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朱自强
我在为彼得·史比尔的无字图画书《下雨天》写书评时,引用过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的一段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让他们的耳朵习惯于俄罗斯语言的和谐音响,让他们的心灵充满美感;让诗歌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径直通过他们的心灵来打动他们……”我认为,《下雨天》不是用“头脑”(理性)来阅读的书,而是用身体来“阅读”的书。
听与看形成的阅读“二重唱”
后来,我讀到彼得·史比尔的《狐狸夜游记》,又想起了上述的评论,因为,我感到这本书同样是要调动视听觉,用身体“阅读”的一本书。这本图画书讲述的是一只聪明的狐狸为家人寻找晚餐的故事。
从我所读到的彼得·史比尔的几本图画书来看,在选取体裁方面,他是一个具有独到眼光的人。《狐狸夜游记》的文字是一首歌谣。虽然诗歌体裁的图画书并不多见,但是,讲究语言韵律和节奏感的图画书却为数不少。图画书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日本著名绘本大师松居直深谙此理,他多次、反复地强调:“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精辟地指出,图画书阅读的最佳形式,是孩子用耳朵听着大人读出的文字语言,同时用眼睛看着具有叙事性的绘画,这样,耳朵听到的语言,会不断地使绘画活动起来,这时,真正的图画书体验就诞生了。松居直在《绘本之力》中说道:“这种体验实际上触及了绘本的本质。”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吟唱的歌谣语言,其实比散文语言更容易被吸收和同化。《狐狸夜游记》正是这样一本吟唱歌谣语言的书。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丘科夫斯基在《从2~5岁》一书中,把2岁到5岁称为“诗的阶段”:“教育者应该利用好年幼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这一‘诗的阶段。不要忘记,在这个阶段,诗歌作用于儿童的思考和感情,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的手段。不用赘言,诗歌能帮助孩子感知周围的世界,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形成。”《狐狸夜游记》这首歌谣采用童话的手法,讲述富于动感的故事。这些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语言,驱动着儿童读者的思绪,从而使画面生动地活动了起来。
彩色与黑白形成的画面“二重唱”
图画书是一种美术。优秀的图画书作家,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画风。彼得·史比尔选择了笔触繁复的画风。他用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水彩画法,把人物及周边的事物、场景都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出来,用以营造写实感,获得了上佳效果。
优秀的图画书还是一种美术设计。在《狐狸夜游记》里,就有着彼得·史比尔匠心独运的美术设计。比如,他让黑白、彩色画面交替出现,增加了绘画叙事的节奏感。他画彩色画面是用跨页表现,而画黑白画面多是单页表现(只有两幅是将跨页分为上下两格),这也使绘画叙事更具有节奏感。更为重要的是,他画出的彩色和黑白绘画,是对应着每段歌谣中反复的两行诗句,这就有如音乐中两个声部的二重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视觉上的“重唱”效果,也使绘画和具有音乐性的歌谣搭配得更为和谐。可以说,这是十分罕见的独特创意。
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交替出现这一设计,是否还隐藏着别的玄机?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这首歌谣的每一段都有两句是反复出现的,即使把反复的一个省略掉,意思还是完整的。于是,我尝试只读彩色画面,结果惊奇地发现,不论文字还是画面都是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也就是说,彩色和黑白的绘画叙事,既有机地融为一体,又是各自独立的存在。这是否是彼得·史比尔的精心设计和奇思妙想呢?在此,我大胆提出一个私家读法,这本书可以一书三用:读成一本彩色和黑白合成的图画书;读成一本彩色的图画书;读成一本黑白的图画书。而彩色书和黑白书两者,正是一种“重唱”关系。我相信,《狐狸夜游记》是可以这样来读的,至少这样读,给我带来了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图画书本来就应该是最具有可能性的艺术形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