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了解你的生物钟

时间:2024-05-15

曹玲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杨,因为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所谓昼夜节律,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鐘。

事实上,生物钟是一门卉老的学问。1792年的一个傍晚,法国天文学家让·雅克·德奥图·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已经“睡觉”了——它的叶子合上了,而白天时它的叶子是张开的。他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续处于黑暗环境中会产生什么变化,之后他发现,尽管没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叶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规律性变化。显然植物“知道”太阳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德梅朗是发现昼夜节律的第一人。

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不只植物,动物也通过生物钟帮助自身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

令人惊讶的是,控制基因活性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并不一定来自大脑。如果把肝脏细胞养在培养皿中,它也会很快进入24小时节律。“人体只有一个生物钟”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的研究认为,人体中数以干计甚至百万计的生物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独立运行,但又相互通话、相互协调。

对于人类而言,生物钟紊乱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倒时差。得过时差综合征的人都知道想使生物钟与头脑达成一致有多痛苦。时差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是尽管非常疲惫,但晚上还是会失眠,此外还会导致注意力减退、协调能力变差、认知能力降低、情绪波动、胃口变差等问题。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飞机发明以前的人类,根本没有倒时差的问题,也就没有进化出快速和大幅度校表的机制。而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出现,使得人们从太平洋两岸的上海飞到东岸的洛杉矶,只需要12个小时左右,时间“后退”16个小时。这样在一天之内造成的时差不是任何生物钟可以立即适应的。

现代生活方式很少能与我们的生物钟保持一致。如今的社会中,对人体生物钟产生最严重负面影响的就是倒班工作。倒班工作意味着:人们工作的时候,正是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在大脑和眼睛希望处于黑暗的时候,它们却被暴露在光线中;身体和大脑持续存在压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诸如咖啡之类的东两来暂时缓解疲惫感。 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事倒班工作的人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概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障碍、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

此外,另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睡觉前服用降压药缬沙坦,比醒来时服用效果提高60%,还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时间是影响药物效率的一个重要但被低估的因素,目前有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叫“时间治疗学”。我们的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时钟,调控着人体对药物的新陈代谢,因此一些药物适合在夜间给药,一些适合在白天给药。时间疗法遵循患者的生理节律,从而减弱了治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节律研究还包括太空里人体生物钟的变化规律研究。比如国际空间站里的光照强度比白天地表的光照强度低很多,而光照强度对生物钟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重力的改变也会对生物钟和睡眠产生影响。航天员还要执行一些临时性的突发任务,也会影响睡眠。这些都会使宇航员的反应能力和操作能力严重下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所以要实现人类的飞天梦,深入研究生物钟的变化规律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