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文/那 可
2018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秋收的农忙时节刚刚结束,鹤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姜洪伟便驱车赶往密山,去完成一个答应许久的约定,给当地的一些马铃薯种植户提供技术帮助。姜洪伟介绍说,作为农业推广研究员,工作起来常常是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走农场、进农户,帮助大家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对那些慕名而来多次邀请他前去解决难题的远方种植户,姜洪伟只能赶在农闲时间驱车前往,通过对土壤实地研究考察给出技术指导,而这些工作都是无偿的。尽管参加工作已有近40个年头,姜洪伟工作中还是处处细节均体现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严谨。
姜洪伟说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马铃薯单产较低,与世界上的发达农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怀着改造黑土地上马铃薯低产的现状,年轻的姜洪伟投身到马铃薯脱毒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中。姜洪伟说,他先是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后来到北安农业学校学土壤,再后来又修满了农业作物的研究生课程,多学科交叉的背景曾让年轻的他踌躇满志。他介绍说,刚参加工作时,正值马铃薯“退化”的秘密被揭开,脱毒技术吸引全世界马铃薯专家目光的年代。马铃薯退化其实是下代“种子”由于病毒的不断侵染和积累,自身又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导致植株病毒病逐年加重,使植株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特性,造成的严重减产。只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种薯内的病毒去掉,恢复马铃薯品种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产特性,才能防止马铃薯“退化”。不过掌握理论容易,实际操作却很难。姜洪伟说这是植物领域内的克隆技术。从马铃薯的芽尖上剥离一个细胞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要等到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开始生长,然后又是多学科交叉的检测环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大量时间投入。而做出了优良品种的种薯,下面还有推广应用,包括整地、施肥、田间管理一直到储存,都需要农业推广研究员提供技术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应用让我省马铃薯的亩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00千克左右提升到今天的2000千克。姜洪伟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仅是马铃薯,其实市场上每样作物的丰产都离不开研究人员的默默工作。
如今,姜洪伟常常将自己比喻成“挣工资的农民”,并且感慨“越来越不会种地”,他说过去总觉得研究一种作物总有拨云见日、弄明白的时候,现在发现作物中的奥秘似乎无穷无尽。一方面在研究领域钻研琢磨,另一方面引进发达国家的品种推广使用,姜洪伟总觉得时不我与。他肩头承担着国家农业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10项、市级项目8项。因为杰出的科研表现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一次、省丰收计划奖七次,省农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一次;喷雾式无土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SCI论文8篇。他还是中国作物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农业科学理事会理事、“十大杰出青年”绿色创业者、农村“星火带头人”、科普先进个人“播种奖”、“模范工作者”。他领导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综合配套技术为主业,以其他农作物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为辅助,2002年至今连续15年承担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项目和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项目,得到国家农业部、省人社厅、科技厅的认可。
姜洪伟1976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建设了我省东北部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南北两区,其中网室面积2万多平方米、种薯库3000平方米、果蔬贮藏库1万平方米、农机具库2000平方米、各种配套农机具50台套,年窖贮量2000万斤,效益每年达250万元。积极引进、培育、筛选国内外优良马铃薯品种资源50余种,向全国推广脱毒种薯20余种四大系列,有早熟型、高产型、专用型、油炸加工型。每年向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全国各地提供优良脱毒种薯250万千克,累计推广面积100多万亩,亩增收500元。为种植区的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为农业的高产高效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