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文|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 编辑|覃静
缺和补的纠结
文|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 编辑|覃静
缺钙、缺锌、缺铁……家长之间交流,都会谈到这些话题,宝宝真的缺那么多东西吗?真的需要补那么多营养素吗?
宝宝不爱吃饭、睡觉不安稳、长得瘦、头发细又黄、出汗多、磨牙、指甲有小白斑、爱哭闹……碰到这些问题时,不少焦急的妈妈会将它们归咎于宝宝缺营养素了,特别是缺钙、缺铁、缺锌。于是,带着宝宝上医院去测微量元素,要求医生开各种补充剂。
宝宝的这些小问题真的是缺钙、缺铁、缺锌引起的吗?其实未必,除少部分宝宝存在营养不足或缺乏的问题外,对于大多数生长正常的宝宝来说,这不过是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生理现象。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看待矿物元素,又该怎样甄别宝宝是否缺乏,从而合理补充呢?
家长之所以特别关注宝宝是否缺乏各种矿物元素,是因为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在宝宝体内的含量虽然少,它们却与宝宝的健康密切相关。
钙对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很重要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缺乏会明显影响人体的骨骼健康,宝宝钙缺乏时,首先动用骨骼中的钙来保持血液中的钙离子水平,会导致宝宝发生佝偻病。此外,钙还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等,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相关,甚至与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缺铁会影响智力和体能
人体内的铁大多存在于血液系统中,用于合成血红蛋白,参与红细胞的生成,是人体内氧运送和组织呼吸所必不可少的。另有一部分铁在人体内用于合成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宝宝铁缺乏时,肌肉组织供氧不足,肌肉会收缩无力。宝宝如果缺铁,人体会先动员肝脏中的储存铁,随后减少肌红蛋白的合成,然后才是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最后会导致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
此外,铁缺乏还会影响宝宝各组织器官氧气的供给,导致宝宝易疲倦、体能不足、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另外,大脑中还有多种含铁酶和铁依赖酶,如单胺氧化酶等,铁缺乏时这些酶的活力也会下降,从而影响大脑内儿茶酚胺代谢、神经递质合成等,造成脑功能异常,尤其会对宝宝的脑发育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部分是不可逆的,即使在缺铁后能补足铁,宝宝的大脑还是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缺锌会影响生长
锌在宝宝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参与宝宝体内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所有新生组织的生成都需要锌的参与。因此,锌缺乏时人体新陈代谢受阻,会致使宝宝生长缓慢,免疫系统等代谢旺盛的组织系统更易受影响。
由于钙、铁、锌等不同矿物元素在人体内有不同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尽量维持着体内钙、铁、锌的平衡,尤其是血液、组织液中的水平。但如果宝宝缺乏量过多,一定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抽血、头发、指甲检测都没有意义
通过化验检测来判断宝宝是否有营养素缺乏,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微量元素检测却不能真正判断宝宝有否微量元素缺乏。事实上,这些检测只是在对人群监测,也就是在流行病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判断某一地区或某一类人群中是否存在矿物元素缺乏或过量时,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而针对每个特定的宝宝,检测血液中的钙、铁、锌含量无法敏感、准确地反映其在人体内的水平,也就无从判断宝宝是否存在矿物元素缺乏或过量。检测头发、指甲中的微量元素更是与宝宝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科学检测有方法
当下流行的检测血液微量元素对判断宝宝是否存在矿物元素缺乏毫无意义,那怎样的判断才是科学可行的呢?而且当宝宝处于钙、铁、锌等矿物元素缺乏初期时,可以没有任何异常表现,或者只是各种非特异的表现,而当有明确的矿物元素缺乏的表现和症状时,就已经进入了严重阶段。因此,也确实需要借助一些检查更早地发现异常。目前虽然无法通过血液检测来敏感、准确地判断人体矿物元素缺乏,但仍有一些比较可靠的方法可以大致判断人体钙、铁、锌的营养状况。
●缺钙检查利用超声技术检测的骨强度可间接判断宝宝骨骼的钙含量。
●缺铁检查判断宝宝是否铁缺乏时,可通过检测血红蛋白进行。具体方法是,先检测宝宝的血红蛋白,发现血红蛋白下降,也就是贫血后,再进一步通过补充铁剂的试验性治疗,即先补充铁剂,然后看补充效果,以确认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果给宝宝补充铁剂4周以后,血红蛋白有明显上升,则可确认有铁缺乏表现,可继续补充铁剂,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如果给宝宝补充铁剂后,血红蛋白没有上升,则可基本排除宝宝铁缺乏,需要寻找其他造成宝宝贫血的原因。或者在发现宝宝贫血后,检测宝宝的血清铁蛋白等其他反映铁营养状况的指标来进行铁缺乏的确认。因为贫血并不等于就是缺铁,如果宝宝没有贫血表现,就不必对宝宝是否铁缺乏忧心忡忡。
●缺锌检查血清锌的检测对判断宝宝锌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临床对锌缺乏的诊断更多的还是采用试验性治疗,即怀疑宝宝有锌缺乏时,可以先补充锌剂,如果在补充锌剂1~2周后,以前疑似缺锌的症状好转或消失,则明确有锌缺乏,如果补充锌剂后症状没有任何变化,则可排除宝宝锌缺乏。
