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无事一身轻,是西欧老人退休后普遍的感受。一到旅游季节,他们就开着车满欧洲转悠。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总能遇到自驾游的老人在休息。
在荷兰,我与一对老人聊起天来,他们的年龄看起来都在60多岁,开着“房车”到处旅游。老太太异常热情,还领我们到他们的车上参观。他们的“房车”就是在小轿车后牵引一辆类似房子的车,里面床铺、地毯、窗帘、电视机、厨房、食品、卫生间等设施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种“房车”在欧洲已经流行多年了,因为它能随时停在旅游区或郊外休息,很受老年人欢迎。再加上西欧治安稳定,各国之间无关卡,驾驶证可在欧共体国家畅通无阻,也为自驾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据老太太介绍,儿女成年后都独自安家立业,他们不需要帮儿女照看孩子,平时在家做做家务、养养花、遛遛狗基本就无事可做了,所以老两口都把精力放在了旅游上。
说来也是有缘分,我在瑞士遇到一位来此旅游的德国老人,他年轻时是船员,还到过上海、广州等地。他说年轻时周游列国,但从来没留意过家乡附近的景点,现在退休了,要带老伴出来玩玩,打算自驾游遍欧洲,然后随团到北非一游。
在与这些老人的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空虚与无聊是健康的大敌。这些出游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又对人生充满持续的探索精神,他们热衷于自己拿着地图,走遍城区,亲身去找、去看、去问、去体验,跑的地方无数,却乐此不疲。
“生命在于运动”普遍被认为是长寿的公理,在西欧多个国家总会看到那些满头白发的老人,或漫步,或牵手逛马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运动。无论是在空气清新的早晨或是阳光明媚的周末,都可以看到一些“全副武装”的老年运动爱好者,他们或是慢跑,或是戴着头盔骑自行车。在西欧国家,特别是在德国,自行车对年轻人来说是代步工具,对老年人来说是休闲工具。
在西欧,不论哪个国家,人们年轻时都是工作狂,还要照顾家庭,退休后,子女们又独立生活了,虽然清闲了很多,但一些老人就闲不住,除了运动外,老人们享受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聚会、出游、参观、会餐、收藏、阅读、上网等早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了,年轻人的爱好老人们也爱好,年轻人没时间爱好的,更是老年人最喜欢的活动。
西欧各个国家经济都比较富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所以老人的生活是安逸的,优越的保障条件不会被养老的问题所困扰。许多年轻人过了18岁后就不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难得开口跟父母要钱。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两代人保持着亲近但是不涉及金钱的关系,所以老年人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潇洒浪漫地度过晚年。
在西欧各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最富的人是农民,因为不论西欧哪个国家,农村人口少,经营土地的都是少数人,也就是那些农场主,农村机械化程度又高,所以那些农场主基本都是富人。城里最富的人是退休的老人们。因为完善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向老人提供了足够的退休金,使他们在经济上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退休以后,老人们依靠退休前的财富积累和保险机构发放的退休养老金,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养老生活。
电脑几年前就在老年人家庭普及了,因为有了电脑,西欧的老人们才不觉孤独,他们从网上获取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兴趣并不亚于年轻人。在与一位德国老人交谈时了解到,德国老人基本都会使用电脑,因为电脑在德国已经普及好几年了。许多经常上网的老人体会到,尽管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脱离了社会,但网络使他们仍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这自然对老人的健康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老人们退休后虽然已经不能像上班时那样,每天与同事们生活工作在一起。但是通过网络还可以与同事、朋友保持联系,减少孤独感。他们甚至还可以为同事们出谋划策。此外,他们在网上还能购物或进行其他交易,如了解自己要去的旅游目的地,包括价格之类的各种信息,将几家旅游公司的报价进行比较后做出选择。当然,各种文化信息,如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举办哪些活动等也是他们喜爱的内容。
老人更需要亲情友情和关爱,甚至有一个说话的地方。德国就把每年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定为“老年人日”,其实像这样的“老人日”“老人节”等节日,西欧每个国家都有,社会也为老人安排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例如绿衣女士(男士)、家庭服务和老人出租。一些媒体还为老人做公益广告,如祖父母服务,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带带孩子等。
