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破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瓶颈

时间:2024-05-15

文/王 枫 赵思宇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以六大任务明确了未来五年工作目标。其中,第二项任务是“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到2025年,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上海也正向着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迈进,实现这一强国梦,离不开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今年4月份,上海市专门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会,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大军建设。

毋庸置疑,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瓶颈,比如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技能发展通道受阻、权益维护仍存在空白等。如何破解这些瓶颈,代表们发表了真知灼见。

瓶颈创新模式补齐技能提升短板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技能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在上海市各级工会、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高技能产业工人比例有所增长,但不少新的问题浮出水面,例如:高级技能工人面临发展“天花板”、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和培训供需脱节、职业技能鉴定“无门”等。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改进技能评价方式,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那么,如何改进技能评价方式,为产业工人发展铺路架桥,对此,参加中国工会十七大的代表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破解之道

“对于技能工人队伍建设,上海航天一直相当重视。”工会十七大代表、上海航天局工会主席李昕告诉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上海航天形成了一系列技能工人培养体系,从技能工人收入分配提升、技能工人培养到产业工人维权保障、创新体系建设等,推出诸多做法,为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培养高技能职工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昕坦言,当前技能工人培养的确面临一系列短板,比如,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减少后,部分岗位职业鉴定找不到通道;比如,在技能大赛上获奖的年轻职工,实践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职业技能提升与职工收入没有挂钩,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难题,要从评价、培养、使用等角度切入,补齐短板,可以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扩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对从业人员技能评价的自主权。”

“当前,上海航天正在进行以‘商业航天、智慧城市、智能装备、智慧能源’为重点的‘一商三智’军民融合产业布局,需要建设一支更高素质的航天职工队伍。”李昕说,针对技能工人培养短板,上海航天尝试通过“五位一体”技能竞赛活动,集培训、交流、竞赛、晋级、激励为一体,以职工为中心、以中心工作为核心,形成闭环,为产业工人创造技能进阶绿色通道。据了解,上海航天将以燃气管道调压工为试点,为行业领先企业牵头,联合行业协会、职业鉴定中心等相关部门,在长三角地区开展“燃气行业(燃气管道调压工)技能竞赛活动”。在原有劳动竞赛的基础上,将培训交流、晋级激励等融为一体,拓展外延,扩大覆盖面,通过竞赛活动,提升职工职业技术技能水平。

作为第一代地铁司机,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运营培训部经理林宏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说,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对一线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多管齐下,通过资金投入、岗位培训、平台建设、推优评先、技能大赛等,为一线职工技能提升搭建阶梯,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在近两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屡次摘金夺银。

与此同时,他坦言,眼下技能工人发展也面临“天花板”现象,高级技师与工程师之间仍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一线技能工人即便技术再好,也无法突破这堵墙,实现身份的转换。“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推出举措,我们正在探索有效方式,打破这堵墙,打通高级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

瓶颈提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产业工人地位有所弱化、技能素质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收入待遇有待提高等。不少一线工人反映,产业工人基本只有职业技能等级这一条成长通道,上升通道狭窄。特别是工人的职级及工资没有阶梯设计,工资缺乏增长机制,老工人与青年工人收入差距较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破解之道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实施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分配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加快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

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的郭志刚代表是第二次参加中国工代会,他对本次报告提出的“技高者多得”尤其有共鸣。他表示,以前“多劳多得”讲得最多,如今的新提法,充分体现了对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的认可。企业里“技高者”一句话或一伸手就能解决问题,能比“多劳者”产生更好的效果,理应被充分重视。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能让更多一线工人注重技术提升。另外,现在很多企业是通过派工、工时制进行考核和工资分配,“江南”在用工渠道上充分打通,不管是钟点工、劳务外包、劳务派遣还是本厂员工,都可以依据职业等级考核分值,获得相应等级的待遇,成为正式员工,有效激励了一线职工的技能提升。

“另外,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还需要企业制定具有激励性的措施,如何通过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项目奖等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鼓励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尽管当造船业工人很辛苦,但是郭志刚告诉记者,当上“江南”技术工人后,有着完备畅通的上升通道。既可以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此类“技术通道”,也可以争取晋升管理人员走“行政通道”。江南造船厂还有“非职务序列”,在一线工人晋级高级技师之后,又在集团层面设置高级专家、资深专家等不同等级,让工人待遇有望得到更大提升。

上海宝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技术总监何宇峰代表说,从维修工到现在的高级技师,已经在一线从事汽车维修工作18年了。这些年他通过创新和高超的技术,为企业和客户解决了不少工艺技术难题,曾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他介绍道,目前公司技师的薪酬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本次报告中“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要求。他举例道,公司技师的工资一般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大多一线普通技师的绩效工资是靠“多劳多得”,通过接单量和加班工资来实现高收入。而公司的机电和钣金维修两个项目部,分别有两名技师凭借高超技术脱颖而出,一些其他技师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都靠他们来进行技术攻关。因此公司对其实行固定绩效工资,为高技能工人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技高者多得”。公司也希望通过多样的收入激励手段,培养和留住更多高技能人才。

