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宫颈癌重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专访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吕秋波

时间:2024-05-15

文/王淑君 刘尚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人群中,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0 余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每年有4 万余名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 岁,浸润癌为45~55 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有哪些典型的临床症状?如何早期发现?如何预防?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刊编辑部近日专访了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吕秋波,来为女性朋友们答疑解惑。

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近几十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尽管使用了先进的筛查手段和预防性疫苗,但仍有50%以上病例是在晚期阶段被发现,其5 年生存率仅为16.8%。

1.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 感染。

随着对宫颈癌致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HPV 感染已被明确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是一种具有嗜上皮性的无包膜双链环状DNA 病毒,其在宫颈的鳞柱上皮交界区及黏膜表面复制繁殖。在人和动物中已经发现200 余种HPV亚型,其中高危型HPV(如16、18、31、33 型等)与宫颈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相关。HPV 病毒的致癌基因E6/E7 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整合到宫颈细胞,转化成E6 蛋白和E7 蛋白,其在高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高表达,使细胞失去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向无限增殖方向发展,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小于16 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 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 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 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宫颈癌有哪些临床症状

吕秋波主任介绍,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被漏诊或误诊;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应引起女性朋友的警惕。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同房后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发生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宫颈癌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 岁,浸润癌为50~55 岁。过去40~60 岁这个年龄段是女性宫颈癌高发期,但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在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癌发病年龄在30~40 岁的人占50%。由此可见,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原因如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多与性生活不洁有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宫颈癌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性交年龄过早和性生活混乱:受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一些成人影视作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过早地开始性生活。由于少女的宫颈上皮发育尚不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故性交年龄过早,易使宫颈上皮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另外,女性的性伴侣越多,患宫颈癌的几率也就越高。资料表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比只有1 个性伴侣者高2~3 倍。这是导致宫颈癌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在男性的包皮垢中有多种致病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菌和病毒反复地刺激年轻女性的外生殖器及子宫颈上皮,也会传播HPV 病毒,最终转化为子宫颈癌。因此,不论男女,在性生活前后均应注意阴部清洁。

不注重手部卫生:日常生活中接触钱、票据或在公共场所手扶栏杆、门把手时,手很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源。而不注重手部的卫生,就很可能在如厕、沐浴时将病毒带入生殖道,导致外生殖道的感染。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筛查

要想早期发现宫颈癌,就要知道哪些是宫颈癌高发的人群,以及宫颈癌发生时所表现出的症状,同时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才能准确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

宫颈癌的高发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性伴侣过多:性伴侣过多的女性宫颈癌的发生率比正常女性高2~3 倍。

2.性生活过早或生育过早:因为未成年的女性其宫颈组织细胞发育还没有成熟,抗病能力比较差,容易被HPV 病毒侵入。

3.伴侣高危:是指性伴侣包皮过长或患有阴茎癌等,包皮过长容易隐藏HPV 病毒。包茎、包皮过长的男性还容易患阴茎癌,进而增加妻子患宫颈癌的风险。

4.多产:是指生育超过三个或者以上,每次怀孕、生育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宫颈,进而增加其患宫颈癌的风险。

5.其他:长期抽烟、吸毒,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进而提升感染效应,增加其患宫颈癌的可能性。这些高危人群如出现典型症状应尽早就医。

宫颈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妇科筛查。早期妇科筛查“三步曲”为:

1.性生活超过一年的女性,或者年龄高于25 岁且存在性生活的女性,应该每3 年做一次宫颈癌的联合筛查,包括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和HPV 检查。

2.若TCT 检查细胞学存在异常,应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能将宫颈扩大10~50 倍,在屏幕上能清晰观察到女性的宫颈情况,甚至一些微小的变化都是可以发现的。

3.在实施阴道镜检查的同时,还要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然后综合判断病情。若在病理活检确诊后,就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治疗。

宫颈癌重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宫颈癌的自然史模型为:女性自性活跃期感染HPV 后,可自行清除。只有当HPV 经过10~15 年持续感染,才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癌,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干预从而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预防模式包括三级预防模式:

1.对女性进行HPV 疫苗接种;

2.对成年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3.对筛查阳性的受检者进行确诊并治疗。

吕主任强调:“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在于早预防、早发现及早治疗。在宫颈癌预防模式的选择上,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有效的一级预防将能极大地减少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和痛苦。”HPV 疫苗主要目标人群是针对未有过性生活的未成年女性,虽然国内已经开始进行HPV 疫苗接种的实施,但未接种女性的宫颈癌预防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社会问题,需要将HPV 疫苗与宫颈癌筛查联合进行宫颈癌预防。另一方面,要加强健康教育。我国居民对于宫颈癌及HPV 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北京市社区妇女中只有52.5%的人知道宫颈癌可以在早期进行检测,而只有26.9%的妇女知道HPV 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一环,我国宫颈癌初级预防的缺失,更加强调了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其作为宫颈癌预防主要手段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在美国,经过近60 年的宫颈癌筛查全面实行后,宫颈癌死亡率下降了70%。随着技术进步,在使用HPV 检测方法与细胞学联用后,起始时间改为了25 岁,并且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目前随着不同的筛查方法及筛查措施的不同,其筛查间隔及筛查起始时间也有所不同。例如采用自取样方法以及HPV 筛查方法及HPV 疫苗接种,HPV 筛查起始时间均可缩短。

另一方面,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1.避免多个性伴侣和不洁性生活,使用避孕套等。

2.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容易患癌症。

5.禁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各种疾病远离自己。

6.特别要防止病从口入,不要食用被污染或霉变的食物,多吃一些绿色新鲜食品,特别是绿色蔬菜类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