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采写┃张安妮 编辑┃吴颖
保冬妮:一切创作只是为了孩子
采写┃张安妮 编辑┃吴颖
如果说父母在给孩子遴选绘本时最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全心全意为孩子而创作,那么去了解绘本创作人在创作时的动机、过程以及付出的诸多心思,就可以帮你在浩瀚书海中迅速找到那些真的蕴含有一颗爱孩子之心的绘本。
从5岁开始,父亲就要求保冬妮每天完成一篇毛笔书写的红模字,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上小学后,保冬妮的书包里每天会装个小布袋——专门装墨汁用。那时候书包都是布做的,容易被墨汁染色,很多家长就特意再给孩子缝个布口袋装墨汁。但是墨汁还是会洇出来,在布袋甚至书包上形成一片一片的墨花,水墨的感觉就那样一直留在了保冬妮的心里。
“当初做《水墨视觉启蒙绘本》的时候,没人懂我,觉得我这个想法太奇怪了!但我觉得如果能把小婴儿的心理发展与中国水墨的交融感结合起来,肯定是一种完美的尝试。水墨图案应该比那种黑白图更能刺激宝宝的视觉发展,让婴儿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延展,肯定会受宝宝的欢迎,喜欢盯着它们看。”保冬妮说。
事实证明正是那样。
对于年龄再大一些的孩子,保冬妮又为他们设计创作了水墨绘本的延续性作品——《水墨汉字》。这次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保冬妮一次去逛琉璃厂的经历。那天,她走进店铺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5岁的孩子在指着画上的甲骨文问身边的爸爸:“那三个三角形是山字吗?”那个爸爸很有意思,他用了似是而非的一句话来回答孩子:“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孩子继续问:“这个小人儿是什么意思?他旁边跪着的是谁?”爸爸继续回答:“小人儿就是孩子,旁边的就是妈妈。这是一个‘好’字,有孩子的妈妈就是好!‘好’字很简单,你有妈妈就是好;妈妈有你,她也好!”
透明的歌
游进蓝色的月光里,
给你唱透明的歌。
鸣响的音域里,
你听到了什么?
“蝈蝈蝈”“蝈蝈蝈”……
孩子,
你的笑容注满了夏日的快乐可我知道,
季节已经慢慢走过,
只有透明的歌还在挽留落幕的
孩子对远古文字天然的好奇感以及爸爸的两次回答,触动了保冬妮的心弦。她在一边站了很久,不由自主地想到古汉字的源头是书画同源,象形文字大部分是画出来的。山,的确就是三个山头的样子,日,就是头顶的太阳。保冬妮说:“中国汉字里的学问太多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不仅是在讲汉字起源的来龙去脉,还表达了汉字与中国人的价值观之间那种非常直接的联系。比如甲骨文的‘立’字,是指一个人站在地平线上,双臂双腿保持平衡,才立得住。身子歪了,就立不住了。所以写这个字的时候横平竖直才好看,也传递着价值观:做人,不要歪门邪道,才能立得住。”所以,保冬妮认为,如果能让孩子真正理解了汉字,不仅是为了识字,更是在传递中国人独有的智慧及价值观。
保冬妮做图画书都是独立策划,她喜欢在图画书里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脉络。写好文本后,保冬妮会按照自己对作品的定位去找画家。她是自己图画书的导演,设定好用水墨、水彩、彩铅还是丙烯,或是用混合技法。一般来讲,保冬妮会先了解画家的偏好、艺术水准以及性格特点,然后把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作品拿给不同的画家。一起商议草图,定线稿,一直要切磋到初步上色后,才由画家来最终完成绘制工作。保冬妮说她还是会给画家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唯一的要求是:这个作品是为孩子创作的,必须有审美内涵!
