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官场里的口头禅

时间:2024-04-24

张铎

口头禅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人的内心活动,甚至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标签。

笔者数年前曾亲历过一件事——一名被外界誉为懂经济的官员,在领导来当地视察时侃侃而谈,各种数据信手拈来。“我的机场的吞吐量要达到多少”,“我的高速公路里程今年必须突破多少”,“我的财政收入明年要增长多少”,“我的GDP是多少”……

这名官员汇报结束后,领导问道:“这个机场、公路,还有财政收入,什么时候成了你家的了?”

现场气氛顿时有些紧张,汇报的官员解释说:“对不起,说‘我的什么是一种口头禅。”

领导笑起来:“我只是开个玩笑。能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现场的人都笑了,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个性的标签

口头禅最初是宗教用语,本意指未经心灵证悟就把一些现成的经言和公案挂在嘴边,装作很得道的样子。演变至今,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口头禅虽是脱口而出,却并非言者无心。许多心理学的分析都认为,口头禅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人的内心活动,甚至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标签。

一名作家说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一些作者会给主要人物加上几句口头禅,以此凸显人物性格。一名官场人士介绍,在各类公文以及写作班子弄出的讲话稿里,是不会有口头禅的,所以从这些材料中很难读出官员的个性。在私下聊天或脱稿讲话中,官员的口头禅就冒出来了。

一名正厅级官员在讲话中,喜欢用“河翻水翻”四个字,推进某项工作是“河翻水翻”,上级来视察也是“河翻水翻”,这便成为他的口头禅。一开始,人们不大明白河翻水翻的意思,后来才弄明白,这大概是一句重庆方言,形容做什么事情阵仗很大。这名官员是重庆人,虽离开家乡多年,依旧乡音难改。

到后来,这句口头禅简直成为该官员的一个符号。他离开领导岗位后,许多人还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他。

有一名县委书记,家乡口音颇重,尤其是念“曲”字时,发音总类似于“缺”。偏偏与他搭班子的县长正好姓曲,一时间,大会小会上“我们缺县长”层出不穷。时隔多年以后,当地官员提到“我们缺县长”,指的不是那名县长,而是县委书记。

笔者认识一名处级官员,他几乎是自创了一个词并成为自己的口头禅。他把常用的“若干”一词进行了延伸,发明出一个“若而不干”的新词,各种会议上经常讲。“除了刚才说的,还有各种若而不干的问题。”这样的讲法虽写不进报告,但听来却是颇具个性。

一名官场人士认为,许多人都会说口头禅,官员说上几句更是不足为奇。而一些口头禅能改变官员刻板的形象,让一个人的个性丰满起来。

折射一個人的内心

“尽他娘乱整!”这是原吉林省副省长谷春立的一句口头禅。谷春立个性霸道,担任鞍山市委书记时,训斥下属是家常便饭。许多县委书记、局长都领教过他的这句口头禅。

不过,一名鞍山的官场人士却说,在谷春立手握权柄的时代,被这句口头禅骂过的人未必都获得提拔,但没被这句话骂过的人,一定没被提拔。“谷春立骂一个人,说明把他当自己人了。”

这种现象固然令人哭笑不得,却也不难解释。口头禅大多是在一种随意的状态下说出的,能说口头禅,说明一个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戒备心理已经很弱。假若对方让你感觉不舒服或是产生戒备心理,口头禅反倒说不出来。

一名官场人士表示,官员讲话有个性与满口脏话是截然不同的,一些官员的口头禅中夹杂着脏话,无疑是个人素质问题。有些人不以为耻,反而将素质低下与个性鲜明混同,完全是一种误读。

落马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也有一句口头禅。据媒体报道,刘志军讲话时,开场白往往是这样——先照着稿子,念一句“同志们”,接着抬起头,热情地看着台下,脱稿喊一声“兄弟们”,然后才开始读讲话稿。

心理学研究早就得出结论,口头禅某种程度能折射一个人的内心。谷春立的口头禅,暴露出他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刘志军版的“同志加兄弟”,反映出他身上的江湖气。

据媒体报道,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苏荣,在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时,有一句口头禅是“叫纪委查你!”经常用来恐吓震慑不听话的人。许多干部反映,正是苏荣的这种做派,给了亲属和身边人底气,抽走了不少干部抵制歪风的胆气。2009年8月,时任省冶金集团公司董事长屠某,对苏荣力主的某集团收购南昌某钢铁公司方案提出不同意见,苏荣在省委常委会已通过屠某任省国资委副主任的情况下,违规搁置了屠某的任职。

湖南郴州市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也有句口头禅:“我是摘帽子的”,只要他看不顺眼的干部,就要“摘帽子、挪位子、掉票子”。曾锦春为了给自己及亲信大肆敛财铺平道路,不惜乱用手中的权力,排除异己,打击报复。

从这些口头禅中,便可见苏荣、曾锦春等人内心的嚣张跋扈以及对党纪国法的极端蔑视。

当口头禅成为集体话语

口头禅通常是个人的一种性格标签,然而在官场上,有时口头禅会变为一种集体话语。

去年,浙江台州市委领导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我是台州人,三区是一家”,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台州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说要让“我是台州人”成为台州干部群众的新口头禅。此后,无论是市一级会议或者各区的会议,均言必称“我是台州人”。

原来,城市首位度不高,市区融合度较弱,一直是台州城市发展的“心病”。台州有三个市辖区,分别是椒江、黄岩与路桥,然而长期以来,台州和椒江几乎是划等号的,然后黄岩是黄岩,路桥是路桥,甚至一度泾渭分明。台州媒体报道,高速公路上的过往司机经常说的,就是“我在黄岩上高速”,而不是“我在台州上高速”。在外地经商的路桥人,春节回家都会说“我回路桥了”,很少会说“我回台州了”。这种现象,在全国的地级城市中是很少出现的。

因此,“我是台州人”成为当地官场的一句口头禅,反映的正是当地加快市区融合,提升发展质量的一种努力。

在一些基层农村,许多村民还有一句口头禅:“有事找谁谁谁!”这里面的谁谁谁,大多会是村支书。这样的口头禅,无疑就是一种口碑。曾有文章写道,一个村的村民若能有这种口头禅,村支书能获得群众信任,足以证明当地工作的成效。

摘编自《廉政瞭望》2018年第8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