我在德国法兰克福早起拍街景,三转两转就把握不好来时的方向了,问一位当地老人,老人明白我的意思后,热情地将我送到我所住的酒店门口。在西欧,像这样热心的老人比比皆是,只要他们时间允许,都会乐于助人的。因为一些老年人专门为外国人导路,为盲人读报,老人的生活由此充实而幸福。
近些年来,在很多西欧国家悄然兴起“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一些老人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就几个人自发组建起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些“老年之家”中,成员们共担家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老年之家”的成员们不但可以发展共同的爱好,还可以结伴出游,或者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老人们不但重新找回了家的温馨,又结交了知心好友,增加了老年生活的乐趣。他们彼此互补,互相关心。他们可以在公共厨房聚餐,也可以各做各的饭。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要么到附近的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晚上则回到自己的房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静空间。
那些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还没感觉自己老,总是想法设法投身于各种公益事业,从而在社会上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扮演着适合自己的人生角色,继续体现自身价值。总之,西欧老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活得很浪漫。
刚踏上德国的土地,就让笔者领教了德国老人爱管“闲事”这种执著劲头。中国人平时有爱扎堆和大声说话的习惯,我们旅游团一行27人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下飞机向外走,按常规是要排队等候过关的,可是中国人排队的队伍不成列,聚在一起很乱,后面的一位老人不干了,他出来制止。
出游第一晚上住在法兰克福,因为西欧酒店没有空调设备,有些同胞开着门大声说话,影响了隔壁的老外休息,人家就打电话到服务台,一会儿服务台来人劝说在酒店不可大声说话,否则就有人打电话到服务台投诉。
一次在超市,我团一同胞因为烟瘾实在控制不住了,但此君也知道不是吸烟的场合,就将一支烟拿在手里,不时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到了超市也没收起,正在他举烟之际,被一位老人制止,告诉他不要吸烟。关于吸烟,德国人也有种美德,就是在可以吸烟的场合,也要征得在场对方的同意。随身携带的手机响了,接手机也要向正在谈话的人说声“对不起,我要接一个电话”。
德国人上街从不随意乱扔脏物,就是千万人的广场或各种文化节,甚至示威游行时也不乱扔废弃物。他们在自我约束之余,还要去纠正他人的行为,可见身正不怕影子歪,在我们国家也许叫自找麻烦,甚至伤了和气,有时也许会适得其反,可是德国人就这么干了。一次在街上,我们团一位女同胞要掏手帕擦汗,不想却带出卫生纸掉在地上,这位女同胞当时并不知道。她后面一位胖胖的上了年纪的妇女拉她一下,摇摇头说了句什么,并做了一个手势,但这位同胞不解其意,随后另一位当地妇女弯腰捡起那并不脏的纸,正好不远处有个垃圾桶,人家随手丢在垃圾桶内,我们那位同胞这才恍然大悟。由于德国人养成了这种注重公共卫生的美德,所以从西欧回来的人都说德国环境卫生相比之下最好。
西欧各国经济都较发达,老人退休后福利待遇也高,都是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但是一些老人却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做,发明创造点东西也是大有人在。据报载,德国一位67岁名叫卡尔·斯兹莫林斯基退休老人养育出了一种“超级兔子”,体形像大狗一样,体重达10.5公斤,体高75厘米,而普通兔子的体重通常为4公斤,体高30厘米。赢得了“德国兔王”的桂冠。
一位热爱中国教育和文化的70岁法国老人米歇尔先生,经中国朋友的介绍,一年来,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自愿资助了中国普通家庭的三名儿童。
荷兰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到乡下的牧场学习挤奶。因为挤奶是一种“手指运动”,对防止老年痴呆症有一定功效,而乡间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对老人身心都大有益处。此外,有越来越多城市退休老人迷上了养蜂。每到隆冬,许多荷兰养蜂老人便组成小团体,驾车载着自己的蜂箱,远赴南方为蜂儿寻找新蜜源。虽然途中风餐露宿,但老人们投身大自然,相互帮助,十分乐观,其乐融融。
在圣马力诺,笔者向一位修剪花草的老人问路,随意交谈得知,这位老人曾当过元首。因为这个国家的元首由两名权力相当的执政官担任,任期仅为半年,不能连任,每年4月1日和10月1日举行执政官的交接仪式。这种制度自1243年实行至今,已有700多年。在这个国家,随处可以遇见前国家领导人,他们或在作坊里劳作,或在大学任教,或当医生,或开饭店,或做买卖,或在街上闲庭信步……他们离任后均不享受任何特权和津贴。当执政官完全是一个公职,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相延成习。
西欧各国的老人退休后衣食无忧,既不为儿孙操心,也不为看病犯难,更不会怕没钱花,一个个都是无事一身轻,所以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如环保志愿者等这样的公益事老人们都是主动参与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