠药、抗胆碱能药、β 受体阻滞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巴比妥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尼古丁、毒品等。其三,跌倒恐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焦虑症状之一。尤其是曾经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跌倒恐惧的患病率在20.8%~85.0%,焦虑过度、衰弱、高龄、女性、头晕、自评健康状况差和罹患抑郁障碍是发生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

老年期焦虑障碍发病的早期特征

毛主任强调,焦虑障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障碍,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类似,老年人在病前可能遭遇过负性诱发事件,既往的不幸经历或创伤性事件,在一定的诱因下,通过置换、投射和逃避等防御机制表现出焦虑。如患有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一旦病情加重就像扣动“扳机”诱发紧张、焦虑不安。再比如,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内容和节奏发生很大变化,人际关系变得狭窄,“落差”大,这时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渐渐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在家庭关系中,不再主宰家庭事务,老年人被当成“家庭保姆”或处于“空巢”状态等,以及性格特质如焦虑、敏感性性格、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等,均会增加焦虑症的发生。

确诊老年期焦虑障碍后如何治疗

毛主任建议,当被诊断为焦虑症后,建议寻求专业人员如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焦虑症的治疗涉及心理治疗(谈话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提倡全程治疗策略,即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以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的目的。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两大类。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可使4/5 的焦虑障碍患者病情缓解,因此老年患者应打消对药物治疗的顾虑。尤其是中重度焦虑患者,由于焦虑障碍个体的神经功能、神经递质水平、内分泌状况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焦虑症是有生物学基础的,这些生理改变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有效的调节。如果对这些改变置之不理,相当于治疗是纸上谈兵,是脱离科学的。当然,老年人用药需要考虑机体老化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应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做到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

鉴于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可采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内观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手段治疗患者,通过使患者理解消极认知与负性情绪、继发反应间的关系,矫正患者的歪曲认知,达到消除或减少焦虑症状、调动其积极主动性的目的。轻度焦虑一般可以通过心理减压、积极的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尝试改善。

如何减缓焦虑情绪,预防老年期焦虑障碍

毛主任指出,心理因素对于人的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老年朋友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心理健康。因此,有专家建议凡是年龄超过65 岁的老年人,都要定期进行心理随访或随诊。研究认为,心理的灵活性(韧性)、积极情绪和应对、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支持、明确的生活意义和目标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和预防老年期焦虑障碍发生。

当处于持续压力和较大精神刺激的环境下,要学会自我减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自我放松练习,如多练习和进行腹式呼吸等,也可选择听舒缓宁静的音乐、练习绘画等方式调节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多进行健康娱乐活动或集体活动,如合唱、户外运动、郊外健步走、度假、旅游等。

毛主任建议老年人平素应当增强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的互动。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多与配偶和朋友进行深入交流,欣赏对方优点,积极反馈对方的付出,多给予赞美,多主动安慰、鼓励,增强交流沟通。同时,增加对家人以及朋友的信任,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人际交往中,避免过于坚持己见。根据自身健康条件规律运动,研究结果发现,若老年人每天都能在早晨或下午坚持1个小时左右的适度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做瑜伽或健身操等,期间尽情宣泄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外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紧张,有利于缓解和控制焦虑症状。此外,生活起居有规律,多培养兴趣爱好,能给人带来创作的喜悦、激发创作潜能、提高鉴赏力,还可让人忘却烦恼、获得乐趣、舒缓不良情绪,也是一种有效预防焦虑的方法。

毛主任最后指出,对焦虑障碍的治疗要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过于敏感和担心,从思想上要主动积极参与治疗,严格遵守医嘱和治疗计划,规律用药,及时复诊,接受用药指导和心理辅导。同时,家庭成员要多关注、多理解、多照顾和多陪伴患病老人,如常常以良好的共情态度倾听,给予患者恰当的鼓励、理解等积极回应,也能够化解老年人的焦虑情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