瓶颈争取更多公共政策的支持

如何留住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让其在上海安居乐业,需要更完备的公共服务政策的有效覆盖。中国海员工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委员会主席张善民代表结合本次大会报告提出,海员也是产业队伍的一员,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希望海员群体的切实诉求也能得到关注。“他们大多数一年半载才能下船,归心似箭。然而大多港口很偏僻、公共交通不方便,交通管理欠规范。”“优化公交网络”的利好政策,希望也能惠及这部分职工群体,海员人才队伍的扎实稳定,能实际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此外,给一线产业工人带来较大困扰的,还有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企业普遍呼声较高的是,希望争取更多公共政策方面的支持。

破解之道

2018年4月,上海新出台《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中,上海市总工会牵头负责任务11项,参与任务17项。上海市总工会牵头起草制订贯彻实施文件的相关文件及配套政策,确定具体的改革举措、工作进度和组织实施要求,对上海落实改革方案的责任分工等作出统一部署。同时,选择工业园区相对集中的闵行、嘉定、松江等区开展调研,探索将公共服务更有效地向产业人群覆盖。

闵行区总工会主席倪学斌代表在讨论中表示,今年闵行区委、区总工会牵头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关于推进新时期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意见》从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严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改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7大方面,细化提出27条具体任务措施。区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任务分解等作用,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制度落实等。

据介绍,该区已经供应单位租赁房1.13万余套,例如上飞公司人才公寓、上海航天职工宿舍等已获得职工高度认可。未来三年实现社会租赁房项目基本竣工30000余套,新增代理经租1万余套,进一步向产业工人安居倾斜。在产业工人集聚的各类园区交通优化方面,闵行区还鼓励相关部门与企业联合优化园区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各类园区通过搭建“定制包车”平台、共享企业班车资源等途径,提供多层次、集约化的通勤出行服务。近期,新虹街道总工会新筹划开设的“易公里”班车,对解决虹桥商务区职工通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倪学斌说,在文化体育等服务上,今年区总工会与区文广局共同合作“共建共享文化阵地”项目,与区体育局从原先单一的举办、指导体育赛事,升级为全面的服务配送,今年联合面向全区职工发放5000份“职工体育大礼包”,未来一批“职工体育体验基地”也将如期上线。

嘉定区总工会主席王建新代表在会上也提到,“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工会实现总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工会要发挥牵头作用,同时协调好各方资源。嘉定区总工会也正在尝试和探索,结合市里的要求出台文件,联合相关部门提出了48个服务产业工人的项目,针对技术人才制定激励政策。接下来将召开动员会,进一步落实服务全区产业工人的配套措施。

瓶颈通过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本市各级工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法规机制先后推出,从源头上保障了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用工模式的日益复杂化,随着新兴就业群体的不断涌现,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产业工人权益维护仍面临新问题、新情况。

对此,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也着重要求,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加强源头参与,代表职工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转岗安置等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稳定就业。

破解之道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会)主席黄勤代表告诉记者,多年来,上海纺织始终坚持通过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提升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质量(包括工资、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企业与工会坚持倾听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和职工的需求,收集协商议题,纺织工会建立了工会领导干部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由各级企业工会主席牵头深入基层召开劳模、先进、职工代表、班组长、一线职工的座谈会,倾听他们对集团改革发展思路的规划、企业调整情况、职工建议诉求等。上海纺织产业调整之初,职工收入在全市垫底,近年来,随着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一线职工也享受到发展成果,职工工资增幅超过了全市职工收入增长水平。

黄勤补充道:“另外,金山等区的纺织行业工会联合会还通过协商劳动定额等方式,为职工确定合理的劳动分配机制。这一做法已经坚持10余年,每年都有调整,切实有效地维护了纺织产业工人队伍的劳动权益。”

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会主席顾文还有另一个身份——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董事。她告诉记者,目前,职工董监事制度已经覆盖到仪电二级公司,成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手段。“工会主席、副主席担任职工董监事,参与到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能够更好地代表职工表达诉求,为一线产业工人发声。”

顾文代表介绍说,目前上海仪电95%的企业已建立起集体协商机制,在企业转型进程中有效维护了产业工人队伍和谐稳定。“近些年,随着合作期限的到期,部分日资企业退出上海,对职工队伍稳定提出挑战。”为维护这部分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队伍稳定,工会通过职工董监事提前介入、以集体协商为平台,确保职工利益不受侵犯。“在松下半导体公司关闭过程中,1000多名员工面临分流,工会通过协商,为员工争取到合理补偿,同时利用华虹招聘的机会,积极为分流员工寻找就业机会,实现了职工队伍的平稳过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