由于人体的矿物元素都来自食物,通过对膳食矿物元素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较,也可以大致判断宝宝矿物元素的摄入量是否足够,是否有矿物元素缺乏或过量的风险,并且还能从源头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当发现宝宝膳食摄入量不足时,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纠正。
想精准地判断人体内矿物元素的需要量,只有借助同位素技术。通过同位素的跟踪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人体内钙、铁、锌等矿物元素的代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实验室能实施这类研究。但通过这些同位素研究以及其他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医生们对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代谢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依据这些数据,对人体矿物元素的需要量给出了比较可靠的推荐。通过这些数值,家长可大致了解宝宝所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了解关键数值
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等。
●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也就是能达到这一数值就能满足50%个体的需要。
●推荐摄入量(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也就是能达到这一数值几乎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要。
另外,由于对部分营养素的研究不足,或者部分年龄段人群研究困难,只能以适宜摄入量(AI)替代推荐摄入量,其准确性逊于推荐摄入量,但两者的意义类似。
家中必备:矿物元素摄入量表
一般膳食中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80%以上,该种营养素缺乏的风险就很小。对于宝宝来说,究竟需要多少矿物元素呢?家长可依据下面0~6岁儿童部分矿物元素的参考摄入量表加以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0~6岁儿童部分矿物元素的参考摄入量
人体常规摄入矿物元素的方式应来自日常的膳食,只要膳食搭配合理,宝宝完全能够从日常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并且宝宝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矿物元素也是更为安全的方法。只是,想让宝宝从日常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铁、锌元素,在给宝宝烹调美食时,不仅食物要多样化,还应注意合理搭配。
借食物巧补钙
对于钙来说,最好的饮食来源就是奶类。母乳含钙丰富,即使妈妈自身有一定钙缺乏时,母乳中的钙仍能保持正常水平,而且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合适,吸收率可以达到50%,这是任何其他食物或补充剂所无法达到的。婴儿配方奶考虑到钙吸收的损失,钙含量高于母乳。因此对于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小宝宝真的不需要担心缺钙。
对于添加辅食的宝宝,继续保证每天500毫升的奶量,已经可以为宝宝提供所需钙量的大部分了,再注意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类、西蓝花、虾皮等,就能保证钙的供给。鲜牛奶、酸奶的含钙量更高于普通婴儿配方奶,100毫升鲜牛奶的含钙量可达到100毫克。终身保持喝奶习惯,钙的摄入量就能得到保证。当然,除了喝奶,别忘了补充维生素D,因为人体维生素D水平决定着钙的吸收。
借食物巧补铁、锌
含铁和锌最多的食物无疑就是动物肝脏,刚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建议每周吃2~3次肝脏。牛肉、猪肉中的铁、锌含量也很丰富,而且容易吸收,还有鸡蛋(特别是蛋黄)、鸡鸭血等。宝宝每天吃一定量的肉类,大约15~75 克,就能基本保证铁和锌的摄入。此外,菠菜等绿叶蔬菜的含铁量也较高,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橙子等新鲜水果也因为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特别提醒:
针对补充矿物元素来说,家长要清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宝宝对矿物元素的需要是长期的,预防矿物元素缺乏远比治疗矿物元素缺乏重要。因此,保证宝宝膳食中矿物元素足量摄入才是关键,从健康饮食中获得矿物元素,而不是依靠补充剂。
不要轻易药补
虽然矿物元素缺乏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但当宝宝不缺少这些营养素时,补充不仅是多余的,而且还可能是有害的。所以,家长不可想当然地依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给宝宝补充钙、铁、锌等矿物元素。
盲目给宝宝补充钙、铁、锌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影响食欲,导致宝宝厌食。其次是容易导致宝宝大便干硬。此外,虽然过量钙补充造成肾结石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往往会影响肠道内铁和锌吸收。不缺铁的宝宝补充铁剂对其体重增长不利,并可能影响肠道益生菌生长。因此,补充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必须要有明确的缺乏证据,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并且在补充后及时进行复查,观察补充效果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补充足量后切记及时停止补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