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袁坚
读古诗,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美好的意境和惊喜,还能为孩子讲故事提供框架。借助这个框架,孩子可以展开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故事。
上一期,我介绍了如何向诗人学习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真正地亲近古诗,找到与自己真实生活的关联。今天,我再分享一个与古诗亲近的好玩儿的方法:借助古詩,带孩子创作、讲述自己的故事。具体怎么做呢?我来举几个例子。
读《游园不值》,感受美好的意境与惊喜
说到讲故事,大家知道讲故事的关键点是什么吗?答案是情节。情节当中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呢?是要有转折、有变化。如果讲故事只是平铺直叙的话,很容易变成流水账,古诗就没有意思了。那么,怎样才能在故事里添加转折与变化呢?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读一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可以画一张流程图,整理诗人所写的这个故事。
仿照情节,选择主人公
首先,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到它要讲的事情:去拜访朋友,但是朋友不在家。这里包含着故事的开头——诗人去拜访朋友,以及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发现朋友不在家。如今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常发生了,因为我们有了电话和网络,去朋友家之前会提前约好,不容易出现扑空的情况,或者即便扑空,也可以马上联系,不至于完全白跑一趟。但在古时候,没有这些便捷的通信方式,人们要去拜访朋友,通常就是像诗人这样,直接登门,那么就有可能遇到朋友碰巧不在家的情况。这一点,我们要跟孩子解释清楚。
那么,在自己创作故事的时候,能不能说去拜访朋友,但朋友不在家呢?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注意限制条件,比如可以选2个小动物作为主人公,小动物大概是没有现代通信方式的吧,它们或许经常在森林里互相串门,这样故事就有可能发生了。
认真观察,做好细节的转换
在这里,还有2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诗人写到了他走过的路是什么样的——铺满青苔,走过去以后会留下脚印。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当孩子把故事背景设置在森林里,青苔和脚印的细节仍然可以用。再比如把故事设置在下雪天,那么就可以顺势改成雪地和脚印。
第二,诗人写到了他是如何发现朋友不在家的——他去敲门,轻轻地敲啊敲,一直没有人来应门。这不就是说朋友不在嘛!这个细节,在孩子自己创作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用?
设置转折,创造独特的意外惊喜
前面我说到,讲故事最重要的是情节,而在把握好情节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尝试去加入一些有趣的细节,让故事变得生动起来。朋友不在家,诗人会怎样?扑空了,应该会有点失望吧?接下来,故事出现了第二个转折:他看到一枝红杏从墙头攀出来,由此感受到墙后面的院子里应该已经春意盎然了。欣赏到这样的花儿,感受到这样的春意,对诗人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
那么,在孩子自己编故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去设想这个意外的惊喜会是什么。这次就不能直接用诗人写到的内容了。第一,因为看到“红杏出墙”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情节,最有趣、最能带来惊喜的就是它,直接用现成的就没有意外和惊喜了。第二,不同的人物和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惊喜,这部分就留给小朋友自己去想象吧。
绘制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情节、细节(除了诗中写到的细节,小朋友还可以再补充更多其他的细节)都想好了之后,让孩子把自己的构想填入流程图。然后,就可以请他对照着流程图,来讲讲这个故事了。
从《竹里馆》出发,进入幻想世界
古诗不仅仅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意境,还能为我们提供展开想象、创作故事的框架结构。我们再来看一首古诗,王维的《竹里馆》。在这首诗所提供的框架中,孩子可以展开更多的想象。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可以为小朋友提供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构造幻想故事的框架。我们先画一张流程图,来展示这个框架,这是孩子进行想象的基础。这个故事可以被分为3个部分:
确定在竹林中畅游的主人公
首、尾两个部分是现实世界,都是主人公独自一人。在诗中,主人公就是诗人。在开头的部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片竹林,“独坐幽篁里”的意思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坐在竹林里。我们在构造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继续把诗人王维当作主人公,也可以让孩子替换成自己,也很有意思,是不是?
选择随身携带的乐器
诗人在那里做什么呢?“弹琴复长啸”,这里的“弹琴”是指弹古琴,长啸是指发出悠长的、清脆的声音,类似于唱歌,但既没有歌词,也没有固定的曲调。在孩子自己构造故事的时候,乐器是可以替换的,但要注意,既然是在竹林里,乐器是能随身携带的。可以让孩子先做头脑风暴,列出所有能想到的、可以随身携带的乐器,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都可以,比如笛子、小提琴、吉他、尤克里里,并从中选择一种。至于长啸,可以改成唱歌,让孩子列出喜欢的歌,先多列一些,再从中做出选择。这样我们就设定好这个故事的开头部分了。
构造想象世界,让不同的人物缤纷登场
故事的中间部分,主人公就要在音乐声中进入想象世界了。孩子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童话、卡通片、电影等里面的人物加进来,还可以把多个不同故事里的人物凑到一起!首先,让这些人物依次进入竹林,想一想他们会以什么方式出现。比如孙悟空或许是翻着筋斗云来的;哈利·波特或许是骑着扫帚来的,也可能是幻影移形而来;或许还有拇指姑娘,坐在一片小叶子上,顺着溪流漂了过来……把故事里这些人物的特点呈现出来。
碰撞出好玩的故事
接着,再想一想当这些人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呢?可以让孩子回忆原故事里最有趣的那些情节,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融合到这个新创作的故事当中。在构想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竹林这个环境,想一想各种情节怎么跟竹林、竹子建立关联。孩子可以一边想象,一边把中间部分的故事情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到流程图里。
送别友人,独享月光
那么,这个故事要如何收尾呢?最后,所有这些幻想人物又一个个地离开了竹林(可以让孩子再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离开的),只留下主人公一个人。这时月光洒落下来,照在主人公的身上—明月来相照,又回到了王维的《竹里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