从保冬妮作品的唯美意境就可猜出,她对画家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比如“水墨汉字绘本”系列中每一张画的上色稿,几乎都要重复十几遍后才能最后通过。幸好这套绘本的画者朱莹是一个性情温婉的女孩,也是保冬妮的好朋友。按保冬妮的话说就是:“我从未看她焦躁过,无论怎么修改,她都可以拿出几套方案,总有一套方案能最终通过。”这些苛刻的磨砺,只是为了让图文有精致的结合,给孩子更好的视觉体验。
受访者简介
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资深编审。她的创作涉及童话、图画书、儿童诗、儿歌、散文、儿童小说。截至2016年,她策划出版了200多部童书和图画书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奖、童书桂冠最美的书等诸多奖项。作品输出台湾地区及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众多国家,深受国际好评。
保冬妮认为,《水墨汉字绘本》的重点不是看和读,而是看完、读完之后的“玩”。她曾到不少幼儿园和小学中去和孩子们分享过这套作品,每次都会带上毛笔和墨汁,和孩子一起画汉字、玩汉字,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因为她认为孩子是在感知中认识世界的。保冬妮说:“我小时候玩水墨、玩汉字,到现在才会给孩子做出一套水墨绘本的书,这就是小时候留下的念想儿。也希望小读者们把对水墨、汉字的真实感受留在记忆里,而不是只读了几本书。”她也建议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套绘本时,准备好笔墨纸砚,一起和孩子玩起来。亲子阅读改变的其实是家庭文化。所以,不仅孩子从中成长,父母也应该获得愉悦和放松。保冬妮建议那些可能不怎么了解汉字和水墨的“80后”父母,正好趁这个亲子阅读的机会,补上这一课。
她诚恳地提示父母:“亲子阅读不是学习和教育的环节,而是对孩子心灵的哺乳。对孩子来说,他更在意和父母身体相依偎的感觉,借由阅读来表达亲情和建立安全感。一旦父母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去给孩子阅读,孩子就会承受阅读的压力,会知道你在给他‘上课’,于是就会逃避和反抗。甚至觉得阅读很可怕,再也不愿靠近阅读了。”
做中国原创绘本很辛苦,需要胆识,更需要付出。绘本创作者在创作周期内甚至没有生病的权利,没有休息的可能。保冬妮能在中国原创绘本领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也是因为她从小在海军大院长大,早已形成和军人一样的作息规律,几十年一如既往地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她也很会管理自己的规划,先安排好五年的规划和周期。每一次做新绘本,其实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创作过程,基本要磨三四年才出品一套书。现在出品的绘本实际是三四年前的工作计划,而现在计划中的作品也可能几年后才会面世。
国外的绘本领域有千千万万个阅读推广人,而中国图画书只能靠作家和出版社自己来讲述。但是保冬妮认为,这是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必经阶段,有好作品,确实也需要作者身体力行地去推广,让大家了解。书海茫茫,作品的品质和作者本人的魅力变得同等重要。所以她也建议年轻的绘本人,要踏实地向生活学习。意识到为孩子创作绘本,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手作过程,不能贪图太多的功利。越简单的人越能做出好作品。
保冬妮说,其实图画书的创作并不像它的形式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人生积累的过程。有技术不见得有艺术,能出版不见得能再版;一张张画画得好,不见得一整本书好;一个故事写得好,不见得每个故事都能写好。保冬妮自己也仍然在不断地充电、学习中。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对绘本创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是她创作的永恒动力。
特别推荐
《幸运的米拉》
安全系列绘本
这是保冬妮用了10年时间创作的一套别样风格的绘本作品。如果追溯到更早的话,是她女儿才2岁、面临很多安全问题的时候,她就有的念头。
从开始先做文案,然后去收集数据和儿童安全案例,做故事的架构,在妈妈群体里征集她们最需要的主题,到最终列出了五大板块的中国儿童安全问题:家居、户外、意外、行为和心理,耗费了保冬妮的大量心思。最终系列里为每个板块设置了10册绘本,集中、系统地体现了2~8岁中国儿童的安全问题。语言浅显,但耐人寻味。这50册绘本全部用水彩手绘,画家陈波耗时4年。设计师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修图、排版。保冬妮希望这套书不仅能为孩子找到安全的榜样,更能够促使他们清醒地知道要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
相对于国内外很多儿童安全教材和一些口头灌输式教育的方式,绘本的优势就是能让孩子有很好的带入感,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安全缺失。
安全教育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国外经验不适合被照搬来给中国孩子用。只有中国人为自己孩子编写的安全绘本,才能提供有效的策略。中国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参与了这套书的审读,并撰写了平安童谣,在专业性上有很好的保证。
曾在全国妇联做家庭、育儿类绘本期刊主编,以及有着15年以上儿童心理咨询工作经历的保冬妮,接触过大量涉及妇女儿童的年度白皮书。其中所探讨的社会学问题、婚姻问题、心理问题、性问题都一直让她在思考:如何用感性的童话故事去诠释复杂的社会问题。她认为,这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必备的素质。如果没有这样的视角和立场,是无法出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